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茶树品种的乌龙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从湖南现有栽培的17个茶树品种中初步筛选出湘波绿、槠叶齐9号和高桥早三个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采用上述品种鲜叶为原料,完全可以制出与福建乌龙茶品种毛蟹、梅占、水仙品质相当的优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2001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中,提出了全省到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的目标,这意味着浙江在十年中将要增加70多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根据目前名优茶占主导地位的实际情况,各地在进行良种工程建设时,应选择最适制本地主产名优茶的无性系良种 相似文献
4.
金观音等乌龙茶茶树新品种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4个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鲜叶原料开展工夫红茶的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日光萎凋结合室内萎凋,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3.5h或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4.5h,所制工夫红茶有花香,滋味浓醇、鲜,感官品质得分比对照高,说明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等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适宜生产高香型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5.
6.
7.
8.
9.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六个高香乌龙茶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花香型红茶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本试验以金观音、本山等六个乌龙茶高香品种鲜叶为原料,在初制工艺上采用日光萎凋及轻做青工艺进行红茶适制性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这六个品种均适合制作高香型红茶,其质量以金观音最优(香气高爽、花香明显、滋味鲜醇)。 相似文献
11.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olm-2s-1、光补偿点47.1μmolm-2s-1、胞间CO2浓度164.3×10-6均呈负相关。其中,三倍体良种——梅占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低,可选为高光效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HACCP原理在金观音乌龙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金观音乌龙茶生产过程的危害分析,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建立监视系统和纠正措施,从而建立了金观音乌龙茶HACCP计划。为HACCP原理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福建主要乌龙茶品种PPO酶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量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曲线增长,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1.5∶1时,酶活力表现最高;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在45~65℃范围内均呈ω型变化趋势,依次在45℃、55℃、65℃时出现高峰。在50~90℃下水浴处理1h,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分别丧失34.66%~55.91%,22.68%~50.89%,23.14%~53.57%,31.58%~57.89%;酶活力的适宜pH相对偏碱,在pH8.6时表现为一个活力高峰。相同浓度的五种抑制剂对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NaHSO3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L-半胱氨酸其次,NaCl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