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所设固定样地的观测资料,研究了炼山与未炼山两种林地清理方式对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及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林地清理方式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分郁闭前,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群落的灌草层植物物种丰富度炼山清理的低于未炼山清理的,但炼山清理有利于灌草类植物在巨尾桉人工林幼林期的迁入与定居。  相似文献   

2.
漳州市主要速生树种林分生物多样性及碳汇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式森林经营体系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巨尾桉、杉木、马尾松纯林以及杉木与巨尾桉、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等几种闽南地区常见的速生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结果表明:巨尾桉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碳汇能力强,年净吸收CO2量分别达33.51和27.59 t.hm-2,是很好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业原料林和碳汇林;杉木与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等混交林及集约经营杉木林碳汇能力也较强,是较好的速生用材林和碳汇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低的问题可以通过营林措施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不同层次植被生物量和碳含量的测定,本文研究了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植被碳储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5个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分中乔木层、林下灌木层、林下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7.64%、50.59%、44.41%和48.92%,碳储量为7.17~145.15 t·hm-2,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随林龄增加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瑞德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36-39,64
从促进桉树人工林多种效益持续稳定高效的发挥和林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开展桉树人工混交复层林研究,通过巨尾桉杉木和巨桉马尾松人工混交复层林的生长和生态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与杉木及巨桉与马尾松混交所形成的复层林能有效提高桉树的生长量和林分总蓄积量;桉树混交复层林独特的林分结构提高了林下植被多样性,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平衡,而且林内凋落物量多且成分复杂,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套种对尾巨桉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开展尾巨桉人工林林下套种(扁豆、乌绿豆×印度豇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豆科植物可促进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长,生长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对照。套种后3 a,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的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23.10%、20.35%,8.97%、5.08%,49.32%、36.32%;套种豆科植物的林下植被种类、丰富度均优于对照,其中套种扁豆处理在增加林下植被种类上有较大优势。表明尾巨桉人工林下套种乌绿豆×印度豇豆、套种扁豆既对尾巨桉人工林林分生长有促进作用,又有利于保护林地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澜沧县9年生巨尾桉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共有维管束植物78科、201属、293种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种,种子植物288种。种子植物以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茜草科、蔷薇科为主要优势种。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是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规律是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选取7块3年生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样地和7块其原生林对照样地,对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了调查,依此对其多样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共有植物94种,隶属46科,主要以一些阳性和半阳性植物为主,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较为普遍。对照样地所反映的原生林林下,共有植物167种,隶属49科。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生长的植物在其原生林林下几乎都有分布,但不是优势种。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3个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其原生林。短周期巨尾桉工业原料人工林林下各植物物种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优势物种较突出,而原生林林下各物种株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物种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8.
安曹下76年生杉木林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400m2标准地调查,采用不同取样尺度对福建南平安曹下76年生老龄杉木林下植物群落不同层片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6年生老龄杉木群落多数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较宽,而只有少数主要种群为窄生态位的;老龄杉木群落中丝栗栲、美秀栲、绒楠、青冈、五月茶等乔木种类生态位宽度值较大,有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均匀分布的种群,取样尺度越大,则生态位宽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不同更新迹地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幼林生产的影响,采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glla)3种更新迹地,并设置3种不同种植穴大小进行试验,调查分析其对湿地松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和马尾松迹地湿地松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标准木总生物量及干、枝和叶等器官生物量均优于巨尾桉迹地,同一更新迹地不同种植方式下湿地松生长状况、标准木总生物量及干、枝和叶生物量均表现为大穴中穴小穴;杉木和马尾松迹地湿地松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灌木层及草本层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巨尾桉迹地。适当增加前期种植穴体积有利于湿地松幼林生长,但要综合考虑造林的效率和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4个树种的叶片形态和气孔结构特征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的尾巨桉和红锥,针叶的马尾松和杉木的叶片功能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叶片面积、周长和宽度都是尾巨桉红锥杉木马尾松,叶片长度是马尾松尾巨桉红锥杉木,而叶片长宽比是马尾松远大于尾巨桉、杉木和红锥,而尾巨桉与红锥相差不大,二者较小于杉木。叶面积指数马尾松最大,其次是红锥,尾巨桉最小。树种间的气孔结构特征差异较大,尾巨桉气孔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气孔密度最大,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最多;马尾松气孔呈方形,微微下陷,气孔密度最小,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少;杉木气孔呈窄长方形,微微下陷,气孔密度小,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最少;红锥气孔呈椭圆形,微微外凸,气孔密度较大,单个气孔较大,覆有厚的角质层,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较大。此外,马尾松针叶内表皮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都大于外表皮,不同冠层高度位置的气孔长度和宽度都呈显著差异,但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 和 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 N 最高,其次是 K 和 Ca,Mg 和 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连南板洞自然保护区主要有3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12个群系和13个群丛。群落以常绿树种为主,垂直结构较为明显。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低山为低山常绿阔叶林(部分为马尾松林、杉木林),650~105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镶嵌有落叶阔叶林),1050~1450m为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在1000m以上的山顶及裸露山脊即为灌丛草坡。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对成熟期的11年生尾巨桉林和23年生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杉木,种植尾巨桉后,尾巨桉林地0~60cm各层次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均较小,0~60cm各层次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较大,林地土壤变得较为疏松,改善了土壤的透气状况和透水性,但土壤变得较为干燥,土壤表层沙化,粘粒下移。经方差分析,尾巨桉林和杉木林间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巨桉林和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蚂蚁多样性及指示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巨桉林中蚂蚁群落的生态状况及植被变化后蚂蚁群落的响应,为今后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优化及生态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Winkler袋法调查云南省绿春县的巨桉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结果]共采集枯落物层蚂蚁5亚科34属66种2 118头。四个样地间枯落物层蚂蚁的物种丰富度有显著差异(GLM,t=-2.068,P=0.039),相对多度无显著差异(GLM,t=-0.174,P=0.863),其中巨桉林E1蚂蚁物种丰富度最高,N2最低;天然次生林N1蚂蚁多度最高,E2最低。巨桉林枯落物层蚂蚁群落结构与天然次生林无显著差异(ANOSIM Global R=0.5,P=0.333)。巨桉林中的指示物种为菱结大头蚁和东方小家蚁,天然次生林中的指示物种为红足厚结猛蚁。枯落物层厚度与蚂蚁物种丰富度显著负相关,枯落物层其它指标与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干扰少、林下植被丰富的人工巨桉林对枯落物层蚂蚁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A. 亚热带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灌丛;D. 灌草丛;E. 草丛;F. 砂生草丛;G. 砂生灌丛;H. 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即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点进行了描述,如:马尾松群落、布渣叶群落、大叶相思群落、大头茶群落、猪笼草群落、红树林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17.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18.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均比巨尾桉纯林(对照)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均大于巨尾桉纯林,改土强度大小依次为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巨尾桉-杉木,因此,适当营造桉树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桉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湖州市7种主要林分类型植被的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和土壤层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量存在差异,枯落物现存量变化范围为5.92~ 9.88 t/hm2,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49.00% ~58.1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1 934.8~2 324.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马尾松林>灌木林>杉木林>毛竹林,林地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灌木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的林地持水能力要好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全市非毛管总蓄水量为12 919.2万t,最大蓄水量为43 617.7万t.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整地方式对桉树林分生长和林地生态效益的影响,在3种整地方式下的尾巨桉林地分别设置样地和样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带垦和炼山全垦的尾巨桉林分生长均较人工穴垦快,炼山全垦的尾巨桉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最差,机械带垦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炼山全垦林地表层(0~4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人工穴垦林地深层(40~8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