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还对小麦越冬及返青期的分蘖生长至关重要。本试验以镇麦12和镇麦15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播量和施肥策略协调栽培方式对苏南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高产小麦的茎蘖动态、单茎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成穗数,但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产量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推迟播期会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显著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综合分析,2个品种“11月8日播种+12 kg/亩播种量+对应氮肥运筹”,是苏南沿江地区镇麦品种量质效协调栽培的适宜组合。试验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镇麦12比镇麦15容易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张甲元 《农家顾问》2011,(12):24-24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早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子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晚播子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AB复配剂喷雾防治灰翅麦茎蜂的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田间累计成虫羽化率达到50% ̄60%时喷雾防治效果最好,同时筛选出AB复配剂的适宜喷药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共生期对本地区套播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共生时长5天、10天、15天三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套播小麦出苗发苗,齐穗期叶片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和后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扬辐麦4号为小麦主栽品种的本地区,适期播种的套播麦其最佳共生期约为10天,发苗成苗率高,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物质积累较多,茎基部粗度及茎杆充实度较高,最终获得的产量及抗倒伏能力都较为理想,而过短或者过长的共生时期都不利于小麦较强光合适宜群体的构建,最终影响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晚播对小麦的生育动态及产量表现的影响,为后续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豫信11和豫麦18为材料,考察晚播对小麦个体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迟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个体发育进程,进而影响群体质量。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小麦个体发育较适期播种延迟,越冬前麦苗叶龄、分蘖和次生根减少,成熟期总叶片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生物产量降低,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春小麦主要病虫害麦茎蜂、小麦条锈病、麦穗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为害.研究表明用"病虫净乳油"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经济、高效一药多防.对麦茎蜂、小麦条锈病、麦穗夜蛾的防效分别达95.6%、99.33%和93.48%.1996-2003年全省累计推广1.4×104hm2,达到了一定防治效果.同时研究了抗病品种(系)、秋深翻、轮作等农业措施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麦茎蜂是新疆近年新发现的一种小麦害虫,对塔城地区冬小麦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介绍了麦茎蜂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当前防控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甘肃两地空心茎秆小麦抗麦茎蜂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断茎率与植株成熟时的株高、各节间长度、外径、干重呈正相关,与分蘖数,茎秆各节间实心负相关,抗虫小麦品系在麦茎蜂产卵期茎壁较厚,不利于麦茎蜂产卵;麦茎蜂幼虫取食时,茎秆内物质向其它部位运输,茎壁厚度下降至低于感虫品种,因而可能使幼虫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足而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抗虫品系茎秆各部位养分较早向外运出,也可能对幼虫营养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在裕民县小麦种植区发生小麦麦茎蜂,麦茎蜂主要以幼虫蛀食茎秆为主,使小麦大量减产从而影响农民收益。本文从麦茎蜂发生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小梅 《河南农业》2023,(33):60-62
为筛选适合伊川县小麦种子包衣剂品种,2021年麦播期选用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麦播期拌种,不同生长期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分析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烯肟·苯·噻SC种衣剂效果最好,其次为30%嘧菌酯·咪鲜胺·噻SC。  相似文献   

12.
由于2003年气候因素的原因,山东省冬小麦播种进度慢于往年,形成了早茬麦、适期麦和晚茬麦,水浇麦、旱地麦等多种类型小麦并存之势。与往年相比,适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减少,晚茬麦的面积增加。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在春季因苗因地分类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就能够促  相似文献   

13.
麦茎蜂(Cephus pygmaeus L.)是川西高原鲜水河中游为害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当地藏族社员叫“初薄”,意即“节疤虫”。1978年至1981年我们对其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于下。为害和损失情况麦茎蜂对小麦的为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幼虫啃食麦茎内壁组织,影响养料的传输,使千粒重下降(表1);二是小麦腊熟后期,老熟幼虫准备越冬时,下行至麦茎基  相似文献   

14.
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生长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江苏省小麦的种植制度比较单一,以粳稻茬麦为主,小麦实际播种适期和已往相比明显缩短,有的甚至推迟到了适期以后,从而影响了小麦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研究重点探讨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小麦群体和产量结构的影响,为在生产上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小麦的播种方式和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提供参考,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控制花生茎腐病危害,探索适乐时对花生茎腐病引起的死苗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对适乐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用多菌灵作为对比药剂。一、实验地选择及种植情况实验安排在偃师市邙岭乡牛庄村花生田,试验田肥力上等,土质为砂壤土,土壤pH值7~7.5。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产量水平450kg/66.7m2。小麦于5月25日收割,5月27日用拖拉机机耕,耕后及时耙磨、平整保墒。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2015—2016年在白湖地区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调查了小麦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白湖小麦不同播期对田间成苗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播期的推迟,成苗率呈下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显著,2015—2016年扬麦13适播麦产量可达到8 250 kg/hm~2以上,晚播麦与适播麦相差750 kg/hm~2左右,迟播麦与晚播麦相差1 500 kg/hm~2左右,过迟麦与晚播麦相差3 000 kg/hm~2左右。因此,白湖小麦6 000 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靠播种期在11月20日以前,临界播种期在11月25日左右,这与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和白湖气候特点理论推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郑州地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6年以冬春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适播期在10月14—21日,半冬性品种小麦适播期时间长于弱春性品种。播期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播期后移,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早播或者晚播的产量均低于适播期;有效积温显著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和株高,弱春性品种晚播可降低倒伏概率,但对半冬性品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小麦麦茎蜂首次在塔城盆地春麦田发现,并连续3年大面积爆发成灾,已成为塔城盆地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本文总结麦茎蜂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策略,为生产中及时发现麦茎蜂危害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陕西省关中灌区的生态条件和限制小麦、玉米产量高产的障碍因素,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调控,从品种搭配、播期调整、群体构建、水肥运筹等方面,总结形成了以“两旱”(小麦早种、玉米早收)为“两晚”(小菱适期晚播、玉米适期晚收)为主体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适播区内不同控释氮肥施用量对皖西麦0638的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特设置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开展不同控释肥施用量对弱筋小麦皖西麦0638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总结推广该品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结果表明,45 kg/亩是皖西麦0638最佳的控释氮肥施用量,建议在适播区内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