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989年夏季,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塘鱼养殖区暴发了罕见的以鲮鱼为主的多种养殖鱼类出血性流行病(简称暴发病)。该病来势凶猛,感染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发病季节长。目前,暴发病已涉及了全国许多养鱼地区,它是我国继草鱼病后,又一种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新鱼病。因此,暴发病已引起了国内科研、生产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几种危害严重的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养殖面临一个最大的是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就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防治技术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王者茂 《海洋渔业》1982,(4):167-170
随着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工作的发展.鱼病已成为影响饲养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鱼病严重时.会导致大批鱼类死亡。为此加强海产鱼类的鱼病研究和防治工作是海水养鱼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集约化养殖鱼类脂肪肝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在华北水产养殖地区水产技术服务和科研中了解到高密度养殖生产的养殖鱼类常发生脂肪肝病,特别是养殖后期,临近收获,引起大批死亡,给生产和效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湖东临太湖,西临长荡湖,是苏南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3万亩。团头鲂是滆湖地区主要养殖品种,每亩单产在700千克左右,套养鲫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亩总产在1000千克上下。6~9月份是滆湖地区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盛发季节,因指环虫寄生引起鳃组织损伤、鳃小片坏死,为病原菌感染鱼体打开通道,从而引起暴发性死亡和用药效果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我们最早于1986年10月在崇明县大同养殖场发现,当时引起异育银鲫大批死亡,因病鱼体表充血、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水、溶血,因此称为异育银鲫溶血性腹水病。随后不仅在上海各郊县流行,至今已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广为流行,流行季节也从最初的10月、11  相似文献   

7.
寄生虫病是养殖鱼类的多发病,多年来我县一直用晶体敌百虫等药物来加以防治。由于多年重复使用,寄生虫产生了较大的抗药性,用药量逐年增加,不仅增大了养鱼生产成本,且效果也不太理想。1990年我县开始试用B型灭虫灵,效果较好,1991年决定在全县推广应用,对缓解鱼类寄生虫的危害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我县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 ,生活在天然海域中的鱼类 ,由于环境条件优越 ,密度小、饵料鲜活 ,发生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由于生活环境、鱼体密度、饵料质量等因素都与天然情况差异很大。因此 ,各种疾病也就时常发生 ,并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就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技术作一简介。1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主要种类1 .1 病毒性疾病目前 ,国内外已报道近 60种来自不同鱼类的病毒或类病毒 ,但多数发现于淡水鱼类 ,海水鱼类仅有 1 0多种。然而 ,其潜在危险却很大 ,从近几年的发病情…  相似文献   

9.
如果养鱼生产中遇到在池水溶氧很高的情况下鱼仍有浮头现象发生、鱼的血液呈褐色和鱼不耐运输等现象,就要及时测定池水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以确定鱼是否得了褐血病。  相似文献   

10.
11.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是困扰养殖场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池塘老化和普遍采用高密度养殖,造成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养鱼场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减少鱼病的发生,促进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约化养殖工艺的逐步深化,由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非寄生性鱼病日趋严重,尤其是由于饲料营养失衡、强化投饲、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乱用药和滥用药,造成鱼类肝、肾、脾损害及其综合症肆虐,并继发传染性疾病,罹病养殖动物临床症状复杂、诊治困难。这类疾病中,最...  相似文献   

13.
罗思荣 《水产科技》1993,(5):19-19,18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均出现了暴发性鲢、鲮、鲤、鲫等养殖鱼类出血病。其症状为鱼鳝条基部充血,腹积血水,肛门流出血水状粘液。病情来势很猛,传染速度快,危害性极大,给养鱼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本市梅江区三角镇养鱼专业户梁启昌、钟健辉,有13公顷多池塘,连续两年出现大规模暴发性出血病,一天就死鱼几百公斤,损失极为严重。1992年,  相似文献   

14.
15.
王钦东 《齐鲁渔业》2007,24(2):18-19
气泡病多发生在池塘养殖的鱼苗、鱼种阶段,但随着池塘精养高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成鱼养殖阶段也经常发生。另外,工厂化温流水养殖的罗非鱼和小面积金鱼的养殖中也易患此病。特别是水花下塘不久,气泡病危害最严重,鱼苗越小越敏感,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成鱼有时也可造成大的死亡损失。笔者在多年从事鱼类病害防治工作中对气泡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作如下介绍,以降低该病的发生。1气泡病的产生原因气泡病是由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所引起,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2,(5):61-61
暴发性鱼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1998年在长江三角洲主要养鱼区流行,以后每年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团头鲂、鲢、鲫、鳙等鱼类,死亡率达20%~80%,今年气候变暖,其发病期提前,应尽早做好预防工作。一、发病原因该病由致病微生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池底淤泥过深、水质老化、池塘环境恶化、饲养管理不当,放养密度过大和寄生虫的侵袭是其诱发因素。二、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常靠近岸边缓游,濒死前作挣扎状上窜,最后下扎到…  相似文献   

17.
鱼类营养与鱼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宗武 《齐鲁渔业》1999,16(5):42-44
鱼类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鱼类生长快慢和发育是否正常,还关系到鱼类的体质、抗病能力和患病情况。鱼类营养不良,不仅指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不足或过多,还包括各种成分之间的比例不能符合养殖鱼类的需要。在高密度养鱼的池塘中,天然饵料远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鱼类主要依靠人工投饵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两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鱼地区暴发了白鲫、鳊、鲢等出血病。其病情来势猛、流行面广,加之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死亡率一般在60%左右,有的几乎“全军覆没”,对养鱼业造成严重威胁。经科研人员持续研究,探索其诱发疾病因素,检测生产实例,分离病菌菌株及活体感染等结果表明,引起此病的病菌为液化产气单胞菌(Aeromoas Liqufaciens)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它们均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中两种菌株,具有近似的生物学特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暴发性出血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部、眼眶、鳃盖及各鳍条充血,肌肉出现红色小点,称斑状出血(Ecchymoses),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淡水鱼产量已占苏联全国内陆水域(包括池塘养鱼场在内)总渔获量的41%。1981年,池塘总面积达6万公顷,鱼产量已从每公顷4~5公担,据统计,1981年仅以池塘养殖鱼类为内容的养殖面积已扩大到59.4万公顷,比1965年高5倍。其主要养殖对象为鲤鱼,其次为草、鲢、鳙等鱼,其产量已占养殖鱼类总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20.
池塘因施用有机肥过量而出珥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经病原分离鉴定,主要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