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淮北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淮北棉铃虫1992年大发生及防治工作实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与棉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指出棉田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复种指数提高、植棉面积缩小、有效虫源积累、化防手段单调连续及综防措施不配套等原因,是大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从棉田生态系统出发,以维护棉田生态自然平衡为目的,开展综合防治,安全、有效、经济地把棉铃虫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调查研究认为,滨湖棉区即湘北沿江,沿湖棉区,包括南县,华容,安乡,澧县等,棉铃虫持续发大发生,全年可完整地发生5代,主害代为害时间长,第三、四、五代为主害代。持续发大发笺原因与夏,秋高温干旱,温室效应,棉区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初探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 Hiibner是棉花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些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1992年发生危害更重,属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发生年份。第一代在麦田一般每平方米有幼虫5头左右;多的达10头以上,严重地块小麦减产5%左右;第二代在棉田百株累计卵量一般4000~8000粒,多的达万粒以上;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一般为200~300粒,多的达500粒以上;第四代一般为 相似文献
12.
<正> 1992年,为我省历史上罕见的棉铃虫大发生年,其中二代棉铃虫属特大发生,其发生范围之广、虫口密度之高、危害程度之重都是绝无仅有的。据统计,全省秋作物棉铃虫发生面积1.8亿亩次,其中棉田5100万亩次,绝收50多万亩,损失皮棉1.98亿公斤。一、棉铃虫发生特点 1.发生早、盛期长、世代虫态重叠。1992年二代棉铃虫棉田卵始见期一般在6月初,较常年早10—15天,落卵盛期持续10—25天之久。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历期达40天以上。自6月中旬以后,卵和各龄幼虫同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精河县近年来棉铃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陕西棉铃虫大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综述了陕西省棉铃虫大发生的历史和原因,初次将陕西省棉铃虫的发生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指出棉铃虫的大发生是由于农业拼作栽培制度、人为防治技术、害虫自身、棉田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再次强调了“狠治2代,严控3代,挑治4代”这一适合于陕西实际的棉铃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玉米叶螨是和田地区玉米生产上的有害生物之一。本文从影响害螨大发生的基本条件食物因素、生存环境、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 90年代以来玉米叶螨在和田地区大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新条件下综合治理玉米叶螨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棉铃虫抗药性已成为当今我国棉虫防治中的突出难题,对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威胁极大。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我棉铃虫抗药性的发生与现状及其测定与监测;在分析抗药性超因与机制的基础上,从南,北棉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生物生态技术“压两头”,科学用药技术控“中间”的抗药性棉铃虫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