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88~1990年,用浅盘法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棉花枯萎病圃和连作重病地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和鉴定,共检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和5个种。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和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混合接种,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单接枯萎病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更快,土壤中肾形线虫的数量也增多。  相似文献   

2.
当归麻口病中致病茎线虫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当归上分离出的致病线虫具备口针,断定其为植物寄生型线虫。经形态学比较研究,与甘薯腐烂茎线虫基本相同。其侵入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待为害繁殖达到高峰后,被害块根外表出现干皱龟裂典型“麻口”症状,后期病灶腐烂,与对甘薯的致病过程近同。作者认为此种茎线虫与甘薯茎线虫同为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194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验结果表明,甩香芽叶提取液能有效地防治分别为内、半内和外寄生的南方根结线虫、肾形线虫、芸苔矮化线虫对蔬菜作物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在线虫与植物互作的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是植物线虫成功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环节。β-1,4-内切葡聚糖酶(β-1,4-endoglucanase,ENG)是由线虫食道腺细胞产生并由口针分泌、对细胞壁降解起关键作用的酶类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寄生线虫eng基因的克隆、组织定位、表达分析、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ENG来源、进化及在线虫与植物互作中的潜在作用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2010年,美国在一次植物寄生线虫调查中发现,佛罗里达州马丁县的一个切花苗圃中的6株小花锦葵(Malva parviflora)上发现有根结虫瘿,这是植物受根结线虫侵染的典型症状。从田间小花锦葵植株根部采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花生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11种植物寄生线虫:肾状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装饰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ornata)、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myceliophagus)、蘑菇滑刃线虫(Aphlenchoides composticola)、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广东杆垫刃线虫(Rhabdotylenchus guangdongensi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其中肾状肾形线虫、咖啡短体线虫、装饰小环线虫和根结线虫为花生的重要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8.
本文汇总了2008~2010年南海口岸进境林木种苗的线虫截获情况,共截获15科26属超过40种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检疫性线虫有7种,分别为短体线虫(非中国种)Pratylenchus Filipjev(non-Chinese species)、毛刺线虫属(传毒种类)Trichodorus Cobb(The species transmit viruses)、根结线虫(非中国种)Meloidogyne Goeldi(non-Chinese species)等;根据携带线虫状况分析了检疫性线虫的截获情况,提出了防止危险性线虫入境、扩散措施,为口岸防止线虫入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柳东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271-273
 本文对引起大叶黄杨严重落叶的双花针线虫(Paratylenchus dianthus)进行形态描述。该线虫在重庆地区以成虫越冬,成虫雌雄数量比为8:1,1年发生3代。对15种植物进行寄主范围的接种试验表明:除寄生大叶黄杨外还寄生在杜鹃和桑上。药剂筛选试验结果:10%益舒宝颗粒剂,2g/株对大叶黄杨1年生幼苗防治效果93.1%,而10%克线磷颗粒剂2g/株,防治效果为75.5%。  相似文献   

10.
线虫寄生菌对北方根结线虫卵囊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能寄生于114个科的3000多种植物,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线虫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线虫拮抗微生物研究最多的类群是食线虫菌物,包括捕食性菌物、内寄生菌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枯萎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我国主产棉区棉花枯萎病菌的酯酶同工酶。三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2个菌系的酯酶同工酶有三种类型主酶带,根据主酶带可以将供试的菌系区分为三个类型。类型一,有E4、E5、E6、E8四条主酶带,包括13省的菌系31个,类型二,有E4、E6、E8三条主酶带,包括6省的菌系10个;类型三,有E6、E8两条主酶带,包括新疆吐鲁蕃的菌系一个。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大棉种(海岛棉、陆地棉、中棉)鉴定区分枯萎病的不同菌系及其致病力,可把新疆棉枯萎病菌区分成吐鲁番菌系和莎车菌系两个生理型。前者只侵染海岛棉;后者对陆地棉、海岛棉均能为害。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吐鲁番菌系是棉枯萎病菌的一个新的生理专化型。  相似文献   

13.
溴甲烷对棉花枯萎病菌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溴甲烷分别对培养一周,两周、三周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 (Atk).Snyder et Hansen)熏蒸处理并且测定了它们对溴甲烷Lc99的CTP值;棉花枯萎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时间越长,对溴甲烷的抗性越大。讨论了用溴甲烷处理带病土壤和种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活性氧及膜脂过氧化与棉花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萎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产生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棉苗茎与根组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表明有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水平及脂氧合酶(LOX)活性也明显增加,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此相反,感病品种棉苗受侵后MDA含量、O2·产生速率、H2O2的积累及LOX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SOD及CAT酶活性则明显上升,膜系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有小幅度下降。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同时也增加了LOX酶活性及活性氧(O2·、H2O2)的积累。这些结果说明,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活性氧的积累、LOX酶活性的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可能在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棉红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至1990年采集标本194份;分离得菌株200个,鉴定为下列6种镰刀菌:Fusarium mor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 Leggett (61%),F.semitectum Berk。& Ray.(28%),F.oxysporum Schl. (4%),F.solani(mart).Sacc.(3.5%),F.equi-seti Sate.(3%),F.camptoceras Wollenw.& Reink.(0.5%).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在棉苗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枯萎病菌接种后棉苗组织内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儿茶素对枯萎病菌及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健康棉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随着棉苗的生长而增加。枯萎病菌接种后,病苗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而且抗病品种棉苗儿茶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经氟乐灵预处理的棉苗接种枯萎病菌后,儿茶素含量增加更快,增幅更大。说明儿茶素是品种抗性和氟乐灵诱发棉苗对枯萎病诱导抗性的机理之一。儿茶素可抑制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对培养液中病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有抑制作用。儿茶素化学制品及棉苗组织提取液经TLC分离后获得的含儿茶素组分提取液对初步纯化的PG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儿茶素可能通过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其PG活性而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拟粗壮螺旋线虫对棉花的致病力及其与棉枯萎病的复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测定结果:拟粗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ius)接种量在每100cm3土壤100~1000条的条件下,接种30天后棉苗生长量比无线虫对照苗显著降低(P<0.05)。抗枯萎品种86-1在单接枯萎菌无线虫处理中不发生枯萎病,在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接种量为每克土7.5×105孢子和线虫(每100cm3±500~1000条)组合处理中发病,棉苗枯萎病情指数与线虫接种量之间呈正相关(γ=0.9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症用薰蒸剂棉隆每m28~14g处理土壤比用非薰蒸性杀线虫剂克百威(呋哺丹),丙线磷(益收宝)和克线磷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生防芽孢杆菌T2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蛋白酶并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vasinfectum)具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2。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从T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分子量约为29.0kD的蛋白酶。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8.0,在低于50℃、pH5.0-7.5范围内较稳定。Na+、K+Pb2+、EDTA对酶有激活作用,Ca2+、Ba2+、Al3+、Zn2+、Mn2+、Hg2+、SDS对酶有部分抑制作用,而PMSF可完全抑制酶活,推测该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抗菌活性显示,该酶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产生和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一种非特异性的毒素。为了探索棉花枯萎病原菌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致病力的关系及不同棉花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本实验测定了10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菌株和20个内地的菌株,发现其产镰刀菌酸的数量多少与生理型无关.培养初期各菌株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陆地棉的10个品种对镰刀菌酸的抗性与它们在生产中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一致.  相似文献   

20.
徐同 Peer  R 《植物病理学报》1989,19(3):179-184
 本文报道萤光假单胞菌(fluorescent Pseudomas spp.) WCSX 13.WCS 417andWCS 358在水培系统中香石竹根部的定殖及其对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细菌处理两周后,WCS 417在感病品种Lena和中抗品种Pallas根部的定殖分别为8.8×102cfu/cm和9.8×102cfu/cm,而WCS 358分别为0.9×102cfu/cm和0.13×102cfu/cm。在通气的三角瓶中水培的Pallas品种,人工接种病原菌香竹石尖镰孢Fusarium oxyspotum f.sp.dianthi (Prill.&Del.) Snyd.&Hans.(Fod)6周后,用WCSX·13和WCS 417根部处理的病指分别为0.19和0.31,未细菌处理的对照为0.58,细菌处理植株的根部及茎内组织的病原菌种群密度低于对照。营养膜技术(NFT)栽培的Lena品种,WCS 417细菌处理的发病率比对照减少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