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稻米淀粉品质遗传与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稻米淀粉品质性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较全面地总结了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RVA谱、支链淀粉结构、淀粉膨胀体积以及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老化特性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总结了淀粉品质与其它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环境条件(灌浆结实期气温)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稻米淀粉品质的影响,及分子辅助选择与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进展.今后淀品质研究应集中在淀粉品质相关性状形成的基因网络解析、淀粉基因分子标记挖掘、淀粉品质的多基因聚合育种及淀粉品质分子设计的数据库建设.通过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相关技术集成,特别是分子设计(聚合)育种技术的实践,有望培育出淀粉品质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稻米外观品质(长、宽、长宽比和垩白)的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状况,归纳列举了已定位的外观品质性状的QTLs,提出了稻米外观品质改良的分子策略。  相似文献   

3.
食用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及其改良策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简述了食用稻米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品质评价标准,综述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 环境生态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品质遗传及品质 成的动态生理基础等研究进展;提出了品质改良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陈建国 《种子》2001,(4):28-31
本文综述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对籼、粳稻在品质性状上的差异作了归纳,指出了对亚种间杂交稻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的困难及其克服办法,对有关的研究作了评述,以期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米品质及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以及稻米品质遗传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当前稻米品质遗传与改良等方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RVA辅助稻米食用品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nricequalityimprovement programs,starchpastingviscosityservesasanimportantindexinesti matingtheeatingqualityofrice .Ithasbeenconsid eredtobeaveryimportantparameterinqualityeval uationofstarch basedfood .IntheUnitedStates ,itisestablishedthattheintermediateamylosecontentisagoodindicatorofanintermediateamylographvis cosityprofilewhenevaluatingcrossesofSouthernU nitedStateslonggrainriceswithlowamylographviscosityprofilehighamylosecontentlonggrainricecultivars.InAustralian ,ricebreedershaveused…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品质性状多为多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数量-质量性状,其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一些品质基因常表现隐性且品质检测操作复杂,制约了品质育种的发展。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寻找与优良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用以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大大提高品质性状选择效率和遗传改良速度,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将为改善作物品质提供有效手段。总体来说,作物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对小麦、水稻、黄瓜、番茄、西瓜等作物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改善作物品质性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勇 《小麦研究》2003,24(4):12-18
本文从小麦品质的基本概念、小麦品质性状、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小麦品质遗传特点及其品质改良的主要方法,以期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不同类型的 6个水稻品种 (系 )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配制成一套包括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应用包括 3套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浆始期以三倍体种子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灌浆中期以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为主 ,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稻米可溶性糖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共同调控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表现。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灌浆始期和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增长成熟期的籽粒长和厚度 ,但可增大籽粒宽度。灌浆始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越多 ,对提高成熟期粒重越明显 ,中、后期和成熟期则明显降低粒重。灌浆始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愈多 ,会明显增加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但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影响程度趋于减弱 ,在后期和成熟期转为负向相关。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控制着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最终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柱头性状影响不育系繁殖与杂交稻制种产量。本文就柱头长、柱头外露率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柱头外露性是受细胞核控制的数量性状;柱头外露率的广义遗传力高,其基因的表达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并存在基因间互作;花柱长,柱头长和柱头宽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通过选择高柱头外露率的保持系可选育出高异交率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铨  唐亮  徐凡   《作物学报》2013,39(6):961-968
进入21世纪,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粳稻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明显提高,品质稳定改善,改良食味品质是今后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味品质鉴定方法,稻米淀粉种类和含量及分子结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其他物质含量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饭粒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与育种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粳稻食味品质研究现状,认为结合东北粳稻实际深入开展食味品质育种、栽培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利用籼稻二次枝梗粒偏向穗轴上部分布、穗颈大维管束数和一次枝梗数多等有利基因,同时减少对食味品质的不良影响,是今后北方尤其是东北籼粳稻杂交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材料,利用0.75%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和γ射线双重诱变处理‘晋恢21’M1、‘中花11’、LR001种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M2筛选,获得716份叶、茎、穗、粒等性状变异的突变体,突变频率较高,达1.79%,还获得一些如不分蘖、多分蘖、白化苗、mini-plant、稀粒、花器官等极具研究价值的突变类型。双重诱变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突变体,所有的突变类型在3种材料中均有出现,说明该技术可为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大量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育期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明确水稻生育期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对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晚粳宁111和春江302经遮光(短日照)处理后获得的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为材料,分析其产量和米质指标。结果表明,生育期152 d以上时,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生育期短于152 d时,产量与生育期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期变化的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不同稻米的长度、宽度、蛋白质含量以及淀粉消减值,均以中等偏短生育期(131~132 d)最小,大于或小于131~132 d,均会使上述指标值增加;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亦有相似的趋势,只是其最低值分别对应132和137 d的生育期;各处理稻米淀粉的崩解值变化与消减值趋势相反。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糊化温度,各处理均呈随生育期延长而降低的趋势;生育期变化对碾米品质影响总体上较小。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花粉的离体萌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胜华  陈放  周开达 《作物学报》2000,26(5):609-612
选出适合于水稻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 20%蔗糖+10%PEG4000+40 mg.L-1H3BO3+3m mol/L Ca(NO3)2+10 mg.L-1VB1, 得到80%的萌发频率。 离体萌发时, 花粉管生长很快, 在30 min内可达700 μm。 最适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 27~33℃都可以得到较高的萌发频率。  相似文献   

15.
籼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了两环境下籼稻米粒延伸性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米粒延伸性及其相关性状(米粒长和饭粒长),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但也受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在遗传主效应中又以种子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母体植株的基因效应。米粒长和饭粒长的狭义遗传率都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中胚轴长度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水稻中胚轴伸长与赤霉素的关系及其遗传基础,以沈农265(长中胚轴)和丽江新团黑谷(短中胚轴)的RIL群体为材料,结合其连锁图谱,对水和赤霉素溶液两种培养条件下的中胚轴长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浓度为1.50μmolL~(-1)的赤霉素可显著促进中胚轴的伸长。两种培养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中胚轴长度的5个QTL,分布在第1、第2、第3、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LOD值在3.65~15.52范围内,单个QTL对表型贡献率在7%~33%之间。其中qML3、qML6和qML11在2种处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qML1和qML2仅在水培条件下被检测到。与其他研究比较发现,主效基因qML3可以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7.
水稻营养生长发育阶段系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水稻营养器官(根、茎、叶)生长阶段的系统划分。在以往形态学和解剖学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整合了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突变体的发现使发育阶段的划分更加准确和完善。从分子水平搞清水稻的结构及发育阶段可以为水稻的高产和稳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籼稻胶稠度的遗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汤圣祥 《作物学报》1993,19(2):119-124
采用胶稠度单籽粒分析法,对5个籼稻纯系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F1和B2F1)的胶稠度进行了遗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籼稻胶稠度受到包括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的控制,硬对中等或软胶稠度,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讨论了在稻米胶稠度的改良中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Resistance to breakage is a desirable trait of the rice kernel.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genetics of the cultivar, the plant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milling process, will affect kernel breakage. Although many papers have discussed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and improve rice milling quality, few have related the grain-filling process to head rice, the unbroken polished kernels obtained after milling.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were: (i)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st grain filling and grai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i)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grain-filling process and grain characteristics affect head rice, and (iii) to suggest a pathway through which grain characteristics can influence head rice recovery.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st all grain characteristics suggested that variables of grain structure (size, volume and per cent hull)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grain-filling process (rate and duration of grain filling). The grain-filling process will affect final grain traits such as weight and density, which in turn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head rice. In addition, non-uniformity, whether expressed in terms of variable grain size and shape or grain filling and maturity, has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rice milling quality.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is that rice breeder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electing plant types that have a high degree of uniformity of grai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anicle, and to those traits (such as greater grain size, weight and density) tha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yield and mill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20.
以籼稻窄叶青8号(ZYQ8)与粳稻京系17(JX17)为亲本的DH群体为材,考察叶片保绿相关性状,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水稻叶片保绿有关的QTL,包括与黑暗下保绿面积相关的3个QTL,位于第1、6和8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1.07%、10.31%和11.21%;与黑暗下保绿程度相关的2个QTL,位于第1和12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