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艳  李德新 《草地学报》1991,1(1):149-155
本试验于1988年4月—1989年4月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农牧学院哈雅教学牧场轮牧试验区内进行,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土—草—畜”之间的氮流通和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绘出了氮素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1.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氮的流通量较低,氮素周转慢。2.氮素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为:土壤,90.9—95.7%;植物,1.8—2.5%;绵羊,2.5—6.9%。  相似文献   

2.
应用蜡层指示剂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绵羊采食物种的含量和比例进行计算时,需要确定采食物种饱和链烷、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划分采食物种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因此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采食物种的饱和链烷、长链醇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放牧率下如何更好划分采食植物的最佳蜡层指示剂组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蜡层指示剂方法可应用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采食植物的划分,其中饱和链烷+长链醇的指示剂组合最适用于内蒙古荒漠草原采食植物的划分,并为内蒙古荒漠草原的采食量和采食比例的估测提供了计算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物种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物种丰富度变化为:温性草甸草原(7.73)>温性草原(5.04)>高寒草原(4.36)>温性荒漠草原(3.99)>温性草原化荒漠(3.02)>温性荒漠(2.08)>低平地草甸(1.43);全部样地和温性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呈峰型关系;低平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而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温性荒漠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无相关性;温性荒漠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峰型关系;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SR与MAT、MAP均无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海拔的分异,来源于海拔梯度范围和所研究地区大尺度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荒漠草原是处于草原和荒漠之间的过渡草原和缓冲地带,其植物种群高度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制约。研究了人为因素中的放牧对3种植物种群高度的季节性影响,分别为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结果表明,在6—9月,3种植物种群高度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短花针茅种群高度从6月初—9月呈现逐月降低的趋势;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种群高度从5—9月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8月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养分与植被根冠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宁夏中北部荒漠草原不同沙漠化阶段草地土壤养分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和植被根冠比对草地沙漠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原沙漠化程度的增加,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大于潜在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加剧而减小,而重度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比中度沙漠化阶段增加了36%;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积累减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草地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影响下,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当前,围栏封育作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对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藏西北荒漠草原植物为对象,选取植物叶片碳(LCC)和氮含量(LNC)及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来表征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以期探明围栏封育对高寒荒漠草原植物WUE和NUE的相对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荒漠草原不同功能群植物间LCC、LNC、δ13C和δ15N存在差异;2)在植物群落和功能群水平上,围栏封育对LCC、LNC、δ13C和δ15N均无显著影响;3)土壤含水量和pH值是影响荒漠植物叶片δ13C的主要因子,表明植物内在WUE主要受土壤因素的调控。生长季气温是影响叶片δ15N的主导因子,表明气候条件是影响藏西北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导因素;4)荒漠草原植物WUE和NUE之间无明显权衡关系。综上所述,短期围栏封育并不会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中温带草原的主体.根据目前掌握的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重要饲用植物的细胞地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草原亚带中多倍体饲用植物所占的比例不同,从东部的森林草原亚带至西部的荒漠草原亚带,多倍体饲用植物的比例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昌吉州草地生产力2006~2010年5年监测结果显示:各草地类型植被不同程度退化。植物种类减少,草群结构单一,优势种出现频率很低,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比例增加,中山带毒害草(醉马草)大量出现;草层高度不同程度下降。除山地草甸外,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层高度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植被覆盖度降低。除荒漠外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低地草甸下降明显,下降幅度都超过了10%;草地生产力不同程度下降,在2009~2010年草地生产力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放牧引起草原生态系统物种更替,进而调控群落植物多样性。然而,放牧过程中物种更替与植物多样性改变间具有怎样的联系,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试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实验平台进行,对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总数下降了28%~52%且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分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科的数目和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数逐渐减少,一年生植物的物种数增加,同时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等显著降低(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显著提高(P<0.05),但物种获得率无显著变化;放牧荒漠草原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从物种周转的角度揭示了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降低的驱动机制,为优化荒漠草原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围栏封育和放牧对盐池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围栏封育和围栏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寻找荒漠草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出路,本试验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选取3对封育围栏与放牧围栏,对封育围栏和相邻放牧围栏的本底条件一致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样带采用样线法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等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灰钙土上以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为主,风沙土上以一、二年生菊科为优势群落。封育围栏群落物种组成趋于稳定状态,而放牧围栏群落还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初期。围栏封育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高度和盖度;灰钙土上植物的生长量显著高于风沙土。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的荒漠草原,封育禁牧能改变群落的物种结构,但不能显著增加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风沙土上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于围栏放牧,围栏封育更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对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及其比例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影响大于对其比例关系的影响,放牧区3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最高可达94.40%;受放牧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对群落稳定性的主导作用变为决定作用;放牧对建群种短花针茅的影响强烈,导致其对水分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同时对高温的耐受性下降。自由放牧导致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自由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对降水的需求程度和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干扰后的可恢复能力下降,最终表现为群落植被稳定性降低,草地发生逆行演替。  相似文献   

12.
荒漠草原地区草地的灌丛化使得草地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并且灌丛的自持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增加。荒漠草原灌丛沃岛是荒漠草原地区灌木灌丛下限制性土壤资源的显著聚集现象,其中的资源为土壤水分、养分、微生物、动物以及由灌丛带来的非生物环境等的总和。沃岛集聚养分,改善土壤构造,在养分的空间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水文效应,成为许多生物物种,包括草本植物和小型动物的庇护所,这种效应被称之为"沃岛"效应。"沃岛"效应的发生很可能促进了灌丛化草地的形成和维持,同时也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过程。"沃岛"效应的存在是荒漠草原受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学者对于"沃岛"效应引起的土壤资源的异质性分布研究较深,但对于养分在灌木植物下土壤表层的积累研究较浅。如何把握"沃岛"效应各个复杂过程中植物、土壤和土壤生物扮演的确切角色,还亟待解决。本文从"沃岛"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出发,对"沃岛"的结构特征和生态效应以及土壤与植被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对于深入了解"沃岛"效应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荒漠草原地区的植被演替和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也为荒漠草原地区的水土治理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3.
草原是内蒙古地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对维护我国北方生态屏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地理特征、植被特征、优势种蝗虫种类及多年草原蝗虫分布和发生资料及生产实践经验,将内蒙古草原划分为呼伦贝尔温性干草原、大兴安岭南麓典型草原、大兴安岭北麓典型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苏尼特半荒漠草原、蒙古高原南缘典型草原、阴山北麓半荒漠草原、乌拉特荒漠草原、鄂尔多斯沙生草原、阿拉善荒漠草原10个蝗虫发生区。针对不同草原区域的蝗虫为害特点,提出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可持续的草原蝗虫防控技术体系,即协调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天敌防控、生态调控等措施,采用飞机、大型机械等配套施药技术,实现对蝗虫种群的持续控制,对于指导草原地区畜牧生产、实现草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供畜牧业生产用的天然草原包括干草原,稀树干草原,灌丛带,各种荒漠,冻原,高山群落,海滨沼泽和湿草甸等植被地区,共约占陆地面积40%以上(Tueller 等,1974)。本文所说的草原主要指乡土植被主要是禾本科草,类禾草植物,阔叶草类或灌木等可供放牧或啃食的草地。草地是多种禾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重要饲用植物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中温带草原的主体。根据目前掌握的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成果,以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重要饲用植物的细胞地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草原亚带中多倍体饲用植物所在比例不同,从东部的森林草原亚带至西荒漠草原亚带,多倍体饲用植物的比例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四子王旗西苏旗达茂旗发菜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张小平,朝鲁,张飞雪,王志伟,韩志敏(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四子王旗、西苏旗、达茂旗地处我区牧区中西部干旱气候区,主要草场类型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发菜(俗称地毛)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一种宝贵植物资...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突变理论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折旧率模型估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运用生态福祉指数评价牧区居民的生态福祉水平,最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性。以内蒙古的17个牧业旗县(市)作为研究区,运用2012—202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增幅达22.9%。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研究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呈先降后升趋势。典型草原地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呈先降后升趋势,而荒漠草原地区和草甸草原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3)研究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与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典型草原地区优质协调发展态势逐渐增强;荒漠草原以轻度失调和良好协调为主;草甸草原地区中的2个旗县(市)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半荒漠草原气候条件差,生物群落结构简单,是一个功能脆弱的生态系统。为了探索半荒漠草原培育改良及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83和1984年,对永昌县尖山半荒漠草原动态生产特性及其适宜利用始期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区设在永昌县北部草原上,东经101°36′—101°38′,北纬38°35′—38°36′,海拔2000—2100米。四至十月平均降雨231.9毫米,同期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乌鲁木齐市周边禁牧3年,4年和5年的平原荒漠、山地荒漠、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草地为对象,计算其合理载畜量和围栏后的经济效益,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一是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合理载畜量在禁牧4年出现最大值,而平原荒漠在禁牧5年出现最小值;随禁牧时间的延长,山地草原和低地草甸合理载畜量逐渐减小,平原荒漠草原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禁牧5年合理载畜量达到顶峰。二是山地荒漠和低地草甸禁牧经济效益最高,且在禁牧4年经济效益达最大;山地草原经济效益随着禁牧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平原荒漠草原则与之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平原荒漠经济效益在禁牧4年达到最小值,仅为431.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