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北长白山区中国林蛙野外封沟的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内容包括: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基本建设、蛙卵的收集及其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的管理、林中生活管理、成蛙的回捕与越冬。  相似文献   

2.
东北林蛙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生态指示性两栖动物,也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其主产于东北各地,尤以长白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资源量最为丰富。东北林区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半人工的封沟养殖模式,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的养殖至关重要。蝌蚪期是东北林蛙养殖的关键时期,本文就东北林蛙在蝌蚪期养殖、管理、病害防治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希望能够对林蛙养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林蛙养殖户技术水平,本文从饲养池的设置、放养密度、饲喂方法、灌水技术及变态期的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林蛙蝌蚪期管理技术,旨在为林蛙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封沟养殖林蛙,完全依靠自然条件而不加强人为管理时,易造成林蛙卵孵化率低的现象,这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为更好地发展山区、半山区封沟养殖林蛙,就要重视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在养殖中,自然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目前在1~1.5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非常困难.因此,无法实现单雌性养殖,只能雌雄混养,严重地影响中国林蛙养殖效益的提高.作者借鉴鱼类养殖的性别控制技术,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1%,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1kg,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1kg,节省了大量的饲料,增加了蛙油产量,降低了成本,使经济效益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雌性输卵管,称为田鸡油、哈士蟆油。在养殖孵化的蝌蚪,雌性蛙仅占40%-50%。笔者经过3年试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l%,平均增加了36个百分点,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l公斤,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l公斤,节省了大量的饲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繁殖期管理 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水深15-20厘米,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 越冬期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 繁殖期管理。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密度和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设置了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试验组将高原林蛙蝌蚪和岷山蟾蜍卵共同饲养,而对照组则单独饲养林蛙蝌蚪,第11天测定了试验组和对照组林蛙蝌蚪的发育阶段、体重、体长、头宽、背宽、尾长。[结果]种间竞争对高原林蛙蝌蚪的发育阶段和背宽都有显著影响。密度对高原林蛙蝌蚪的体重、体长、头宽和尾长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密度是影响高原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同时种间竞争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林蛙解除冬眠,气温稳定通过10℃以后,开始取食。林蛙在一个饲养年度内,生长期(取食期)长,生长越快,加速了商品蛙出栏。但在气候条件方面必须具备二个资源,一是在蛙卵孵化期的10天左右和蝌蚪变态期的50天,共计60天左右的时间内,孵化池和蝌蚪饲养池水温不能超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普遍存在管理粗放、自然回归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从2003~2005年,宽甸县科技局和林业局林蛙办组成科研小组经过3年的研究试验,在林蛙繁育阶段采取了综合技术措施,使林蛙的孵化率、保存率、变态率和大蝌蚪率分别达到96%、90%、87.5%、80%,成蛙自然回归率大幅度提高。经专家鉴定,该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并获得了丹东市2006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概述了试验区的基本情况、试验方法及研究成果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为东北林区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本试验观察了在实验室内条件下,温度、食物、饲养密度对中国林蛙生长发育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0 ℃、采用动物性饲料、每m 21000 ~1200 只的饲养密度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及变态后幼蛙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改变林蛙生活习性,通过人工孵化蝌蚪,提高其成活率和放养密度,扩大了野外林蛙的种群数量。半人工养殖所采用的“人养蝌蚪、天养蛙”的模式,除了在蝌蚪养殖期有饲料成本外,再无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蝌蚪池建造、做好放养前准备工作、放养密度、饲养管理、蝌蚪的变态等美国青蛙蝌蚪养殖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充分发挥林下资源优势,采用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以达到森林资源满负荷利用。根据蝌蚪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对半人工养殖技术实行量化指标管理,以下六项主要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林蛙孵化率、保存率和变态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3设施建设 3.1单水口一体池 单水口一体池,只设一个水口,采用设立水位调节系统的办法控制和调节水位,配以产卵、孵化、饲养安全沟,不但能使产卵、孵化、饲养一池完成,而且能保证蝌蚪繁殖期用水安全,只要主渠道水量充足,水池就不会干涸,水温提高,水质常清.由于没有排水口,杜绝了由于排水吸附蝌蚪死亡和纱网堵塞池水外溢或毁坏水池造成蝌蚪逃跑现象的发生,不仅省工、省力、节支,而且能提高卵团孵化率和蝌蚪饲养存活率,提前孵化和变态.  相似文献   

17.
北方封沟养殖林蛙,多以水域越冬为主。每年9月下旬至第2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冬眠在水下。这期间林蛙心节律减慢、血液循环变缓、呼吸次数减少、肺活动基本停止、靠皮肤呼吸、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的这些生活特征,人为选择、创造林蛙适宜的越冬场所,使其安全越冬。若林蛙冬眠场所条件不当,极易造成林蛙死亡。因此,在林蛙养殖业中,越冬保活技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蝌蚪培育是寒露林蛙异地保护的基础,国内对寒露林蛙蝌蚪人工培育技术研究较为薄弱。为实现对寒露林蛙进行有效的异地保护,本文从寒露林蛙种蛙选育和配对、蝌蚪人工孵化、蝌蚪饵料选择及配比、蝌蚪越冬管理等方面对寒露林蛙蝌蚪人工培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围栏放养林蛙就是采取围栏的方式将林蛙强行地圈在比较适合其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养殖.它与现行的养蛙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森林资源利用率高,不仅能在封沟养蛙场采用,而且能在不具备封沟养蛙条件的低山、平地、林区(含果园)采用;二是林蛙的回捕率高,自然损失和天然越冬量减少;三是易管理,能有效地解决轰抢、投毒等,缓解养蛙与放牧、养蛙与采集的矛盾;四是可兼顾它业,在养殖场内可开展宜蛙种养业,如种植药材、果树、野菜,养蜂、养鹅等;五是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蝌蚪是牛蛙个体发育的幼体阶段,也是生产过程的苗种阶段,所以是生产牛蛙的物质基础。蝌蚪饲养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规格大小、质量,而且对以后变态的幼蛙质量和成活率,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是牛蛙养殖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牛蛙养殖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