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生长模型的稻麦轮作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具有时空适应性、适用于稻麦轮作生产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构建了具有较强机理性和预测性的稻麦轮作生长模拟模型,并进一步结合气象生成模型与策略分析评价模型,以C#.net为编程语言,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软件技术,建立了综合性的稻麦轮作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具有农田信息管理、专家咨询、动态模拟、方案评估、因苗预测和系统维护等功能,实现了模拟预测、决策支持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有机耦合.系统的建立为稻麦轮作生产管理和策略制定提供了定量化的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在龙岩市新罗区进行了水稻宜优673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区中低等肥力田块种植宜优673最佳经济施肥量是纯氮162.6 kg/hm2、五氧化二磷90.6 kg/hm2、氧化钾225.0 kg/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最佳产量为10 511.7 kg/hm2,其他杂交稻品种可参照施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直播水稻每公顷产量7 500 kg以上的技术方案为,每公顷基施有机肥 45 000 kg,播量为333-375 kg,施纯N 259.5-280.5 kg,施P2O5 120-136.5 kg;中等肥力的田块上直播 水稻每公顷产量达8 250 kg以上,其技术方案为:在基施有机肥45 000 kg/hm2的基础上,播量为 301.5-340.5 kg/hm2,施纯N 268.5-289.5 kg/hm2,施P2O579.5-90 kg/hm2。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对机插秧的苗床准备、壮苗培育、栽插规格、肥水运筹、治虫防病等关键管理环节进行精确定量,实现了73 hm2的单产达700 kg/667 m2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冈优188(V1,重穗型品种)、阳鑫优1号(V2,穗数型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3个氮肥水平处理(N0:不施氮肥;N1:纯氮150 kg/hm2;N2:纯氮195 kg/hm2)研究了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变幅为7 170.0~8 011.5 kg/hm2,N1、N2主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839.0 kg/hm2、7 977.0 kg/hm2,比N0分别增产7.7%、9.6%。N2V1与N1V1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944.0 kg/hm2、7 957.5 kg/hm2,表明对于重穗型水稻品种,当前大面积生产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不宜再增加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来源于国家“863”计划306课题。2000年在水稻、大豆两个作物上应用,建立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八五六示范区,通过了国家“863”专家组验收,受到一致好评。一、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简介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是以农业系统模拟模型、农业经济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及农业综合模型为基础而形成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总结省内外、国内外众多农业专家多年研究成果、农业生产经验和基础农业理论而集成的农业专家系统,我场应用的是其中的水稻专家系统和大豆…  相似文献   

7.
王兴  钱永德 《北方水稻》2015,45(2):17-19
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兴凯湖农场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氮112.516 kg/hm2、磷(P2O5)59.984 kg/hm2、钾(K2O)51.72 kg/hm2,此时水稻产量最高为8 360.85 kg/hm2。  相似文献   

8.
2012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扬粳4227高产栽培百亩方产量达到12 000 kg/hm2。介绍了高产田块的基本情况及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栽培技术,通过对田块的群体指标研究,挖掘扬粳4227机插稻生产潜力,为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海南省保亭县水稻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神农326为供试品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水稻的推荐施肥量。[结果]水稻有效穗和穗粒数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磷、钾肥对千粒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分别为211.20、69.90、183.6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7 977.75 kg/hm2。[结论]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磷肥、钾肥。结合海南保亭县水稻生产实际,建议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50~180、60~75、105~135 kg/hm2,此时氮、磷、钾肥配比以1(∶0.40~0.50)(∶0.70~0.9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玉米栽培理论技术研究进展以及玉米模拟模型系统、玉米管理专家系统和玉米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智能系统在国内外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概况,指出了现有智能系统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指出了未来玉米栽培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方向———绿色栽培和标准化栽培。  相似文献   

11.
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适合膜下滴灌水稻生长的施硅量,以T-4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用量硅肥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硅肥用量为0 kg/hm~2)相比,施硅有利于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施硅还可以增加水稻秆型指数,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135 kg/hm~2的施硅量秆型指数最大;90 kg/hm~2的施硅量使水稻后期冠层有效辐射吸收量降低变慢,有利于水稻抽穗后更好的利用光能进行有机物生产;硅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穗长、实粒数和结实率来促进产量的提高,施硅量13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施用量为90 kg/hm~2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施用硅肥有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以施用量为9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2003-2006年在湖南省宁乡县进行了不同施肥方法的大田比较试验,研究水稻测苗定量施肥方法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测苗定量施肥氮肥用量为112.1~136.5kg/hm^2,平均125.8kg/hm^2,比传统施肥减少29.8kg/hm^2。减幅19.1‰;AEN为13.4~24.5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43.8%;PFPN为46.6~62.0kg/kg,比传统施肥提高Z7.9%;平均产量6.42t/hm^2.比传统施肥增产5.48%;植株氮素吸收总量增加1.17%~10.01%。湖南省6县(区)的生产示范进一步验证了测苗定量施肥的减氮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 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 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 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 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 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14.
冀西北旱地马铃薯肥料效应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选取氮(x1)、磷(x2)、有机肥(x3)三个因素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冀西北旱地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的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旱地马铃薯增产很重要,但施氮磷化肥也能增产;而且有机肥施用可以促进氮肥的增产效果,降低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1500kg/667m2以上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用3个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对7个生产上的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生长及产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穗颈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应,但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以施用225 kg/hm2效果最好;施用硅肥防控稻瘟病安全环保,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对豫南稻区不同施钾处理在水稻、小麦和油菜三种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增加效果明显,其中稻田和麦田施钾124.5kg/hm2处理,油菜田施钾186.75kg/hm2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最明显。水稻、小麦、油菜分别在施钾146.6kg/hm2、145.6kg/hm2、183.6kg/hm2时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6869.3kg/hm2、3517.1kg/hm2、2424.2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机插株距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运筹方式,为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在机插行距均为30 cm下,设株距16 cm、18 cm、20 cm;并设4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运筹模式:1)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2)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追肥施24 kg/hm2常规氮肥;3)基肥施96 kg/hm2缓释氮肥和54 kg/hm2常规氮肥,不施追肥;4)基肥为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追肥为30 kg/hm2常规氮肥;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结果】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籼稻叶面积指数(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的效应明显高于机插株距。3种株距下,随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量及常规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籼稻的LAI、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株距为16 cm时,群体茎蘖数显著增大,形成的有效穗多,对养分的竞争性增强,光合特性减弱,未能形成大穗,虽然结实率高但每穗粒数较少,产量较低;株距为20 cm,由于密度降低,群体茎蘖数显著减少,形成的有效穗少,后期对养分的吸收充足,光合特性增强,形成了足够的大穗,每穗实粒数显著增加,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小,因此未能高产;而株距为18 cm时,在足够群体茎蘖数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效穗较多,后期能有效吸收养分,光合特性增强,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和株距下,尤以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拔节-齐穗期光合势和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株距为18 cm,96 kg/hm2缓释氮肥和24 kg/hm2常规氮肥作为基肥施用,30 kg/hm2常规氮肥作为追肥在倒4叶期施用,能充分发挥本区域机插杂交籼稻的高产优势,提高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最高可达11 6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永定进行烟后稻配方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配方肥比习惯施肥每667m~2增产49.7 kg,增幅8.6%,增加产值149.1元,净增收107.8元;比空白对照区每667m~2增产150.4 kg,增幅31.6%,增加产值451.2元,净增收305.9元。说明在烟后稻上施用水稻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