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結核病在家禽中以鷄及火鷄最易感染,水禽極为稀少。鷄結核病的感染率在美国平均为5—6%;在德国及丹麦根据屠宰場的資料为15—16%;在匈牙利为7%;在其他西欧国家也大致相似。在印度的U.P.地方檢查了1338只外种鷄后,發現有0.9%感染結核病,而在3703只本地鷄中只發現一只。  相似文献   

2.
作者取鷄胚中繁殖之鷄新城疫病毒(羊膜尿囊液),經不同程度的超音波能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其所發生之影响。在未經超音波能作用之前,先測定其毒力(雛鷄),紅血球凝集价及其pH值,然后与經超音波能作用后之情况相此較。結果發現病毒經超音波能作用后,毒力大为降低,甚至完全消失,而紅血球凝集价則不但不減低,抑且上升,pH值則下降。毒力与紅血球凝集价分离的現象,与使用其他物理和化学方法(高压、高热、紫外光等)所得結果  相似文献   

3.
1956年著者在“关于試制鷄白痢病全血凝集診断抗原液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提到:含0.4%福馬林的3%氯化鈉水溶液稀释菌体抗原,使每毫升含菌体300亿。这种診断抗原液在室温6~38℃之間,均可使用。在养鷄場内使用此种診断抗原液检查鷄羣,检出許多病鷄,并从其内脏中分离出典型鷄白痢杆菌,結果相当滿意。此种抗原液的菌体染色及敏感度滴定均直接影响診断的正确性。故作如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據文獻所載,鷄蛋內異物不外为肝點(包括組織及血塊)、霉菌點、血圈及寄生蟲等。我國每年出產大量鷄蛋,在加工過程中往往發現內有各種異物,如1956年,在中南區加工的鷄蛋中發現有60%以上存有異物。異物一般呈黑色,大小如臭蟲,故含有異物的鷄蛋俗名叫做臭蟲蛋。漢口商檢局在檢驗了一些異物蛋後,證明異物為由肝樣的硬塊及血塊等組成,但未發現有寄生  相似文献   

5.
对於農村副業养鷄來講,冬季及早春是生產鷄蛋的淡季,根据几年來的情况,每到秋后对供应城市的鷄蛋甚感不足,这个情况不僅是旅大地区,恐怕其他地区特別是北滿更为嚴重。在养鷄業上,冬季若是不能把鷄的生產性能發揮出來,使鷄平衡的多產卵,这不僅不能供給城市的需要,同时不管是國营养鷄場或一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从1948年Middlebrook和Dubos二氏發表应用結核杆菌浸出物感作羊血球能与結核病人血清呈現特异性凝集反应以来。很多学者进行了追随試驗。Scott和Smith二氏用旧結核菌素感作羊血球,張学德氏用結核菌的純蛋白衍化物(P.P.D.)感作羊血球,以进行血球凝集試驗,都証明了这类試驗在結核病临床診断上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各个研究者所得的結果都不完全一致。如Rothbard等及張学德氏研究的結果,  相似文献   

7.
結核病畜自癒問題,在理論上或实践中虽屬重要,但迄今未被闡明。通常認为,动物結核病的病演往往趋于加重和“相反地病演停止”。和院士假定,結核病畜“有时自癒,想必是病理过程結束”。我們在多年来的观察中,得出了結論,多数病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癒。  相似文献   

8.
在大批的檢查結核病時正確地掌握不管那种結核病的診断方法都是和該傳染病進行鬥爭並取得成效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結核病学說發展開始的時候,以及研究它們在生体診断時的方法,皮下結核菌素試驗法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方法。但当眼結膜結核菌素反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北京国营双桥农場与南郊农場的奶牛羣,在从各机关生产单位調来的过程中,由于調羣前后缺乏检疫防疫措施,以致在併羣之后,結核病、布氏桿菌病两种慢性传染病扩大蔓延,絕大部分成年乳牛遭受感染,空怀率增加,产乳量下降,严重影响乳业发展与人身健康。仅据双桥表1 双桥农场历年成乳牛检疫統計(%)  相似文献   

10.
用禽腺病毒 EDS_(76)H_(91-1)和 EDS_((?)6)Y_(81)G_4人工感染8只SPF 产蛋鸡和32只伊莎蛋鸡,5天后出现 HI 抗体,第4天后蛋壳颜色变浅,并出现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等.在感染后第3~20天内不同时期分别扑杀,取输卵管和卵巢经普通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卵巢的生殖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核异常,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粘膜上皮的纤毛变性、坏死,固有层水肿,有较多瘤性细胞浸润;峡部粘膜上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子宫部的固有层也有较多的炎性细胞,其蛋壳腺有萎缩现象,其结果证实了病毒主要集中在生殖道,输卵管和卵巢是该病毒侵害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1.
鸡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鸡败血霉形体(MG)引起的,主要侵害呼吸道,常与其它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有时呈隐性感染.它可通过蛋垂直传给下一代,该病发展缓慢且病程长,在蛋鸡开产前发生,若不控制好病情,则会推迟产蛋,产蛋量减少,达不到高峰.在肉鸡发生,则导致体重减轻、合格率下降,经济效益降低.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现将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和防制对策作一介绍,错误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某地牧场乳山羊200多只,发生以体表淋巴結化脓性肿胀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每3—5天或更长时間发病1—2头,发病率85.45%,死亡率达52.73%。侵害淋巴結以腮腺淋巴結占絕大多数,其次为頸部及肩前淋巴結。除局部症状外,病羊表現貧血、消瘦,最后因虛弱惡病质而死∨е麋R检,人工培养及动物接种,均証明为假結核棒状杆菌。因此本病診断为山羊干酪样淋巴結炎。作者試用土霉素及黄色素治疗,結果均有疗效,而以黄色素疗效最佳。但病程較久,淋巴結严重化脓时,則較难治癒。此外,作者記載了临床检驗及尸体剖检資料,并对感染門戶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13.
<正>蚕对病毒的感染抵抗性,因蚕品种、用桑质量、技术处理及蚕所处的气象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差异很大.本试验探讨了对转青卵和蚁蚕不同温度抑制时间的长短,以及起蚕绝食饥饿时间长短,与其对胃肠型肤病病毒(CPV)、血液型脓病病毒(NPV)、浓核病病毒(DNV)等三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的关系.现将调查结果简报于后,以为养蚕中采取合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气管炎(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素引起的以剧烈咳嗽、气喘、高度呼吸困难和气管内有血样渗出物等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育成蛋鸡感染该病多有报道,而蛋雏鸡感染比较少见,现将平坝县某村养殖户王某所养海兰褐蛋雏鸡发生该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新城疫(副粘病毒)产蛋鸡感染新城疫后主要表现产蛋量急剧下降,产蛋高峰上不去,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小蛋数量增多。个别鸡有腹泻现象,易误诊为减蛋综合征。减蛋综合征病鸡外观正常,病初,蛋壳色素消失,或无壳蛋、畸形蛋数量增多,产蛋量急剧下降,同时病鸡所产但品质急剧下降,破蛋率增高。蛋黄颜色变淡,蛋清呈现水样或蛋清中混有血液及异物是减蛋  相似文献   

16.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因素很多,有疾病、营养、环境、温度、密度、光照、应激等,而传染病对鸡的产蛋率影响是最大的。如鸡的减蛋综合征(EDSF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的非典型性新城疫(ND)等。现对它们的流行特征、病原、症状与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鸡减蛋综合征1.1病原病原为鸡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1.2流行特征主要侵害商品蛋鸡和种鸡,造成产蛋量严重下降及蛋的品质降低。其他日龄鸡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病鸡开产后,病毒在生殖系统大量繁殖。可经蛋垂直传播,通过咽喉和粪便排出体外。受感染的胚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自然…  相似文献   

17.
籠式育雛     
範式育雛有許多优点:与一般育雛方法比較,在同样面积的房間里可多养4—5倍雛鷄;可防止雛鷄与粪便接触,很少發生傳染病;可以避免雛鷄密集和压死;照看雛鷄的条件也大大地改善了。苏联許多家禽工厂的事实証明,用籠子进行大批育雛时,一般可得93~97%的高度成活率。用籠子不仅可养育肥育用的雛鷄,并可成功地养育种雛。托米林家禽工厂將种雛在笼內养育兩月,然后转为放养,結果鷄平均产卵量达200枚,而一直放养的母鷄为170~180枚。 雛籠 雛籠分單个的和联合的,有通暖的和不通暖的。一般以單个而不通暖的較为常用,所需的溫热由室溫来供給。雛笼又分“混合的”和“分龄的”。前者在一般的养禽場較为常用,籠子的上几層养育年龄小的雛鷄,下几層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分析南海黄麻鸡父母代种鸡的种用特性,对南海黄麻鸡不同产蛋阶段(开产后6、11、20、25周)的蛋品质进行了研究,检验指标包括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品质(蛋比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黄蛋白比等。结果表明:蛋品质的各项指标与产蛋阶段密切相关,南海黄麻鸡的蛋重在产蛋初期(开产后6周)较轻,显著低于产蛋中后期(开产后11、20、25周)(P0.05),蛋重随着产蛋日龄的增大而增大;蛋的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三个指标都在开产后11周达到最大值;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在产蛋初期显著高于产蛋中后期,并都随着产蛋阶段的延长而下降。由此可见,南海黄麻鸡在不同产蛋阶段的蛋品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产蛋高峰阶段的蛋品质达到最好水平,产蛋中后期的蛋品质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鸡IBD法氏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24日龄AA肉鸡26只,人工感染法氏囊病2个不同毒株.而后不同时间进行超微结构检查。接种强毒株于鸡的法氏囊,24小时后.淋巴细胞的核异染色质浓缩,胞浆中出现病毒晶体、包涵体;48小时后.淋巴细胞坏死、核异染色质边集,溶酶体增加;72小时后,淋巴细胞大量崩解、组织细胞增生;感染后168小时,见不到完整的病毒颗粒。感染弱毒株于鸡的法氏囊,24小时后即可见到大量粒细胞浸润,并呈现淋巴细胞分裂增生,浆细胞增多,但未见到完整病毒颗粒。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节RNA病毒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T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鸡传染病。目前,该病已在欧、美、亚、澳等国家发生和流行.自8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各地呈爆发式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常形成混合感染.且易产生变异株,常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也往往造成误诊。本试验对不同毒株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鸡法氏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全国人民对鷄肉和蛋的需要大大增加,各地都大力的开展了养鷄事业。京郊农場为了改进养鷄方法,在东郊、双桥农場和家禽場三个場試用苏联先进經驗分层籠育雛法共育雛鷄四万多只,东郊农場的雛在45天时平均体重达到450多克,50天时达到540多克,60天时达到709克;家禽場的雛在27天时平均体重达到375克,在45天时达到688克;双桥农場的雛在60天时平均体重达到740克,成活率也比較高,达到99%以上。現将試用籠育雛法介紹如下,供作养鷄专家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