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1-53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中央决策精神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3.
4.
由于我省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偏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养蚕方式。因此急需总结一整套蚕业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蚕业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和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使蚕桑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昭通市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蚕桑生产实际,并通过多年的桑园建设实践,总结出了昭通市生态桑园建设如何围绕现代绿色蚕业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生态桑园基地建设中采用的技术标准.其标准的主要要点: (1)参照环保型无公害农产品(果树、茶叶、蔬菜)产地和品种选择标准,选择交通方便,无污染或污染小、品种优良,不是转基因,能相互促进的品种进行生态桑园建设. (2)生产技术管理标准化、无公害有机化.做到种植科学标准;品种搭配合理,相互促进;并重视豆科作物间套作,桑园绿肥种植;重视无害化农家肥、生物肥、有机复合专用肥的施用,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等.这对昭通市产业化蚕桑生产朝着绿色、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青海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业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江苏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农村发展缺乏规划、农业资源不匹配、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针对性措施,即落实规划统筹农村保护和开发、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宣传强化农民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效益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利用,最终影响了人类的自身利益,人们日渐认识到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寻找原由。柞蚕生产由于其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生产方式,使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许多人单纯地、片面地认为柞蚕生产必会严重破坏环境,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不甚了解柞蚕业。现就呼伦贝尔市蚕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并提出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农村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气象部门要发挥气象科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中的先导作用,为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要发挥气象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参谋作用,为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提供支撑;要发挥气象科技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指导作用,为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支撑;要发挥气象科技在缓解能源短缺中的引领作用,为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要发挥气象科技在农村规划与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为现代农村的建设、村镇布局、城镇规划和区域开发提供支撑;要发挥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优势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坡耕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蚕业的意义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三峡库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和无霜期长、雨量多的特点,提出建设水土保持一的重要性、可行性及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农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于促进河南经济腾飞,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从源头上切实解决农村问题,取缔不均衡的发展模式,将农村纳入城乡协同发展的体系中来,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在此背景下展开,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取得了宝贵经验,也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分析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国家对环境维护和乡村地区建设更加重视,这也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马克思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现状,详细讨论落实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蚕业主体已经发生分化演变,改变了蚕业技术的应用环境,蚕业技术体系出现演替变化过程。应用"非技术性因素"主导解决的方法,依托现有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遵循市场主导原则,主动引导蚕业主体分化演变进程,在传统精细式蚕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蚕业技术体系的中间承载转换作用,解决技术适合性、技术配套性和生态效能市场协同性等问题。以桑树年生物合成总干物利用率作为蚕业技术体系内涵性生态效能的衡量指标,建立蚕桑资源物质生产利用模式、资源物质回流利用模式和未利用资源物质排放物减控治理模式,蚕业生态效率由3.1%提高到76.8%,形成了蚕业主体分化后构建生态蚕业体系的实用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同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为此必须做好土地规划,节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使美好乡村充满活力;村容整洁宜人,基础设施完备,让村民生活舒心。如果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不以生态文明为前提,美好乡村建设将重蹈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相伴生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突出了新时代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联系.主要分析武陵山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加强生态宜居村庄建设管理、加强生态产业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长...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广西蚕桑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蚕桑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广西蚕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中国的蚕丝业,是我国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柞蚕生产历经2000多年,桑蚕生产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至今生生不息,自然有其资源配置和经济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维护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