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农业全面崩溃的根本娠因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以四大家族为核心的官僚资本的残酷剥削压迫,国民党的反共内战政策加剧了农业危机。 国民党统治区农业经济全面崩溃表现为农业危机的长期性、持续性和全面性。 国民党统治区农业经济全面崩溃的特点和后果是: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商业危机、金融危机交织一起,形成全面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和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危机互相影响,造成了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引起人民全面反抗。农业经济的全面崩溃对国民党统治的彻底垮台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针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点,阐述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进  章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91-1993
针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点,阐述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村全面小康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作用。认为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标志性的参数,它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带来了强大动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湖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全面全程实施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分析了湖北省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影响全局和长远利益的一项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体系。合理的耕作制度能够充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农业全面发展,保证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必须以生态学的原理为理论依据,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生产的持效增长,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一是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二是农业发展面对入世的挑战;三是农业发展受到市场准入的影响;四是农业面临全面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新要求;五是农业发展向全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升级转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全面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颁发了指导性文件《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全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也全面展开,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安徽省应通过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服务主体多元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效率和培养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等对策,全面改善安徽省农业信息化服务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业气象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全面发展农业气象工作须加强下述四个方面的结合:气候、天气、监测与农业相结合,农业气象长、中、短期和短时预测预报预警相结合,科研、应用、业务、服务相结合,学习、交流、培养、创新相结合。以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根据陕西天气气候特点和防灾减灾、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全面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期,为了发展农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措施,争取可以发挥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在研究工作中,要从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推广方案,为农业机械生产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借鉴。1农业机械化进步的重要性当前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科学性和现代性的凸显,保证农业建设过程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现代农业将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归宿,对广大山区来说,农业的这种生态转型更加急迫.较之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面临着机械化难度大、水土矛盾等不利条件的挑战,但也拥有农业物种资源丰富、区域生态质量相对较好等优势条件,据此,山区应当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互为依托,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特色资源,科学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按照生态县、小流域、生态农户3个基本层次制定规划,落实农业项目和公共管理资源,走生态型的现代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绪言土壤是自然界的客观实体,也是人们劳动的产物。它是在历史自然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发生与发展的。因此,承认土壤和成土因素相统一是研究土壤的基本观点。在重视成土因素及其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土壤的具体属性,只有以成土条件为前提,以成土过程特别是土壤属性为依据,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才能使土壤分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地区水稻土潜育化的发生及其改良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潜育化是人们关心的一个农田退化问题。本文研究了鄱阳湖地区水稻土潜育化发生、分类及其肥力特性,对农田潜育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估价。从成土母质、水文环境、排灌工程及耕作制度等因素,阐述了对水稻土潜育化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强调稻-稻-肥换茬制,并不是致潜的主导耕作因素,同时指出本区以次潜、弱潜及上位潜育型为主,并有所扩大,从土壤生态前景看不可忽视。提出了以“四沟”“四改”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改良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土地资源是在新构造运动之后,经多种地理过程交替作用形成发育起来的。不同形态的丘陵和低山占平行岭谷的84%。气候暖和,雨量充沛,分布大面积肥沃的紫色土、水稻土和少量的黄壤、黄色石灰土。除粮食作物外,特产柑桔、青麻、甘蔗、榨菜和油桐等。农业繁荣,工业发达。必须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十分珍惜这一地区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1)绿洲农业开垦起源于水源充足、土壤持水性好的中下游区域,并逐渐向外围及上游发展;2)绿洲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空间配置不合理,下游灌溉且主要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导致严重次生盐渍化;3)传统农业模式下绿洲下游已出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且农民生计无法保证。为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流"的方式重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即农村居民点向上游迁移,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特色林果,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约农业用水并利用上游回水为下游地区腾退的农业用地恢复耐盐植被,从而改善绿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丘陵地区人口、耕地、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但是面临着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立体污染严重和农业废弃物利用不当等问题,实施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的原理分析,根据丘陵地区的实际情况筛选了"粮-猪-沼-果(菜、药)"和"粮-酒-糟-猪-沼-粮"两种循环农业模式,重点介绍了两个循环链中集成的先进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四川省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东部盆地的紫色丘陵农区,泥土流失主要来自坡度≥6°的坡土。全省坡土面积316-6 万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48 % ,坡土中坡度≥25°的陡坡土占17% 。因此,坡土的水土流失治理是我省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坡土水土流失治理,除陡坡土退耕还林种草外,还有83% 的坡土不仅要继续耕种,而且要持续稳定高产,治理难度大且任务艰巨。坡土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以集雨拦洪(地表径流) 蓄水即治水为中心,旱、洪兼治;主要治理途径是:充分开发土壤、工程( 以小微型蓄水工程为主) 、生物( 森林) 三大“水库”的拦洪蓄水功能,有效集蓄和利用天然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持续农业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广东低塱渍水地区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利用改良。采取田间调查研究与分析化验相结合的办法,结果表明:水稻土的养分含量较高,如有机质、氮素和全钾量均较高,伹速效磷和钾均偏低,冲积土和堆叠土的养分含量则较低(全钾量除外);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活性铁、锰和有效锌含量均较高,符合一般作物的需要;耕层土壤多属强酸性,pH多为4.5~5.1;土壤质地偏粘(冲积土除外),粘粒含量达30~45%;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不良,容易发生涝害,生产没有保证。因此,土壤利用改良的主要措施应是:继续整治水利,改善土壤生态条件;适施石灰,每亩一造约施25kg,增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要注意早造施磷肥,晚造施钾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养鱼(塘与基的面积比例以3:2为宜)、种植甘蔗、花生和水果等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建设和发展我省生态农业的战略高度,概括地阐明了立体种植在建设我省现代化农业中的战略意义。作者针对我省人口、土地、气候等生态资源特点,论证了山西发展立体种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最后强调指出:应该把立体种植放在我省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总体上全面考虑,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并不断使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武装立体种植,在稳步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发展、提高。把我省粮食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