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三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目前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但随着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出现严重的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笔者对宁夏地区某奶牛场暴发的奶牛乳房炎进行了链球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兰州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试剂(ILMT)方法对神木县某奶牛场51头奶牛20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选取强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31.37%(16/51),乳区阳性率为17.5%(35/200);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3大类,且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耶尔森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3大类病原菌都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有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万古霉素5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可选用此类药物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是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了乳汁中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乳汁中抗生素的残留。中药由于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和较少出现耐药性等特点而备受科研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和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奶牛乳房炎从发现至今的150多年中,一直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多发病之一。据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平均头阳性率为73.91%。由于对食品卫生的严格要求,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制约鲜奶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病因学研究方面,认为奶牛乳房炎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但原发和继发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欧美国家多采用抗生素乳头注入疗法和全身疗法,由于抗生素在鲜奶中的残留已不被人们接受。以公英散为代表的内服中药制剂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内服制剂尚存在容易引起奶牛应激、食欲减退和生产性能下降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奶牛场的生产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原菌调查和分离鉴定,单味中药的抗菌性筛选和对不同组方和剂型的治疗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奶牛因其废弃奶的产生,以及治疗和淘汰等相关费用的增加,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而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病原菌的产生和牛奶中的药物残留等问题。作为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乳酸菌在防治病原微生物方面很有潜力,现综述了乳酸菌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效果、潜在机制及前景展望,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90%以上的乳房炎都是由病原性细菌引起的,但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的区系分布通常并不是固定的,有地区差异.另外,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细菌耐药性问题,照搬其他地区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往往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试验研究了阿拉尔市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为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会造成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增强,降低抗生素疗效.对引发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实施药敏试验,可为防治提供用药依据,降低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多种痛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为此笔者利用实验室手段,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通过对送检的乳样选择和接种适宜培养基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以确定病原菌感染,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发病率可达20%~70%,也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它不仅引起产乳量下降、乳品质发生改变,严重时可致泌乳机能完全丧失。同时,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些还可传染给人。再者,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造成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会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等状况,危害人体的健康。Zhang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生一方面降低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导致很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且抗生素的残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试验采取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奶牛所产乳汁,筛选出主要的病原菌和合理的抗生素,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近20年我国奶牛乳房炎三类主要病原菌对12类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参考.笔者参阅1991,2010年全IX80余篇有关奶牛乳房炎的报道,分析我国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敏感药物情况,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大部分传统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出现较高程度的耐药性:对喹诺酮和头孢菌素等较为敏感,但也有少量耐药性报道。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乳房炎是微生物感染或理化刺激引起的一种奶牛乳腺炎症,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有1/3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感染病原微生物,可由多种病原菌共同或单独引起。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这3种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发病率的90%以上 。但各地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感染情况不尽相同,因地理环境、卫生条件、饲养方式不同而有差异。现阶段国内外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而降低了疗效,而且使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增加。为此,我们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乳房炎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测定了血清型,这对于研制有效的疫苗、筛选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乳房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微生物(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据统计,奶牛乳腺内感染检出率高达95%,乳区可达75%,其中有29%奶牛和15%的乳区在繁殖后表现出临床性的乳房炎。乳房炎引起的损失主要包括兽医服务和药物支出的增加、奶牛乳腺和含有抗生素牛奶的废弃、奶产量下降等,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乳房炎的控制主要有传统抗生素疗法和非抗生素疗法两大类,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乳房炎发生率,减少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起了主要的作用,目前仍然是控制乳房炎的重要而普遍应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体种类众多,  相似文献   

14.
通辽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主要采取抗生素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又带来严重的“乳中残留”和“耐药菌产生”等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用青霉素治疗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初次治愈率达50%,第2次治愈率为25%,第3次治愈率为15%以下。因此,抗生素治疗率降低,病原产生普遍的耐药现象,使该病的治疗变得更加被动。试验在对通辽地区科尔沁奶牛及蒙古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的基础上,对药物敏感性进行了调查,为当地有效治疗该病,乃至科学合理地使用治疗药物,减少由乳房炎造成的生产损失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乳汁中体细胞含量增加,乳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乳房炎可使奶牛泌乳机能受损,生殖机能失调,轻者引起产奶量下降,乳的品质发生改变,重者可引起泌乳机能完全丧失,使奶牛失去利用价值,危害性很大。试验通过对哈尔滨市某大型奶牛场中奶牛的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出病原菌的主要类型和最合理的抗生素药物来治疗奶牛乳房炎,以期减少抗生素在乳中的停留时间,缩短病程并减少损失。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奶样采集奶样分4次采集于同一牛群,…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免疫治疗剂的临床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饲养业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 ,由于该病不仅能够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汁的品质 ,而且有的还会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 ,一些病重患牛因产乳量明显减少或失去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因此 ,该病危害非常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目前 ,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药物 ,然而由于许多药物对乳房炎病原菌的敏感性差 ,疗效不佳 ,而且还易在乳产品中形成药物残留等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 ,用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治疗乳房炎尚存在许多弊端。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应用抗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免疫球蛋白 ,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等制成奶…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多达80余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往往不容易发现。本文介绍了乳房炎检测方法和乳房炎的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积极探讨采取奶牛乳房炎预防与治疗有效措施,达到减少乳房炎发生,增加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和中兽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中草药的免疫调节和严格的泌乳期和干奶期乳房抗生素预防和乳头药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较为复杂、病因也很多.受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影响,导致临床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和危害性仍然居高不下,也给乳房炎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抗生素防治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乳房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抗生素的应用在奶牛乳房炎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病原微生物—宿主—抗生素三个方面及相互作用关系中论述了奶牛乳房炎抗生素治疗失败的机制,包括:抗生素的选择、吸收、分布及抗生素的细胞内分布;细菌的被动选择、耐药性和细胞内寄生;细菌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抗生素对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乳腺的重新感染。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原菌感染是奶牛乳房炎最主要的病因。目的: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致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对新疆部分地区9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与隐性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药敏试验。共采集奶样1236份,通过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脱纤维无菌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对样品连续划线培养后并结合涂片、染色、镜检中共分离出疑似葡萄球菌74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531株、链球菌371株。初步判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等是引起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结果:最后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鉴定结果,最终获得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大肠杆菌、112株无乳链球菌。结论:药敏结果显示这三种病原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可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场防治乳房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