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首先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然后计算各像素点为中心形成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再进行边缘检测.将其应用于储粮害虫图像的边缘检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检测储粮害虫图像的有效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3.
4.
5.
6.
储粮害虫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天敌昆虫、信息素、生长调节剂、生长抑制剂、苏云金芽孢杆菌、遗传防治方面,进行了储粮害虫生物防治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提出开展绿色储粮工程,应推广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8.
储粮害虫一般具有体躯微小、体色晦暗、繁殖快、适应力强、分布广等特点。该文在阐述粮食储藏过程中搞好预防的同时,重点阐述了综合治理。主要是:落实清洁卫生制度、仓库消毒、“三防措施”、检疫防治;采用机械防治法、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强调做好防治储粮害虫工作,既是一项经常性任务,也是一种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对确保储粮稳定,避免发生损失损耗,以及品质劣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储粮害虫防治法主要有物理阻隔预防法、高温除虫法和药物熏蒸法。另外,还有白酒储粮、椿树叶储粮等其他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蛇床子素粉剂对5种主要储粮害虫的持效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剂量、处理时间和试虫不同其持效性不同,在使用剂量为1.6 mg·kg-1、0.8 mg·kg-1时,对玉米象、谷蠹成虫的持效性最长.其次是对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成虫,对锯谷盗成虫的持效性较差:处理6个月后对玉米象、谷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7%、91.11%和100%、96.43%,处理4个月后对长角扁谷盗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7%、78.95%,处理3个月后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61.11%,处理2个月后对锯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4.12%、58.82%;在相同条件下,1.6mg·kg-1、8 mg·kg-1蛇床子素粉剂处理对玉米象、谷蠹、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锯谷盗成虫的持效性,比谷虫净保护剂(1 000mg·kg-1)和化学防护剂防虫磷(10 mg·kg-1)都长,由此可初步确定蛇床子素粉剂在实际使用时的适宜剂量可为0.8mg·kg-1. 相似文献
12.
13.
果蔬采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成熟、衰老和死亡等多个阶段,导致果蔬内部物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微生物变化,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和风味。气味是果蔬品质和风味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果蔬品种、成熟度、新鲜度和采后病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气味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仪器分析(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和感官分析,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不能全面反映样品的整体风味,且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耗时长、技术成本高等;而感官分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电子鼻作为一种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仪器,能够快速、客观和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气味信号,逐渐成为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电子鼻在果蔬品种与产地鉴定、成熟度判断、新鲜度检测、采后病害监测、果蔬农药残留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电子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果蔬采后精准化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了电子鼻向专一化、智能化、实用化方向改进的可能途径,为实现果蔬品质精准化检测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电子鼻对花生异味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电子鼻对花生异味的测定。结果表明,电子鼻的所有传感器对花生霉变产生的异味均有反应,其中以S3、S4、S15反应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采用电子鼻嗅问指纹分析、电子舌滋味指纹分析及模糊数学感官评价,选出一种烟熏液使其在合适的添加量下制作的培根能够达到传统木屑烟熏培根的风味,同时探寻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法优化培根烟熏工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图对3种不同浓度烟熏液制作的培根与传统木屑烟熏的培根从整体气味和滋味上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分析并验证电子鼻和电子舌的结果。【结果】对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和2的累积贡献率为99.760%,大于85%,说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已经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反映样品的整体信息。4号(3‰名花MH-SO152)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木屑烟熏)样品的分布区域分离较远,在气味上差别明显。5号(1‰名花SY-SO968)、7号(3‰名花SY-SO968)、9号(2‰金牛山Ⅱ号)和10号(3‰金牛山Ⅱ号)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样品的分布区域分离较近,在气味上它们与1号样品比较接近。6号(2‰名花SY-SO968)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样品的分布区域有部分重叠,说明6号样品在气味上与1号样品基本一致,即添加2‰的广州名花SY-SO968烟熏液制作的培根与传统木屑烟熏的培根在气味上基本一致。对电子舌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和2的累积贡献率为88.903%,大于85%,能够反映样品的整体信息。2号(1‰名花MH-SO152)、3号(2‰名花MH-SO152)和4号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样品的分布区域分离较远,在滋味上与1号样品差别明显。8号(1‰金牛山Ⅱ号)、9号、10号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样品的分布区域分离较近,在滋味上它们与1号样品比较接近。5号、6号、7号样品的分布区域与1号样品的分布区域分离最近,说明在滋味上它们与1号样品最接近,即添加广州名花SY-SO968烟熏液制作的培根与传统木屑烟熏的培根在滋味上最接近。在培根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的综合得分和烟熏风味描述中,1号、6号、7号和10号样品的综合得分比较接近,分值都大于8,评价等级为很好,风味描述都为烟熏味浓郁,口感好。其中,6号样品与1号样品的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的综合得分最接近,仅相差0.05,与电子鼻和电子舌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法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添加2‰广州名花SY-SO968烟熏液制作的培根与木屑烟熏培根在气味上基本一致,在滋味上最接近,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木屑烟熏培根。其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的综合得分与木屑烟熏培根最接近,与电子鼻、电子舌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电子鼻和电子舌法优化培根烟熏工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从整体风味上为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0个不同贮藏年份(2006-2015年)普洱熟茶的香气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鼻Winmuster软件自带的模型识别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对不同年份普洱熟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进行分析和识别.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W1W(对硫化物敏感),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敏感)、W1S(对甲烷敏感)和W2S(对乙醇敏感)对干茶香气灵敏度较高;W1W,W2W,W1S,W5S(对氮氧化合物敏感)对茶汤和叶底香气灵敏度较高,对普洱熟茶香气测定的贡献率较大;PCA和LDA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贮藏年份普洱熟茶干茶、茶汤和叶底的香气,且年份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Loadings结果分析显示:传感器中W1S,W1W,W2W和W2S在普洱熟茶香气判别中起主要作用,表明普洱熟茶储藏期间其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甲烷、部分芳香型化合物和乙醇类物质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在普洱茶香气的检测领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普洱熟茶的香气品质判别以及年份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