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组成,是张仲景专为汗下后,“病乃不解,烦躁者”而设.我们常用此方加味并将人参改用党参治疗牛虚寒烦躁、泄泻、眼疾和腰腿疼痛等病症240余例,均获良效.现将几个典型病例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回阳救逆之方,笔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家畜大汗亡阳、虚寒久泻、脾肾虚带下、冷痛,每次都收到良好效果,今举例如下,共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八珍汤”是中医治疗气血双虚的老方子,药物的组成是以补气方“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血方“四物汤”(当归、川穹、白芍、熟地)两个方子合并而成,所以是气血双补常用中药方剂。在临床治疗上针对气血双虚的牲畜,在八珍汤方剂基础上进行加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四逆汤的主要功效是回阳救逆。为治疗少阴病阴盛阳衰的代表方剂。现代兽医学研究证明,本方能兴奋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而治疗新陈代谢机能低下或衰竭的虚脱。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用四逆汤作基本方剂,随症加减,救治险重病畜,收到了满意疗效。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5.
家畜的亡阳厥逆之证是由于长期劳役或使役过重,引起气血的亏损,阴阳五脏失调,脾阳不足,命门虚衰而致,是以病急、病危为特点。辩证论治中要扶正救危,改变机体因虚衰而出现的阴阳失调现象,治则以辛热回阳固脱之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古今资料,应用加味四逆汤治疗病畜多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 方药组成炮附子100g,干姜40g,防风20g,灸甘草20g,黄芪30g,党参20g,当归30g,升麻25g。水煎后候温灌服。2 病例1997年10月3日,民和李二堡乡张家湾庞某的1头12岁的骡子来诊。证见:身体卷缩,全身大量出汗,卧地不起,体温36.4℃,耳鬓俱凉,四肢…  相似文献   

6.
蒋齐仕 《水禽世界》2023,(4):23-24+42
<正>参苓白术散是一个经典方剂,该方是在补气的常用方“四君子汤”加味而来,组成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白扁豆、莲肉、桔梗、砂仁、薏苡仁。方中的党参、白术、山药、莲肉、炙甘草以补气健脾为主,辅以薏苡仁、茯苓、白扁豆理气渗湿,佐以砂仁行气和胃,桔梗上浮宣肺以通调水道。诸药相合,共奏补虚、除湿、行气、调滞之功。在禽病临床中,其加减可以用于消化不良、脾虚泄泻、呼吸困难等多种疾病,还可用于治疗脱肛。  相似文献   

7.
四君子汤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之一,基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其功效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主治脾胃之虚。证见家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瘦毛焦,四肢无力,泻泄,脉细弱等。笔者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家畜疾病多例,其效果甚佳,现分类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鸡出雏后前几天的生长健康状况对后期鸡的生长和屠宰重非常重要,关系着养殖场经济效益.但由于幼雏生长发育未完善,消化机能低,适应性和防御性差等特点,幼雏易发病,死亡率高.因此,筛选提高幼雏健康状况和均匀度的药物对提高鸡只后期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四逆汤收录于2020版《中国兽药典》二部,组方由淡附片、干姜及炙甘草组成,淡附片大辛大热,温阳祛寒为君,干姜温中散寒,助淡附片回阳为臣,甘草和中益气,既缓淡附片、干姜之燥烈,又助淡附片、干姜回阳救逆为佐.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本试验以1日龄的817肉鸡为试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四逆汤试验组,以7日龄的体重和死亡率、腺肌胃炎发病率为评价指标,观察四逆汤提高幼雏健康度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创立了回阳救逆与活血化瘀结合运用的急救回阳汤,主治瘟毒吐泻引起的亡阳症。其方剂组成为:党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桃仁、红花,水煎服。方中参、附、姜、草为四逆汤,用于回阳救逆;白术  相似文献   

10.
平胃散源于宋朝《和剂局方》,后经《元亨疗马集》引用,至今仍为中兽医常用方剂。该方加入党参、茯苓取名参苓平胃散,用之于临床治疗脾虚泄泻等疾病,疗效尚属满意,治疗马顽固性胃炎,疗效亦著。为了探讨该方的作用原理,笔者对其药理作  相似文献   

11.
<备急千金要方>中独活寄生汤由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炙甘草、肉桂心组成. 此方能祛风、寒、湿三邪、补气血、益肝肾、止痹痛.主治风、寒、湿邪侵袭后,肝肾亏损,气血两虚、腰膝酸软,关节疼痛之证.  相似文献   

12.
《蜜蜂杂志》2021,41(10)
正中医认为,心主血,藏神。产后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心神不藏,最易致失眠的发生。失眠当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为治,可选用下列蜜膏治疗方。1六味宁志膏验方:熟地200 g,沙苑子120 g,山茱萸、山药、益母草、丹皮、茯苓、泽泻、补骨脂、炒知母、盐黄檗、野生天麻、生杜仲、龟板胶、鹿角胶、荆花蜜各100 g,羚羊角粉15 g。  相似文献   

13.
幼龄水牛低温症在临床上偶有发生,笔者治疗2例,均治愈,现介绍如下。1病因多由于饲养失调,营养不全,体质素虚,气血双虚,对外来寒邪抗御能力差,或食入冰冻饲料,夜露寒霜,均可能诱发本病。2症状形体消瘦,被毛逆立,精神倦怠,耳耷头低,站立不稳,喜温怕冷,继之卧地不起,腹内鸣响,肌肉颤抖,鼻寒耳冷,呼出气凉,四肢厥冷,口色淡白无光,舌体绵软,津液滑利,粪便稀溏而量少,尿清长,脉象沉细,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体温降低(35℃左右),肛门松弛,头弯向腹部,反射减弱。3治疗回阳救逆,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方用加味四逆汤:附子29g,干姜30g,炙甘草40g,党参60g,…  相似文献   

14.
<正>祖国中医学经典药方数以百计,且疗效显著。笔者在30年的兽医门诊治疗中,采用经典中药方加减治疗家畜常见病,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加以整理报道如下。1归脾汤治疗耕牛前胃迟缓1.1方剂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本方主要适用于心脾两虚及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凡久病体虚、贫血、胃肠道和子宫慢性出血均可应用。方由白术、茯苓、人参、黄芪、元肉、当归枣仁、远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方中黄芪、人参补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即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其功效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主治脾胃之虚。笔者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家畜疾病多例,效果甚佳,现分类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肥胖症是指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量,多余的物质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体重增加。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称为超重,超过20%称为肥胖症或肥胖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脾胃亏虚,痰浊阻滞所为,当以健脾化痰、利湿通腑为治,可选用下列蜜膏治疗方。1四君消脂膏党参、山茱萸、绞股蓝、菟丝子、炙半夏、黄芪各100 g,生首乌、决明子、炙首乌、女贞子、车前子、大腹皮各200 g,炒白术、猪苓、茯苓、枸杞、  相似文献   

17.
“青皮散”是长春兽医大学附属兽医院治疗马、骡消化不良的经验方。近年,本人用此方加减治黄牛消化不良效果好。 (一)处方青皮、陈皮、五味子、枳壳、川楝子、苍术、牛膝各30克,白芷、党参、茯苓各35克,首乌、桂枝各40克,牡  相似文献   

18.
中兽医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知母地黄丸加味治愈牛产后尿闭 1999年4月12日,本县城关镇寺咀马某一4岁黑母牛产前发生尿不利,对症治疗3天,产1犊,后发生尿闭,经导尿,补液,利尿消炎未见好转.症见:精神欠佳,腹部胀满,口腔干燥,舌苔薄白,脉虚缓,诊为阴虚阳亏,清浊升降失常.治以滋阴降火,温润利水.药用:知母30 g,黄柏30 g,山药30 g,山芋30 g,茯苓30 g,泽泻20 g,丹皮20 g,熟地50 g,牛膝30 g,赤小豆40 g,木通30 g,车前子30 g.共研末,1次灌服.一剂后症状大减,继服原方2剂,痊愈.笔者用此方共治疗牛尿闭8例,痊愈6例.  相似文献   

19.
茯苓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茯苓(PoriaCocos)是中医的一种名贵真菌类药材,其药性平、味甘,具有益脾胃、宁心安神等功效,可与诸药调和,中医方剂中有"十方九苓"之说。茯苓多糖(Pachyman)是茯苓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占比约80%以上,不同产地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有一定差异性,我国境内茯苓的传统产地主要为湖北九资河、云南、福建和安徽,同一产地中不同加工方法也会影响茯苓多糖的含量,目前推广的中药GAP种植  相似文献   

20.
《肘后备急方》是一本医方书。书名是随身携带以备临时应用的意思。作者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时代人。其所撰之书初名《肘后卒救方》,后由梁代陶弘景增补缺佚,得110首,因名《肘后百一方》。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撷取《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附方,随证类附于后,名为《广肘后备急方》。该书现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