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长短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以及牧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状之一。为探索影响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的因素,本文收集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正常健康产犊的荷斯坦牛产犊记录共7 164条。用一般线性模型对犊牛性别、胎次、产犊季节、是否产双犊、犊牛初生重、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和是否使用性控精液对妊娠期长短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犊牛性别、产犊季节、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犊牛初生重以及是否使用性控精液极显著影响妊娠期长短(P0.01),2胎母牛的妊娠天数显著高于1胎和3胎;产公犊牛母牛的妊娠期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春季产犊的奶牛妊娠期最长,冬季则最短;产犊时母牛体况评分越高,其妊娠期越短;犊牛初生重越大,则母牛的妊娠期越长;采用性控精液的奶牛妊娠期显著短于非性控精液配种的奶牛;是否产双犊对妊娠期长短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控制荷斯坦奶牛妊娠期长短,提高其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湟源县畜牧兽医站于2006年8月引进奶牛性控繁育技术,在青海省高原地区首次开展试验,共授配母牛363头,情期授胎率77.4%。从2007年4月开始产犊,至7月9日已产犊30头,其中母犊27头,母犊率达90%,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76头在1978~1995年间产犊的么拉、尼里、杂种奶水牛的原始资料按产犊性别、产后首次发情天数、情期受胎率、下胎受孕情期数等四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性别对尼里母牛的产后首次发情有显著影响(P<0.05),对么拉、杂种母牛的下胎受孕情期数有显著影响(P<0.05);产公犊么拉、尼里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分别低12.4%和20.0%,而产公犊杂种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高10.0%。产后30天内发情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最低,为33.3%。产后60~90天内发情母牛的最高,为50.8%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3日晨7时至9时半,在陕西省长安县沣惠公社三堰大队第二生产队,有1头杂种母牛一胎生了5个牛犊。(4头黄色母犊,1头褐色公犊) 笔者6月4日对此进行了调查。这头母牛7岁,毛色黑褐色,角短向下略后弯曲,体高1.23米,体斜长1.48米,胸围1.75米,估算体重403公斤。其父是黑褐色杂种牛,其母是浅黄色杂种牛。这头母牛的第一、二胎均为单胎。第三胎是1978年7月27日与1头6岁秦川种公牛自然交配一次妊娠,该母牛来见有产多犊记录。第三胎腹围比怀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宁某奶牛场1984-1995年荷斯坦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按不同配种年龄、胎次与配种月份所产犊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配种年龄对奶牛产犊性别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与奶牛产犊性别的关系表现为第三胎所产公犊显著多于母犊(p<0.05),其它各胎次差异均不显著(p>0.05);配种月份对奶牛产犊性别的影响表现为3-5月配种所产犊牛有母犊多于公犊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6月-9月配种所产犊牛公犊显著多于母犊(p<0.05),其余各月份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在所调查的211头采用冻精配种产犊的适繁母牛,产公犊112头,占53.08%;产母犊99头,占46.92%,右侧卵泡卵发育的占151头,其中产公犊80头,占右侧卵泡发育的52.98%,产母犊71头,占47.02%;左侧卵泡发育的为60头,其中产公犊22头,占左侧卵泡发育的53.33%,产母犊28头,占46.67%。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我厂一头黑白花奶母牛739号,近6岁,经产二胎,本胎次为第三胎。1984年12月12日配种(公牛系南京种公牛站1709号冻精)至85年12月1日分晚,妊娠期353天,产一母犊,初生重66kg,母子安全。该母牛生长发育良好、体重630kg,上两胎孕期都在285天左右。犊初生重45kg左右。此胎按正常预产期前两个月停奶,实际干奶期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影响荷斯坦母犊断奶平均日增重的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某奶牛场2017-2019年7 101条犊牛断奶重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以及初乳浓度对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初乳浓度对断奶母犊平均日增重、初生重以及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2月龄及以下时犊牛日增重最高,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断奶体重最高;母牛夏季产犊时犊牛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1);4胎及以上母牛所产犊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母牛初乳浓度Brix值大于等于30%时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初乳浓度的犊牛(P<0.01);犊牛初生重为32~34 kg时日增重最高。该结果为牧场预测犊牛生长发育状态及饲养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界首县养牛户秦学饲养的一头5岁母牛,一胎产四犊,三公一母。分娩时由于难产死一公犊,其余三头生长良好。据畜主介绍:这头母牛是1984年8月份从外地买回的,产史不详。买回后并未当孕牛管理,几个月不见发情,腹围又逐渐增大,方才加强了饲养。1985年4月3日中午  相似文献   

12.
内蒙翁牛特旗畜牧师詹永林根据日本国黑木常春用精氨酸提高母犊率的试验报道,于1982年在白音花队进行了实验,在给发情母牛输精前20—30分钟先在子宫颈口内3公分处输入1毫升5%的精氨酸,然后再输冻精。14头试验母牛产犊11头,其中,产母犊9头,占81.8%,公犊2头,占18.2%,面对照组16头犊牛中母犊占46.7%,公犊占53.3%。正常人工授精情况下,公母犊性比基本是1:1,而用精氨酸诱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方针政策出台后,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母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众所周知,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周期长,在自然繁殖状态下,产母犊的比例为50%。为了提高产母犊比例,增加母牛数量,我们于2003年在母牛繁育配种中应用了性别控制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临床检查及诊断 一头西门塔尔杂交母牛,年龄2岁,体重500 kg,第1胎。于2011年4月20日产出一头母犊,23 kg,产犊后该牛卧地不起,不停地努责,导致子宫脱出。体温为38.1℃,心跳次数62次/min,呼吸次数30次/min,精神不安,呼吸较快,体温正常,瘤胃蠕动减弱,卧地不起,排粪尿困难。  相似文献   

15.
大庆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奶牛城饲养的奶牛进行跟踪记录,将1年内的奶牛胎衣不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无季节性,而产公犊的奶牛发病率略高于产母犊.但是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患有胎衣不下的概率增高;产双胎的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产单胎的母牛;流产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正常分娩奶牛差异显著(P<0.05),说明奶牛胎次、流产、产双胎等因素对奶牛胎衣不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近.河北省博野县华通公司一头接受冷冻胚胎移植的母牛一胎产下两头母犊。该公司于2004年6月实施良种奶牛冷冻胚胎移植,当时技术人员为该母牛植入了一枚胚胎,想不到却产下了两头母犊.据专家讲这种情况很少见。两头母犊个头、体形、华片等方面十分相似.应视同卵孪生。  相似文献   

17.
犊牛初生重是牛重要的性状之一,对其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收集了江苏某奶牛场2013年9月~2014年3月的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共4 926条相关记录(其中公犊2 245头,母犊2 681头),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性别、产犊月份、胎次、在胎天数、产犊时间对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犊(P<0.01);2月份犊牛初生重最大,9月份最小;随着胎次的增加,犊牛的初生重也呈增长趋势;初生重与在胎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结果为控制荷斯坦犊牛初生重,提高其泌乳性能,降低难产率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推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中,经常遇到一个重要问题是:有一部分母牛产公犊多而生母犊少。如何提高产母犊比例问题,国外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过许多试验研究,而目前尚无较成熟的实用技术方法。为了解决产母犊率低,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我们参考外地有关技术资料,于1988年—1990年在周至县尚村乡家畜改良站和原临潼县斜口乡兽医站(附设冷配站),使用精氨酸以求多产母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2月21日凌晨1时许,东台市光明牛奶公司1头9213/44号黑白花奶牛产下1例罕见的3胞胎,据中国奶协专家介绍,奶牛这种多胎现象在国内尚未报道,而产下2公1母的“龙凤胎”则更为稀罕。据该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该母牛是利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而受孕的,虽比预产期12月24日提前3d产犊,但仍在正常产期内,产下的仔犊发育正常,2头公犊初生重分别为34-5kg和33-5kg,母犊初生重为30-5kg,经过1个多星期的饲养观察,目前母牛和犊牛的健康状况都十分良好东台一奶牛产下3胞胎$江苏省东台市林牧业…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犊间隔是指母乳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也称为胎间距。其适宜的产犊间隔是365d,即母牛在产后85d内配种妊娠,经280d的妊娠期后产犊,实现一年一胎,其泌乳期为305d,干奶期60d,很多国家将一年一胎的产犊间隔(365d)作为奶牛养殖场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学指标。黑龙江省是我国养奶牛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且多分布在农村,由于很多因素影响用母牛不能达到一年一胎的目标,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