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牦牛(Bosmutus)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牛种,是家牦牛(Bosgrunniens)的最近祖先。野牦牛性情猛烈,体躯高大,体质结实粗犷,对青藏高原严寒、缺氧、多变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野牦牛与家牦牛六个方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一种古老的牛种,距今2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我国是世界上家牦牛数量、品种最多的国家,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约占世界家牦牛总数的95%以上。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畜种,仅青海省就有牦牛490余万头,约占全世界的1/3。本文主要对青海家牦牛和野牦牛的分布及概况、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野牦牛喜欢群居,善于攀高涉险;野牦牛的繁殖情况基本与家牦牛相似;野牦牛比家牦牛抗病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高原型和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资料,对野牦牛的分布范围,数量及类型作了阐述.野牦牛仅分布于青藏高原4 500 m以上的高山寒漠,数量约2~4万头.野牦牛和家牦牛属于同种动物.论述了野牦牛的两个生态类型,祁连山型和昆仑山型.经八年试验研究证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明显提高了家牦牛生产性能.野血牦牛在活重、体格大小、增重速度、屠宰率、产奶量等方面,均比家牦牛高15%以上,为牦牛选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述牦牛抗逆育种的途径和方法,文章对野牦牛的强抗逆性进行介绍,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特殊的闭锁繁育,野牦牛在体格大小、生长速度、生活力等方面远优于家牦牛,对青藏高原的各种自然条件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是改良、复壮家养牦牛的天然优良基因库,导入野牦牛血液,通过抗逆育种,对提高家牦牛的生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野牦牛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Bos mutus)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牛种之一,生存在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4000~6000 m,年均温-8℃,青草期3个月左右的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可达5000 m以上的高山觅食,性喜群居,常为10头以上乃至百头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是经无数个世代严酷的自然选择下高度的闭锁繁育纯化的群体,它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具有高抗逆性,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的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家牦牛是人类守猎野牦牛,逐步驯养而来,家牦牛由于长期一代一代系留管理,觅食时间缩短,营养不足,后天掠夺式培养使其体型向小、窄、矮方向发展.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驯化,利用野牦牛冻精,授配家牦牛,利用杂交优势复壮家牦牛.从20余年来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明利用野牦牛这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改良家牦牛,比本品种选育更加有效而迅速,是高寒草原牦牛产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8.
牦牛凭借其特有的生理生态特征,成为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针对牦牛乳的优越品质及其开发潜力,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在技术方面,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来提高牦牛的泌乳性能;在建立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方面,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的四季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三是建棚圈,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半血野牦牛系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的一代牛。这种牛的诱导人工采精,试制冷冻精液和人工授精,在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与大通牛场、青海省牧科院共同协作下试验成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牧区特有的优势畜种,是当地各族人民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十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血液生化遗传特性评述野牦牛育种价值、野家牦牛的生殖生理、野牦牛复壮家牦牛后代生产性能测定,牦犊牛肉的开发利用,野血牦公牛的推广应用等多渠道阐明了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是一条在现行牧业生产体制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科学利用野牦牛资源,通过给家牦牛导入野牦牛遗传基因,培育出了“青海大通牦牛”这一牦牛新品种,为我国牦牛杂交育种和改良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对野牦牛和家牦牛的血清α-淀粉酶(Am)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野、家牦牛α-Am同工梅分别可分离出7条和8条电泳区带。与家牦牛相比,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作用pH区限更宽而热稳定性较低。家牦牛Am-3的活性和相对不百分含量比野牦牛高且稳定。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差异本质上是因其所处生态条件之不同而在淀粉代谢类型上新的表现出来的种属特异性,对家牦牛的品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家牦牛、半血野牦牛产奶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头家牦牛、半血野牦牛的产奶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经产家牦牛日挤乳量为1.30±0.14kg,初产家牦牛为1.11±0.10kg,半血野牦牛相应为1.24±0.24kg、1.05±0,18kg,乳脂率含量,经产家牦牛为6.44±0.34%,初产家牦牛为6.24±0.34%,半血野牦牛相应为6.25±0.73%,5.51±0.6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半血野牦牛系纯野牦牛公×家牦牛母的杂交牛.野牦牛代表着牛属(BOS)亚属(Poephagus)中的一个独立畜种,至今仍存在于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多狂风暴雨,气候奇寒,海拔在5000~6000 m以上的高峻山岳地区,它们多成群集中在最偏僻荒凉地带,体形外貌有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3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家牦牛8项生理指标进行测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牛犊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公母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了野牦牛后代从小自身所具有强有力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具有更强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特有的家畜.长期以来托牛业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性能低下.大通种牛场进行导入野牦牛基因改良家托牛的育种研究,培育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牦牛新品种"大通托牛",并实施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对托牛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