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选育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以双低不育系167A和双低恢复系235R为亲本组配育成白菜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油19号(组合235).该品种在2009-2010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2 412.3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18.94%;全生育期124 d,比对照(浩油11号)晚熟6d.在2011-2012年青海省特早熟组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 106.00 kg/hm2,比对照(浩油11号)增产6.27%;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分别为0.17%、33.65 μmol/g饼、44.52%.于2012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青油19号,适宜在青海省海拔3 000 m左右的早熟白菜型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沪油21’是通过品种(系)间双交的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其芥酸含量0.87%,硫苷含量18.00 μmol/g,种子含油率46%,属高含油率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3.45 kg/hm2,较对照‘沪油15’增产8.8%;产油量1 279.3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1%.在2009年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76.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3.95%;产油量1 037.7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7.49%.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477、恢复系08184,经“三系”配套育成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其籽粒含油率高达47.76%,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为21.75 μmol/g.在2008-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22.45 kb/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8.85%;产油量1 25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9%.在2009-2010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146.70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48%;产油量1 346.10 kg/hm2,比对照增产12.46%.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57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油研57在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研5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88.63 kg/667m2和182.74 kg/667m2,分别比对照南油12增产3.10%和5.37%;平均含油率为47.25%,芥酸含量0.35%,硫甙含量25.86 μmol/g饼;2年平均产油量87.67 kg/667m2,比对照南油增产12.74%;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抗寒性好.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的汉中及安康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双油09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中双9号为母本、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2B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双油092在2010~2011、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8.5 kg/hm2,比丰油9号(对照)增产12.43%;在2012~2013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478.8 kg/hm2,比对照增产9.52%.双油092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经检测,2011~2012、2012~2013年度双油092芥酸含量分别为0.0%、0.1%,硫苷含量分别为17.19μmol/g、19.78 μmol/g,含油量分别为46.60%、45.76%.该品种抗(耐)菌核病、病毒病,抗寒、抗倒.规模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时收获等技术是双油092获取高产和保持优良品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6515A与恢复系6373R为亲本组配育成了高效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油07-4.该组合在2008-2010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53 kg/667m2,较对照增产3.99%...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不育系1357AB与双低优良恢复系89-4R为亲本配制育成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在2006-2008年四川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3.72kg/667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川油21)晚熟1d.在2008-2009年四川省油菜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油研817综合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加快高产高油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油研817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对其在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试平均产量达169.4 kg/667m2,比对照增产14.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0.2 kg/667m2,比对照增产4.1%。区试和生产试验含油率平均为43.94%,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2.61μmol/(g.饼);菌核病、病毒病抗性与对照相近。认为:油研817是一个高产稳产、含油率高、抗耐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杂交优质油菜品种,适应在浙江省及其相似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王永生  师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17-8118
[目的]为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冠油杂812的大面积推广及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冠油杂812是以不育系9511A为父本、恢复系3219R为母本,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结果]2010~2011年在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冠油杂812在2年12点(次)中,相比对照有9个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幅度1.93%~10.11%,折合平均产量为3 506.2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平均增产10.08%。其中,2010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082.6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8.18%;2011年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 919.70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2.08%。冠油杂812籽粒含油率45.66%,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7.2 mol/g,芥酸和硫苷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结论]冠油杂812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500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皖油29是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沪油97-15作母本,以绵油9号作父本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出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在2002~2004年安徽省甘蓝型油菜区试中,2年平均单产为2 506.51 kg/hm2,比对照皖油14减产1.81%;2004~2005年度安徽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2 546.4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6.42%;在多年、多点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性好,熟期适中,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油菜品种盐油杂3号品质优、产量高、含油率高.国家区域试验中,盐油杂3号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9.08%,产油量比对照增加15.51%,全生育期231.47d,与对照相当.盐油杂3号株高155.95cm,一次分枝7.30个,单株有效角果323.60个,每角21.91粒,千粒重3.91g;芥酸含量0.0%,硫苷含量27.25μmol/g饼,含油量46.09%.人工病圃鉴定为低抗至中抗菌核病.盐油杂3号适合在长江下游区的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及安徽省的淮河以南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6.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7.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产抗病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双油9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油9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株形高大,一次有效分枝多。在2004年和2005年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333.85 kg/hm2,比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11.04%,达到显著水平,最高产量达到3205.20 kg/hm2。在2006年河南省油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62.10 kg/hm2,比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9.33%,最高产量3258.75 kg/hm2。经分析,双油9号芥酸平均含量为0.08%,硫甙含量25.53μmol/g,优于国家规定的双低优质油菜标准;含油量较高,41.75%。适合黄淮流域冬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0.
皖油14号     
皖油1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油菜杂交种,品种来源为9012A/4485-88,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株高14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个左右,每角粒数加粒,千粒重约3.8g.硫苷31.22μmol/g,芥酸含量为0.36%,含油量为44.3%.抗寒性强,对病毒病的抗性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菌核病抗性与中油821相当,耐渍性一般.1997~1998年度全国(长江下游)油菜区试平均单产1 66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6.3%.1998~1999年度全国区试平均单产2 631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85%.1998~1999年度参加全国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369.6kg/hm2,比对照增产0.24%.适宜在长江下游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省(市)推广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