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2009-2013年间河南县草场草原毛虫在发生面积、危害面积以及平均密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而计算了这5年间草原毛虫灾害对河南县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研究了草原毛虫的基本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面积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2011年间增速较快,2012-2013年间相对平缓;草原毛虫的密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2009-2010年与2011-2012年为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草原毛虫对河南县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9-2012年的4年间翻了两翻,达到了280万元。使用类产碱生物防治剂进行草原毛虫防治是一项有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 Ghou et Ying)是青藏高原草地上的特有危害虫种,多发于青海省的高寒草甸草地上,主要取食嵩草、苔草等牧草的叶尖、茎尖等幼嫩部分。草原毛虫危害面积占青海省草地虫害面积的73%以上,重度危害区在三江源地区,其中河南县是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重发区和常发区。河南县连续几十年均有草原毛虫危害发生,全县各个乡村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109.2头/m2,最高密度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县草原毛虫发生、危害现状、成因及防治存在问题的系统阐述,科学地提出合理利用草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测报建设、完善预案、综合治理、强化培训、推广生防技术是实现草原毛虫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干旱少雨蝗虫成灾 ,多雨潮湿毛虫泛滥。 2 0 0 3年入夏以来 ,青海省大部分牧区多雨天气和湿温的气候环境给草原毛虫提供了生存和繁殖条件 ,导致部分地区害虫大面积暴发 ,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据青海省农牧厅调查统计 ,截至 6月底 ,草原毛虫已在全省 4州 7县发生 ,受害草原面积达 1 1 0 .68万hm2 。草原专家介绍 ,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危害严重的害虫之一 ,严重发生地区虫口密度可高达每平方米千头以上 ,牲畜根本无法放牧。经调查测算 ,1 0 0头 5月龄草原毛虫日食鲜草 1 .6g ,如按照平均虫口密度 90头 /m2 计算 ,仅 2 0 0 3年草…  相似文献   

5.
仁青才旦 《青海草业》2013,22(2):34-35,46
通过对河南县草原毛虫发生、危害现状、成因及防治等问题的系统阐述,科学地提出了合理利用草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测报建设、完善预案、综合治理和推广生防技术等实现草原毛虫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5月底,青海省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先后派出4个调查组,会同各地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和辖区县草原站技术人员分别对黄南州河南县,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玉树州曲麻莱县、治多县,果洛州玛沁县、甘德县,海西州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都兰县的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区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共设样方160 0多个。经实际测定和样方统计,今年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面积为5 2 .19×10 4 hm2 ,为害面积3 0 .83×10 4 hm2 ,其中草原毛虫发生面积3 8.47×10 4 hm2 ,危害面积2 2 .81×10 4 hm2 ,平均虫口密度81.7头/m2 ,最高达42 7头/m2 ;古毒蛾发…  相似文献   

9.
尖措 《青海草业》2004,13(4):55
尖 措(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  2004年省农牧厅给河南县下达了2.67×104hm2的草原毛虫防治任务,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6月24日开始灭治,到7月24日结束,历时31d(其中雨天4d)。经过省、州、县业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共完成防治面积2.69×104hm2,其中生防平均灭效达88.87%,化防平均灭效达95.07%。河南县2.67×104hm2草原毛虫防治工作主要安排在河南县优干宁镇的荷日恒、参玛、泽雄、阿木乎、德日龙、秀甲、南旗和拖叶玛乡的宁色、曲龙、宁木特乡的作毛等村草原毛虫危害较严重的草地上实施。共动用劳动力261人(除去手…  相似文献   

10.
草原毛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为草原毛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是草原毛虫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控制草原毛虫的数量,就近年来在草原毛虫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宁夏中部干旱带海原、盐池、同心三个县1961年-2008年48年的气象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研究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用土壤修正系数对气候生产潜力做修正,研究了该区域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特征,旨在探索影响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草地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气候呈暖干型发展趋势,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降水呈波动中递减趋势;研究区气候生产力呈波动中递减趋势。与温度相比,降水是影响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制约因子;由于土壤肥力存在空间分异,研究区草地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海原县3 025 kg·hm-2·a-1>盐池县2 993 kg·hm-2·a-1>同心县2 051 kg·hm-2·a-1。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淼  徐柱  柳剑丽 《草业科学》2011,28(6):1085-1090
摘要:本研究以太仆寺旗为例,利用1979-2009年的气候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研究草地气候生产力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太仆寺旗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每10年0.62 ℃),四季平均气温均有显著上升,以冬季升温最明显(每10年0.84 ℃);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每10年5.3 mm),但趋势不明显;综合考虑水热因子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更能够反映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相比,降水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暖湿型”气候可提高草地气候生产力,变化幅度为8.3%~16.7%,假如未来气候向“暖干型”发展,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为-4.8%~3.5%。  相似文献   

13.
草原毛虫蛹期寄生天敌种类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青海省12个县区的草原毛虫蛹,在实验室内初步观察结果,草原毛虫蛹期寄生天敌中有致病微生物2种,寄生天敌昆虫7种,其中以草原毛虫金小峰(PteromalusquinghaiensisLiao)和多刺孔寄蝇(SpoggosiaechinuraRob.-des.)为优势种,古毒蛾追寄蝇(ExoristalarvarumLin)为青海追寄蝇属一新记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锡林浩特市气温、降水、NDVI、海拔、地形地貌等数据,将其划分为9个景观类型,在景观尺度上对NDVI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不同景观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植被生长状况差异等进行研究。同时,选取6个特征年,结合景观空间差异对研究区草地的适应性、脆弱性及敏感性进行划分,分析不同年份水分状况的景观响应。结果显示,降水、海拔、温度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景观时空分异。温度高、水分较好的景观类型受气候影响较小,温度较高、水分条件差的景观类型比其他景观更加脆弱。低温、水分充足的景观类型更喜好高温气候。气候暖干化大背景下,水分条件优越区将是畜牧业发展重要依赖区域。“暖湿型”气候年份,所有景观草地生长状况都达到了最高值,“冷湿型”气候年份所有景观植被生长状况都受到了抑制;“暖干型”气候年份对水分优越景观类型起正效应,对高温、水分条件差的景观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河流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疆伊犁河流域1961-2007年历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运用迈阿密模型、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新疆伊犁河流域近5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为4083.75~8415.42kg/(hm2·a),潜力较大,不同气候区有所差异。平原区气候生产潜力较小,且稳定性较差,丘陵区和山间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山间盆地区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气温相比,降水量是限制流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主导因素。近50年来,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加幅度变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巴彦淖尔市4个牧业旗县气象站40a(30a)的关键时段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逐年干旱指数,由各站干旱指数来评定草原旱涝程度,并依此评判逐年牧草长势,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干旱指数呈增大趋势,即草原干旱呈加重趋势。气候干旱是引起草原沙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提出了防止草原退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通常是多种环境条件同时连续地发生变化,而多因子的控制实验并不能完全模拟环境的变化且其通常需要耗费很高的成本。应用模型可以加深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应用陆地生态系统(TECO)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在CO2浓度、温度和降水改变情况下生态系统碳动态,探讨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异养呼吸(Rh)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态系统碳净交换(NEE)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除农田系统的Rh对温度响应的拐点在当前温度,其余对温度响应拐点在增温4 ℃,此时系统固碳能力最高。降水和CO2浓度增加改变生态系统NPP,Rh和NEE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随着降水增加,生态系统对温度响应更敏感;草地生态系统NPP,Rh和NEE对温度变化响应拐点发生改变,而农田系统无变化。CO2浓度升高使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在增加4 ℃情景下,对温度变化响应不敏感。增加降水和增温对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交互作用相对强度最大,分别为51.0%和30.0%、51.3%和16.6%以及-46.1%和-28.9%;增雨和增加CO2浓度对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NPP、Rh和NEE交互作用相对强度最小,分别为2.4%和7.5%、3.7%和3.4%以及8.1%和-9.0%。三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NPP,Rh和NEE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农田相比,草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对气候变化交互作用响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和梅 《青海草业》2007,16(2):52-55
气候变化分析表明:青海东南部地区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相对偏多期后,进入90年代后明显趋于偏少。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地区干旱、鼠虫等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频发,致使牧草产量下降,覆盖度降低,优势种牧草因发育进程受限而减少,毒、杂草类孳生,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