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263-266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融合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四重螺旋"创新理论,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产教融合育人联合体,探讨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健全产教融合服务链、完善支持体系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分析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状、困境和路径,发现江苏省高等教育“职普融通”有力解决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问题,“产教融合”有力促进了产业行业深入合作,“科教融汇”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同时也发现当前职普融通“通而不畅”问题难以回避,产教融合“合而不深”难题亟待解决,科教融汇“汇而难融”弊端愈发显现等困境。总结提出整体推进的思路,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容增量、破除产教深度融合障碍藩篱、突破科教融汇传统思维等举措,助力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育人主体作用不明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采取建立校内外"双层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固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得力举措,进行机制创新,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助推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的高校办学模式已成为当今高等院校的新型教育发展模式,产教融合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实行有效衔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知识能力实现高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地位,又要建立高素质"实践型"教学教师团队,把"产教融合"的思想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内化。  相似文献   

5.
案例库建设质量是影响案例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产教深度融合拓展到教育领域微观的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文以农学类专业为例,剖析了农学类老牌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优化、管理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提高标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等多方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和提高农学类专业案例库建设质量和数量的建议,以期为农学类老牌专业建设"新农科"、培养"新农人"的任务分解落实在专业类课程建设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新农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了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1]。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到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双重身份"的特性,将倒逼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职园林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更好的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伴随着乡村环境建设的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和能力上有新期待和新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为例,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和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适应高职园林专业和地方行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74-276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校地企深度融合,构建"两周期、四融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87-288
产教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链和专业链融合的全方位有机生态育人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其次,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方面的要求。最后,综合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分析了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并提出从基于社会需求寻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建立开放式动态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创新组织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完善高校推进"课岗赛创"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实现专业课程、职业岗位、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四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达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探索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成为重点,构建优质的联动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创新。本文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意义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路,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44-246
通过对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多年合作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师资培训和大学生实践、实习的调查,总结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是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组织规划,打造基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加大基地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创新产学融合方式和项目推广途径。基本成功经验是校企双方齐力推动,扩大宣传增强引力,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对当前共建合作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才短缺的要求,缓和社会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和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地方本科院校在高校转型中纷纷采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的快速转型。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之处。以河南省H校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建议通过加大校企合作资金投入,建立技能型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政策的出台等措施,推动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65-268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对开设动物医学专业的院校而言,探索兽医人才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兽医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强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创新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及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师资质量和搭建各类平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兽医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类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供需反转、互融互促”的育人新理念,前置产业人才需求侧目标,校企联合搭建校内校外育人双平台,实施“双师资”和“双课堂”教学,实现校内校外育人资源的“两翼共振”。以“一懂两爱”为中心,依托产教融合构筑思政、理论、实践、双创和素质教育“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创立“三融合、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动动物生产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对专业大师工作室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技工院校要主动服务粮油行业转型发展,准确定位大师工作室的职能,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建设模式,建立保障机制,使之更好地发挥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技工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研究"新农科人才"的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新农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勤明 《河南农业》2020,(3):7-9,1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教学特色,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也是建设"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双高计划"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目标与要求,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特区",借助企业化运行模式,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收入分配、混合所有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举措,也是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地方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的现状与弊端,提出“三进三出”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新模式,构建学校、科研院所、现代涉农企业的共商、共建、共享新农科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提高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