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栽培蕨菜与野生蕨菜和常见栽培蔬菜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对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以及常见栽培蔬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的营养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Vc)、维生素B2(VB2)、钙、镁、铁、锌、铜、钾、磷、胡萝卜素。[结果]野生蕨菜和栽培蕨菜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同,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与野生蕨菜相比,栽培蕨菜的水分、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偏高,Vc、钾等的含量略偏高,铜、锌的含量相同,而其他测定营养成分的含量较低。与大多数蔬菜,如大白菜、甘蓝、马铃薯、番茄、白萝卜等相比,栽培蕨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或者是说综合营养价值也要高出一些。[结论]食用栽培蕨菜与食用野生蕨菜营养保健效果相当。从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应该大力发展蕨菜的人工栽培与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须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野生蔬菜黄须菜的营养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每100g样品含蛋白质4.1g维生素C52mg,β-胡萝卜素3.78mg维生素E0.23mg,维生素K10.15mg,引外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粗纤维,矿物和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4.
对滇东南地区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蕨(Pteridium aquilinum)、毛柄短肠蕨(Allantodia dilatata)、毛轴蕨(Pteridium revolutum)、下延叉蕨(Tectaria decurrens)5种野生食用蕨的干样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野生蕨菜蛋白质含量为20.04%~32.72%,可溶性糖含量为1.24%~12.63%,粗纤维含量为11.26%~24.68%,粗脂肪含量为0.54%~1.05%;钾含量为3 163~4 610 mg/100 g,镁含量为316~377 mg/100 g,钙含量为125~350 mg/100 g,铁含量为5.589~8.309 mg/100 g,锰含量为3.578~10.420 mg/100 g;蛋白质、粗纤维、钾、镁、锰含量远高于一般日常食用绿叶蔬菜,钙、铁含量低于白菜与菠菜。此外,5种测定样品含有柠檬酸、丁二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其中,蕨、毛轴蕨、下延叉蕨还含有少量酒石酸,为野生蕨菜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信阳地区蕨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地处山区 ,山野菜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因其很高的营养价值 ,无污染的优越性 ,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为对山野菜———蕨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依据 ,我们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粗水分为 89 1% ,干制品粗蛋白为 2 4 6 2 %、纯蛋白为 4 6 1%、粗纤维含量为 15 1% ,除此还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维生素C等其它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 (Retz.)J.Sm.]配子体的发育特征特性以及孢子繁育技术,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培养菜蕨的孢子,详细观察其配子体的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孢子为二面体型,单裂缝,假根先出,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丝状体阶段长3~4个细胞;片状体为小楔形,倒三角形分生细胞出现早,宽3~5个细胞时进入原叶体阶段;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Adiantum-Type),成熟原叶体为对称心形,两翼宽大平展.成熟原叶体裸露,无毛状体,雌雄同体,初生假根具叶绿体,次生假根尖膨大或螺旋,成熟精子器具柄圆球体,颈卵器稍弯曲等,具有原始的性状也有进化的性状.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原叶体正常发育且成苗率达82%. 相似文献
10.
对马舌菜、蓝花菜的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胡萝卜素及无机元素等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野菜营养丰富,为增加营养,改变餐桌花样品种,开发食用山野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菜蕨的生态群落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蹄盖蕨科(Athyriaceae)菜蕨属植物,由于其嫩叶可作野菜且属于品质上乘的野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局部地区开始栽培,但其主要繁殖方式为采挖野生植株进行移栽,对野生菜蕨的生境破坏较大,导致野生菜蕨种群日益萎缩.因此,对菜蕨的生态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蕨适宜在比较阴湿的生境里生长,其共有种均属于广布种,且这些物种进入菜蕨生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菜蕨的野生环境受到破坏,种群萎缩但还不至于使物种濒于灭绝.菜蕨可通过根萌繁殖增加菜蕨的种源,从而有利于菜蕨的保护,但还必须保护野生菜蕨资源,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2.
用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得到粗黄酮。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蕨菜粗黄酮含量,用颜色反应做定性分析并与标准品芦丁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为7.21%,粗黄铜中黄酮含量为13.66%,蕨菜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和黄酮醇两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蕨和毛叶蕨除引起肝、肾和心等实质细胞肿胀外,并具有明显的致瘤能力,其肿瘤发生例数分别为11/20和15/22。蕨在W大鼠引起的肿瘤为:肠道肿瘤(3/10);膀胱肿瘤(6/10)。在S—D大鼠只引起膀胱肿瘤(4/10)而无其它肿瘤。毛叶蕨在W大鼠引起的肿瘤;肠道肿瘤(5/12);膀胱肿瘤(5/12);甲状腺肿瘤(2/12);卵巢肿瘤(1/12);皮下肿瘤(1/12)。在S—D大鼠引起的肿瘤为:肠道肿瘤(3/10);膀胱肿瘤(3/10),肿瘤发生率在蕨和毛叶蕨组间以及大鼠品系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肠道肿瘤主要发生于回肠,往往会导致肠套叠或类套叠变化,但未见有肿瘤转移现象,在20只对照大鼠未见任何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分别用两种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并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激素、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蔗糖浓度,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蕨菜外植体褐变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抗褐变效果优于柠檬酸,在培养基中添加PVP可以增强这两种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作用;2.2 g/L PVP+30 g/L蔗糖+1/2MS+NAA 0.4 mg/L+6-BA 0.2mg/L为诱导蕨菜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