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1~3胎次患有隐性乳房炎的体重600 kg泌乳荷斯坦牛36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服用200 g的红岩草提取物。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7 d组和14 d组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N-乙酰-B-氨基葡糖糖苷酶(NAG)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MT法检测结果表明,试验7 d组和14 d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5.56%和77.78%;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的红岩草提取物添加量并未造成试验7 d和14 d组奶牛的肝脏、肾脏功能指标变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西安某奶牛场的620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全年报告中体细胞数据、生产性能和兽医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数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减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大。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较少,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奶牛场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产量、体细胞数等相近的原则,选择同一牛舍40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头。根据3月13日隐性乳房炎测试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两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比例均为2.5%)。参试牛只基本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4.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5.
选取处于泌乳中后期隐性乳房炎奶牛16头,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每头每日添加10g康奶宝。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产奶量下降幅度小;试验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下降了26.87%.两组间差异板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取240头不同泌乳阶段、1~8胎次的荷斯坦奶牛,探讨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以及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某些因素。同时,12头健康奶牛、15头亚临床乳房炎奶牛以及15头临床乳房炎奶牛分别分为3组,第1组不添加蛋氨酸锌,第2、3组分别添加蛋氨酸锌5g/d·头和10g/d·头。亚临床和临床性乳房炎奶牛乳房内注射抗生素(100mg),直到完全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冬季乳中体细胞数最高(P0.05),接着是夏季,最低的是秋季。体细胞数的变化是随着泌乳开始产奶量上升到高峰期的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之后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着泌乳期的增加也在升高。正常奶牛、亚临床乳房炎奶牛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比例分别为77.71%、15.82%以及6.46%。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产奶收入都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补充蛋氨酸锌导致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亚临床和临床乳房炎补充蛋氨酸锌显著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导电性、康复时间以及与未添加组奶牛相比消耗的费用(P0.0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滴宝药浴液对奶牛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试验1选用两个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牛群研究不同碘络合物药浴液对奶牛乳头健康的影响,对照组使用(1%)聚维酮碘药浴液作为后药浴用药,试验组使用稀释后滴宝作为后药浴用药(原液浓度0.75%有效碘,使用时1∶1稀释),两组前药浴使用的药物相同,每个牛群有150个乳头参与试验分析。试验期为4周。试验期间固定人员每周对奶牛乳头末端粗糙状况进行评估,分值1~5分,分值越高,状况越差。试验1结果表明,在改善奶牛乳头末端粗糙情况方面,滴宝试验组在试验第3周和第4周分别有2倍和1.7倍的可能性要优于试验选用聚维酮碘组。试验2选用泌乳天数和胎次基本一致的奶牛80头,将其中的健康牛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用配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滴宝药浴液进行后药浴(0.75%原液浓度,使用时1∶4稀释),对照组使用聚维酮碘药浴液进行后药浴(10%原液浓度,使用时稀释为0.15%有效碘),两组前药浴的药物相同,试验持续12周,每两周采集一次试验牛只奶样,使用SCC 150(Bentley Somacount CC-150)对奶样进行体细胞数测定。试验2结果表明,滴宝试验组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在用药后(第12周)体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聚维酮碘组健康奶牛的体细胞数在用药后(第12周)无显著变化,而隐性乳房炎奶牛体细胞数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第12周时滴宝药浴液组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聚维酮碘组(P0.05)。综上所述,滴宝药浴液与聚维酮碘药浴液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奶牛乳头末端粗糙情况,同时滴宝药浴液与聚维酮碘药浴液相比可以更有利于降低牛奶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北京南部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对北京市某区及河北省保定地区4个奶牛养殖场的1248头泌乳奶牛的4992个乳区进行了调查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10.90%,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43.7%;随着胎次升高,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第4胎次之后奶牛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与之前胎次的差异显著(P<0.05);第三季(7~9月)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快速诊断法(CMT法)对四川四家大型奶牛场(A、B、C、D)96头泌乳奶牛的3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对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及其乳区的阳性率进行了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的胎次、日产奶量、年龄与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被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生率为25%,乳区发生率为9.17%;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和泌乳奶牛年龄、胎次呈显著正相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对日产奶量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取泌乳天数<40 d的健康奶牛 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的剂量为试验第1天至第7天500 g/(头·d),从第 8 天后减少到120 g/(头·d),分两次饲喂。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前 1 天,试验第 20 天,40天和第 60 天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情期受胎率及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后第20天,第 40 天和第 60 天血浆内毒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在第20天,第6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疾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隐形乳房炎的影响,选择体质量在550 kg左右、2~4胎次、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试验组添加中药复方制剂,每天每头添加150 g,连续用药15d;对照组不用药;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分别采集乳样,用CMT检测法测定乳房炎的发生率,结果,试验前试验组、对照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0%、60%,试验后试验组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比试验前降低了40%,而对照组比试验前升高了10%.说明中药复方制剂对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3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和25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分别各自随机分为2组。其中,隐性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48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5头42个乳区为对照组;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25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0头15个乳区为对照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涂抹受试金黄超微透皮软膏2次,连用3~5d;对照组不用药。每天采集隐性乳房炎患牛奶样,测定其体细胞数变化情况;每天分别从外观、手感、乳汁性状和CMT4项指标评判其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患牛治疗3d后,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9.58%,而不用药的对照组无1例痊愈;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连续用药5d,停药1周后观测,试验组80%的乳区4项指标全部达痊愈水平,而对照组均未达痊愈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芪草乳康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患隐性乳房炎的60头奶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芪草乳康散高、中、低剂量组,万乳康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并选12头健康奶牛作为空白对照组,从给药前1日(第0天)起,每天观察并按组逐头记录奶牛的精神状态、饮食状况,于第0天、给药后第5天、给药后第10天检测各试验牛的隐性乳房炎的炎症度,分别统计各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并在第0天和给药后第10天采集每头牛乳样测定乳脂肪、乳糖、乳蛋白含量,乳密度以及日均产奶量。结果表明:芪草乳康散高、中剂量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好于低剂量组(P0.05),略优于万乳康药物对照组(P0.05),极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芪草乳康散高、中剂量组治疗前后的日均奶产量提高了2.03~2.54 kg,且与低剂量组、万乳康药物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芪草乳康散按150 g/(头·d~(-1))剂量连用5 d能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8.
将36头无乳链球菌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个病例.试验组奶牛用Nisin抗菌肽经患病乳房内灌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对照组奶牛不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周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体细胞含量测定和乳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经Nisin治疗后,细菌阳性乳区数和体细胞教(SCC)大于500 000/mL乳区数量均显著降低,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含量有升高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由此可见,Nisin乳房内注入对于奶牛无乳链球菌性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瘤胃甜菜碱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5头体细胞数在100万个/mL以上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g/d、18g/d和24g/d过瘤胃甜菜碱,研究其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下降了1.04kg,而试验组分别提高了0.52kg和0.88kg;乳脂率、乳蛋白等乳成分略有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添加过瘤胃甜菜碱组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补饲过瘤胃甜菜碱,能够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1胎~2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40.0%,3胎~4胎为46.7%,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泌乳时间少于200 d的泌乳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27.6%,200 d~300 d的为36.4%,300 d~400 d的为41.7%,超过400 d的为50.0%,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有随泌乳期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和泌乳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乳房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