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森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美化绿化城市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赣州市城市森林的调查,在深入分析赣州城市森林建设条件与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赣州城市森林系统宜按"点、线、面三级格局"构架,并提出了城市森林布局优化与主要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简单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以转变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优化配置我国林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始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而享誉全球,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革新与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荣获国际大奖。澳大利亚的哈里法克斯生态城项目是该国第一例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涉及社区和建筑的物质循环规划,还涉及社会与经济结构,它走出传统商业开发的老路,提出了“社区驱动”的生态开发模式;怀阿拉市则充分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技术,包括城市设计原则、建筑技术、设计要素与材料、传统的能源保证与能源替代、可持续的水资源使用和污水的再使用等,解决了该市的…  相似文献   

4.
吴鑫  张建林 《南方农业》2009,3(2):62-65
阐述了城市森林生态林网体系的概念和构成,并对如何构建城市森林生态林网体系提出了具体方法,最后,根据重庆市荣昌县的实际情况,简要列举了城市森林生态林网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阜新市是“煤电之城”,细河横贯市区,环境污染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而提出”森林城”建设。主要内容为以城市为中心,近郊为基础,融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以林网建设为主体,以护路林为重点,以庭院绿化为辅助,扩建苗圃为补充,洪涝兼治,水土保持与旅游相结合,治理污水,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化。保证措施为以水利部门为主线,多边协作,共同治理,以求快速达到“森林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1世纪初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经济向资源密集型、工业密集型发展转化的时期。随着国民经济转型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水土流失也将越来越严重。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尤为重要。城市建设必须接受《水土保持法》的制约 ;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必须维护河流水系形态的平衡 ;城市建设应与城郊防护林体系及城市绿地紧密结合 ;田园城市模式应成为新建城区的主体 ;城市建设要保护好黑土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背景山体缺口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体缺口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城市景观。结合深圳市实际,提出景观影响度概念,并结合景观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原理提出解决山体缺口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在总结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解决山体缺口的 整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实行荒地使用权的拍卖与利益监控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山西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导致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成本提高,而且加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和各种矛盾。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应立足实际,制定总体思路,采取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与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善生态环境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石虹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150-152
中国科学院对全国31个行政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队结果表明:山西位第26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12.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94%,经济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运用生态学原理,在分析山西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指出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出改善山西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支撑条件,重点从资源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格尔木的资源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独特,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和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转换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南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滨  李铁松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193-195,198
基于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原理,采用递阶的层次结构,建立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南充市与绵阳、泸州、攀枝花进行对比评价,得出南充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发展特点。评价结果表明,南充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状况良好,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到社会、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树龄核桃林在不同栽植模式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该区核桃经济林栽培技术技术的完善以及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邢台市裸地和不同核桃林地内的径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布设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核桃林在天然降雨后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1)在常规核桃林、核桃—苜蓿林和核桃—生态放养(鸡)林3种核桃林栽植模式中,核桃—苜蓿林保水保土效果表现最优,径流系数在0.14%~0.30%之间,径流含沙量在4.04~8.95kg/m3之间。(2)在同一核桃林栽植模式中,随着核桃树树龄的增长其保水保土作用也逐渐增强。5年生核桃林的径流系数和径流含沙量平均为3年生核桃林的95.90%和83.63%,8年生核桃林的径流系数和径流含沙量平均为3年生核桃林的94.54%和77.66%。[结论]核桃林适宜的栽植模式可以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不同的地形条件、降雨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赵杨  危锋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00-203
汉中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汉中市水土流失情况,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确定了四个重点退耕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汉中市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汉中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退耕还林促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总产值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汉中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榆林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区,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可持续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榆林市1996-2010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利用系统协调度来衡量PSR系统协调性,并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榆林市未来10a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1996-2010年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从1996年的0.109 8增长至2010年的0.672 2,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比较低下。(2)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系统总体协调性较好。(3)基于现状响应的预测,2011-2020年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持续上升,至2020年达到1.434 5,将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灰色预测GM(1,1)模型评价了江苏省盐城市2005-201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预测了其未来10 a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5-2018年盐城市生态足迹组分以水域和耕地为主,占足迹总量的64%~72%;14 a间,盐城市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保持稳定,但生态系统发展能力增加了70%;盐城市的生态承载力14 a间仅增加了25%,明显低于生态足迹的63%,生态赤字呈逐年扩大趋势,其中,2018年的生态足迹为当年生态承载力的7.8倍;如果继续当前的消费模式,预计到2028年,盐城市生态赤字较2018年增长44.6%,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状况将越发严重。研究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应该从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三方面着手,以求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干预程度的度量指标.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宁波市2002年和2005年本地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宁波市人均本地生态足迹分别为3.155 3和4.34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351 4和0.364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分别为2.825 3和3.999 2 hm~2;2005年宁波市生态足迹强度指数达到了12.599,这意味着宁波市在向每1 hm2土地索取本应是12.599 hm~2土地才能提供的生态服务,反映出宁波市的生产和消费需求超过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徐淮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生态足迹模型,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徐淮地区5所矿业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徐淮地区5所矿业城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枣庄最大,淮北、济宁、淮南次之,徐州最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化石燃料地对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最大,占47.18%~70.53%。从生态超载程度来看,枣庄〉淮南〉淮北〉济宁〉徐州,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均已超出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在不断消耗自有资本的存量,特别是化石燃料,对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9.
赵杨  危锋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00-203
汉中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汉中市水土流失情况,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确定了四个重点退耕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汉中市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汉中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退耕还林促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总产值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汉中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河川径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沈阳市1980—2007年28年的实测径流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沈阳市的河川径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河川径流已经表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径流模数减少幅度在108~1万2093m3/(km2·a)之间,平均减少2061m3/(km2·a),蒲河减少最大,饶阳河减少最小;由于人类取用水导致的河川径流减少程度平均为23.11%,其中辽河、浑河、柳河减少程度较大,养息牧河减少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