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是一类具有调控动物食欲和体质量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但有关CART神经元在绵羊下丘脑的分布部位和基本神经投射通路尚无报道,限制了对其潜在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以绵羊下丘脑为研究材料,运用免疫荧光技术研究CART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结果表明,CART神经元集中分布在绵羊下丘脑腹内侧视前核(ventromedial preoptic nucleus,VMPO)区域,且均有较为明晰的神经元胞体及纤维结构,与小鼠CART神经元的分布部位有明显的差异,但公母绵羊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布差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ART在绵羊机体能量代谢平衡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筛选牛CAR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并鉴定调控CART表达的转录因子,探究其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采集3头健康母牛下丘脑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牛CART启动子序列,EMBOSS、MethPrimer、New PLACE数据库分析启动子结构特征;构建4个包含不同截短长度的CART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鉴定核心启动子区;应用DNA pull down结合质谱分析(n=3),功能聚类及结合位点预测分析筛选核心启动子区候选转录因子;构建转录因子过表达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分析转录因子对牛CART核心启动子区的转录调控功能(n=3)。结果表明,牛CART基因-1 200 bp~+22 bp区域存在CpG岛和TATA box、CAAT box等顺式作用元件;构建的4个截短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均具有转录起始活性,-292 bp~+22 bp片段转录起始活性最强,为牛CAR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RFX5、CREB、RFX1、JUND、TEAD4、TFAP2D、RELA可与牛CAR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特异性结合;进一步研究证实RFX5、RFX1、TEA...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神经肽Y(NPY)是迄今发现的促采食作用最强的神经肽之一,本研究根据鸡NPY mRNA设计引物,分别在肉鸡和蛋鸡下丘脑组织中进行扩增,寻找不同品系鸡NPY mRNA是否存在剪接形式变化,推导对应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初步探讨NPY mRNA剪接形式与蛋鸡和肉鸡迥异采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NPY在肉鸡cDPY3~+端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剪接片段,检测出短序列中存在mRNA3~+端终止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Ghrelin和SHU9119如何作用于小鼠下丘脑可卡因和苯丙胺转录调节因子(CART)神经元参与小鼠采食调控,本试验以免疫荧光技术为主,利用代谢笼和冰冻切片的方式获取试验材料,综合小鼠采食量测定,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的统计学分析,及CART神经元、刺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同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神经元间共定位信息,对Ghrelin和SHU9119通过不同方式介导CART神经元以参与小鼠采食调控这一作用机理进行初步阐述。结果显示:健康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腹腔注射Ghrelin(50μg/kg,n=3)后,其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区域CART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上升(P0.05);而SHU9119(50μg/kg,n=5)则显著促进弓状核(ARC)区域的CART神经元的表达(P0.01),2种药物促进CART神经元表达的部位并不相同。同时,2种药物的单独注射均可对小鼠采食活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Ghrelin组n=7;SHU9119组n=7)。有趣的是,CART神经元在DMH区域同AgRP神经元之间具有突触联系,而CART神经元与表达MC4R的神经元之间的共表达关系则发生在ARC区域。结合已有的研究证据,我们推测Ghrelin和SHU9119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对CART神经元表达的调节,并最终影响小鼠采食活动。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探明外周信号分子如何参与促厌食神经元对机体能量代谢调控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6.
7.
本实验采用PCR技术检测出猪下丘脑有HGF的表达,并测定了其部分序列,共281bp,并与其它物种HGF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得出:猪下丘脑扩增出HGF与其他物种HGF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诠释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提供新的基础,HGF在下丘脑分泌机制和作用途径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蛋鸡和肉鸡下丘脑中生长抑素神经原分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蛋鸡和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下丘脑生长抑素(SS)免疫阳性神经原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鸡下丘脑中SS神经原的分布相似,均分布在下丘脑外侧和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和腹内侧核的SS神经原可分为两群:中间群和外侧群。通过计数中间群中SS神经原数量发现两种鸡SS神经原数量在生长发育中变化不同。肉鸡在第3周时SS神经原数量最多,于第6周显著减少(P<0.01),然后一直维持到第9周。蛋鸡SS神经原数量在第3周时稍增加后于第6周暂时降低(P<0.05),然后在第9周时明显增加(P<0.05)。在发育过程中,肉鸡SS神经原数量的变化比蛋鸡大。尽管肉鸡和蛋鸡SS神经原数量没有明显的性别变化,但公鸡SS神经原的总数比母鸡要高。本实验结果表明蛋鸡和肉鸡下丘脑中SS神经原数量与血浆中GH水平呈负相关,下丘脑中SS神经原数量可以解释蛋鸡和肉鸡血浆中GH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讨调控蛋鸡与肉鸡采食行为差异的遗传机制,设置肉鸡和蛋鸡两个试验组,每组6只雏鸡,使用运动相机记录每只鸡7日龄时30 min的采食行为数据,分析采食行为差异。12只鸡屠宰后采集下丘脑组织,提取组织RNA,并反转录为c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肉鸡的采食量和啄食次数均极显著高于蛋鸡(P0.01),但是运动步数要低于蛋鸡(P0.01);高通量测序发现肉鸡和蛋鸡下丘脑有167个差异表达基因(|log2(FoldChange)|≥1,P0.05),这些差异基因富集到4个GO条目和2个KEGG通路中。依据对差异基因功能分析,发现GALR3、SCTR、LOC428961、APLNR和MLN基因是调控雏鸡采食行为的候选基因。研究为探讨鸡采食行为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商品蛋鸡光照的原理商品蛋鸡每日的光照时数和光照强度对其繁殖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即对商品蛋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等均有影响。其作用机理大致如下:一般认为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一个为视网膜感受器即眼睛,另一个位于下丘脑。光线的刺激经视神经叶的神经到达下丘脑。另外,光线也可以直接通过颅骨作用于松果体及下丘脑。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引起卵泡刺激和排卵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使母鸡输卵管发育和第二性征显现。排卵激素则引起母鸡…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拮抗剂利莫那班(SR141716)对肉仔鸡下丘脑食欲调控因子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只,7日龄时随机分为2个组,进行第3脑室埋管,恢复3 d。10日龄08:00试验组以1μg剂量脑室注射SR141716,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的二甲基亚砜(DMSO)。统计每只鸡在注射后2 h的采食量,然后采集血液和下丘脑样品,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葡萄糖、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下丘脑中AMPKα1、AMPKα2以及食欲调控相关基因厌食神经肽(POMC)、促食神经肽Y (NPY)、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物(CART)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后,2 h内的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显著提高了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脑室注射SR141716显著降低了下丘脑AMPKα1、AMPKα2、POMC和AgRP的基因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了下丘脑CART的基因表达量(P0.05),对下丘脑NPY的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脑室注射CB1受体拮抗剂SR141716可降低肉仔鸡食欲,并影响中枢AMPK及其下游食欲调控因子POMC的基因表达;中枢通过抑制促食神经肽AgRP和提高抑食神经肽CART的基因表达,参与肉仔鸡食欲调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蛋鸡产蛋性能的研究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有关文献记载:补肾药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功能,提高垂体对 LRH 的反应性及卵巢对 LH 的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CART和胰岛素对颗粒细胞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细胞培养液中梯度量添加CART和胰岛素的方法,以探究CART对颗粒细胞增殖和E2分泌的影响。研究发现CART对颗粒细胞增殖和E2分泌有抑制作用,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当CART1ng/mL且无胰岛素时,颗粒细胞和E2分泌量最小;胰岛素10ng/mL且无CART时,颗粒细胞和E2分泌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照对蛋鸡来讲是很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实践证明,光照的时间与强度、光线的颜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始时间、黑暗期的间断都会在蛋鸡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蛋鸡的体成熟、增重、性成熟、开产时间、产蛋率,以及精液的产生与交配活动等方面。人工光照的广泛应用,克服了蛋鸡繁殖生理机能季节性限制,使其遗传潜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增加了蛋鸡的经济效益。一、光照对蛋鸡作用机制一般认为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一个为视网膜感受器,另一个为视网膜外感受器。后者可能位于下丘脑的深层。光线刺激下丘脑,使之产生和…  相似文献   

16.
光照是蛋鸡生产的必要环境条件之一,光照的强度、时间、颜色等对鸡的活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生产力至关重要。合理控制光照,可提高蛋鸡的生产能力和养殖者的经济效益。1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1.1光照影响蛋鸡生殖的机制光线的刺激经神经叶的神经途径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受刺激后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于垂体前叶,引起卵泡刺激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母鸡输卵管发育,同时雌激素还促进钙的代谢,以利于蛋壳的形成,排卵激素则引起母鸡排卵。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3):52-56
为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斗鸡攻击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吐鲁番斗鸡与新罗曼蛋鸡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神经元的数量,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品种成年公鸡攻击行为表现前、中、后各时期血清中TRH和甲状腺激素(TH)的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TRH在下丘脑中的阳性细胞数随着周龄增加而减少,整体上吐鲁番斗鸡TRH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新罗曼蛋鸡,公鸡高于母鸡;斗鸡和新罗曼蛋鸡血清中TRH的含量随着周龄增加逐渐上升,TH呈下降趋势,且吐鲁番斗公鸡的TRH和TH含量较高,打斗时间的持续性也比新罗曼蛋公鸡长。因此,吐鲁番斗鸡较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这两种激素含量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蛋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老龄蛋鸡的抗氧化能力 ,随机抽取 40羽 42 0日龄伊沙蛋鸡 ,分为 2组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 +大豆黄酮 (6mg/kg) ,试验期为 30d。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蛋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提高了 6 2 4 % (P <0 0 5) ;肝脏组织及下丘脑组织中SOD变化不明显。试验组蛋鸡血清中丙二醛 (MDA)水平降低了 1 8 48% (P <0 0 5) ;肝脏和下丘脑组织中MDA水平分别降低了 34 48% (P <0 0 1 )和 2 5 0 7% (P <0 0 5)。同时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后 ,蛋鸡产蛋率提高了 1 4 41 % (P <0 0 5) ,料蛋比降低了 6 2 5 % (P <0 0 5)。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龄蛋鸡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