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荣章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23-24,27
通过4年试种示范和试验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生育期稳定,以足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秧,早栽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协调和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杂交稻秋季制种父本稀播大苗稀寄插两段育秧的特点和要抓好以秧田促蘖控穗分化、培育稳健壮秧、防止插后早穗为中心的几个高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杂交粳稻秀优5号直播栽培,表现感光性强,中熟偏迟、分蘖中等、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以适期早播、稀播保全苗,前促、中控、后稳施肥,浅露搁活、干湿交替水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籼两优6326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了两优6326的特征特性和优势特点,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足穗,扩库强源,提高总颖花量.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播期,在最佳时段抽穗结实.精量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以适宜密度保足穗,施好穗肥促壮秆大穗,搞好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我县单季晚稻大面积都采用密播、足苗、以穗多取胜的栽培模式.但生产中发现这种模式用种量高、高峰苗多、成穗率低、穗型小、结实率偏低,不利于进一步高产。自2002年以来,我站在单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采用稀播壮秧促早发、有效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均获得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最高田块达603.8公斤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麦早稀播栽培的叶蘖发生及成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稀播栽培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又一重大革新,近两年各地正在扩大示范应用。1991年秋播,我们在宝应县汜水镇吨粮田示范区选用小麦新品系扬87-158(春性)进行百亩方早稀播高产栽培示范。同时,设置了播期与密度小区试验,并定株跟踪观察记载和考种,以深入了解早稀播栽培条件下小麦的叶、蘖发生和成穗规律,为大面积生产合理应用早稀播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培育健壮多蘖的长秧龄大苗,应用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其增产效果显著,在稀植时以低位分蘖的大穗优势而获得高产,在密植时以增加有效穗而获高产。在稀植时群体发展平稳能减轻纹枯病危害,更能体现绿色食品水稻健身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麦精少量播种及适地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精少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培肥地力为基础,精量匀播、培育壮苗为前提,高产低耗为目的,通过减少基本苗,培育壮苗,控制无效分蘖和过多的有效分蘖,使麦田群体较小,结构合理,个体健壮,从而达到穗足、穗大、粒重而高产。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关中灌区小麦生产水平普遍进入中、高产阶段的特定条件下,要实现中产变高产或高产更高产的飞跃,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的常规栽培模式,实行精少量播,走“低群体,壮个体,依靠主茎、分蘖并重或更多依靠分蘖成穗”的高产途径。精少量播高产栽培技术,应充分体现高(高土壤肥力)、宽(宽行距)、大(大穗大粒品种)、足(足墒下种)、稀(合理稀植)、早(适期早播)、浅(适当浅播)、匀(苗齐、苗匀)的“八字”方略,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并通过冬春巧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个体健壮生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以保证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及提高千粒重,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秀水134是浙北单季晚稻中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一般单产560kg/亩,示范方单产600kg/亩,攻关田单产650kg/亩。高产栽培主要围绕全苗匀苗、促根、壮蘖、攻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主要栽培技术掌握:适期早播、稀播、适氮增钾增有机肥、因需湿润灌溉和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