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蛹虫草的综合利用,制作出营养丰富的蛹虫草面条,对蛹虫草面条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虫草素及虫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了蛹虫草、食盐、水的添加量对蛹虫草面条的品质和感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g面粉中,蛹虫草的添加量为5%,水的添加量为30%~34%,食盐的添加量为1%时,蛹虫草面条的品质、感官及营养价值取得平衡,且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菌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恒温振荡液体培养法,研究了蛹虫草菌合理的发酵条件及其对各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采用正交实验,应用方差分析法,确定了合理的发酵条件:22℃、150 r/m in、pH 6~7、接种量10%、培养时间6d;筛选出合理的液体培养基:蔗糖4.0%、玉米汁3.0%、麸皮3.0%、全脂牛奶粉1.0%、蛋白胨0.5%、VB10.01%、KH2PO40.1%、MgSO4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pH值及时间对提取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虫草素的影响,以确定虫草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参数为水提取、pH值5,料液比1:50、温度70℃、时间3h.该方法从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提取虫草素,提取率可达94.87%.  相似文献   

4.
江海涛 《北京农业》2013,(33):27-29
该实验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蛹虫草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选择料液比、功率和时间为自变量,虫草素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虫草素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虫草素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00∶26.84,功率329.57W,时间40.25min,在此条件下,虫草素的提取率可达4.58000%。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渗透压稳定剂、酶的种类及浓度、温度、pH、β-巯基乙醇预处理等条件对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蛹虫草菌株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为:0.7 mol/L氯化钠作为渗透压稳定剂,纤维素酶5 mg/dL、蜗牛酶5 mg/dL、溶菌酶5 mg/dL、溶壁酶10μL混合酶解6 h,酶解温度为30℃,最佳pH 5,再生培养基为PDA(添加0.7 mol/L氯化钠)。  相似文献   

6.
7.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蛹虫草中虫草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蛹虫草中虫草素进行吸附纯化效果,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样液中虫草素含量,筛选出适宜的树脂AB-8,研究了pH值等因素对该树脂静态吸附的影响,以及洗脱剂甲醇体积分数对静态解吸效果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虫草素的动态吸附与解吸曲线。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蛹虫草中虫草素有良好的吸附纯化性能。当上样液pH值为5.0、吸附温度20℃、吸附液质量浓度为0.15 mg.mL-1、上样液量为10倍树脂柱体积及吸附流速为1.8 BV.h-1时,吸附效果最好。洗脱工艺条件为2.5倍树脂柱体积的15%甲醇。  相似文献   

8.
冬虫夏草及蛹虫草寄主昆虫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 共1目1科23种鳞翅目蝙蝠蛾科23种.虫草蝙蝠蛾( Hepialuearmoricanus Dberthus. );康定蝠蛾(H. kangdingensisChu et Wang. );玉树蝠蛾(H. yushuensis Chu etWang. );斜脉蝠蛾(H. oblifurcus Cha et Wang. );门源蝠蛾(H. menynuanicus Chu et Wang. );四川蝠蛾(H. sichuanus Chu et Wang. );康姬蝠蛾(H. kangdingroides Chu et Wang. );云龙蝠蛾( H. yunlongensisChu et Wang. );丽江蝠蛾( H. lijiangensis Chu et樟木蝠蛾(H. zhangmeoensis Chu etWang.);  相似文献   

9.
谭琪明 《河南农业》2014,(22):43-44
查阅了相关文献,对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蛹虫草培养基的配制及蛹虫草的栽培作了简介。对虫草素的物化性质及生理活性作了详细综述,并对虫草素分离提纯在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介绍,从而为从蛹虫草培养基中分离虫草素的新工艺提供了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蛹虫草、葛根为主要原料,对蛹虫草葛根肽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蛹虫草葛根肽粉及菊粉、柠檬酸、甜菊糖辅料添加量的确定进行研究,制定出较佳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蛹虫草葛根肽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10倍量的蛹虫草葛根肽粉、40倍量的菊粉、0.15倍量的柠檬酸和0.05倍量的甜菊糖。由此配方及生产工艺获得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女性雌激素的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新型固体饮料。  相似文献   

11.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和冬虫夏草同为虫草属麦角菌科真菌。它的寄主范围包括舟蛾科的白齿舟蛾(Leucodndabicoria Deniset Sehiffmuller)、大蚕蛾科的柞蚕( 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和蚕蛾科的桑蚕(Bombyx mori Linn)等共3目11科19种鳞翅目昆虫。北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吉林、河北、辽宁、湖北、广东、四川、福建等地区。它的主要成分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蛋白质、10余种维生素以及20余种矿物质元素。冬虫夏草的药理功能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2.
何洋  刘林德  苏志坚  黄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973-11974,11983
[目的]将蛹虫草发酵液应用于八宝粥的生产中,为蛹虫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蛹虫草茵丝球的制备方法,再以得到的蛹虫草液体发酵产生的茵丝球为特色原料,配以传统材料糯米、玉米、绿豆、红豆、红芸豆、花生、红枣、桂圆、莲子、银耳得到成品。[结果]以4%的葡萄糖为碳源,1%的玉米粉汁为氮源,转速120r/min,接种量3%的条件下。生产直径6—8mm的茵球数量最多。各原料混合熬制的八宝粥色泽鲜艳、质软香甜、清香诱人、滑而不腻,且产品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蛹虫草八宝粥富舍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活性物质,是一种新型的蛹虫草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栽培技术对尖头北虫草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液体培养基、菌种代数、栽培培养基养分和VB1含量、菌液接种量、补充液体成分等不同处理,按照常规方法栽培北虫草,测定子实体产量,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液体培养基成分对子实体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F1代和F2代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栽培培养基养分和VB1含量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5 ml菌液的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接种2 ml菌液的处理产量(P0.01);补充清水和营养液子实体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天然有机物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尖头北虫草菌种继代1~2次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栽培培养基营养液成分和VB1含量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足够的菌液接种量可以提高产量;培养过程中补充清水即可。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中虫草素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测定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100.2%,RSD分别为2.3%和1.2%。这两种方法均可作为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但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适合山西省境内培育的优良蛹虫草菌种。[方法]本试验对来源不同的9株蛹虫草菌的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积累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重量、采收周期和污染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蛹虫草8号菌菌丝体在PDA固体培养上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积累量高于其余菌株;人工栽培所得的蛹虫草子实体颜色鲜艳,子囊头丰富,形态好,产量高,污染率低。[结论]8号菌经济价值较高,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北冬虫夏草多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最初多糖是以它对免疫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渐渐发现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感染、降血糖血脂、治疗艾滋病等方面的活性。近年来,又发现多糖的糖链在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虫草多糖是北冬虫夏草中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发现它具有多种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了北冬虫夏草中的虫草素,考查了水、甲醇、乙醇3种溶剂,固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虫草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温度70℃,固液比1∶20,提取时间15min,微波功率400W,并采用HPLC测定了提取液中的虫草素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