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陵红壤棉区是江西省三大产棉区之一,通过开展丘陵红壤棉区植棉高产栽培探索,从解决丘陵红壤棉区高产“瓶颈”问题着手,分析了“土壤酸板瘦影响丰产架搭建、伏秋高温影响棉株中部结铃、灌溉条件影响棉株秋桃盖顶和密度偏稀影响总成铃数”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注重改土,以肥取胜;合理密植,以密取胜;早播早管,以早取胜;治虫防旱,以管取胜”的植棉高产途径,供广大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县丘陵红壤植棉条件具有四大特点: 一、植棉面积大:全县12万亩棉花,其中近10万亩是丘陵红壤棉田,占总植棉面积的80%以上。有4个万亩以上的重点产棉公社,均属丘陵红壤地区。这4个公社近10年来植棉面积6.47万亩,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4.
都昌县万户乡塘美村棉农李咸龙,是我县丘陵红壤棉区典型的棉花高产户。植棉面积0.28ha,由于不断总结创新,大胆引用先进技术,91、92连续两年皮棉单产突破3000kg/ha 大关,创造了我县棉花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5.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6.
新建县观咀乡属红壤丘陵地区。其中有着传统植棉习惯的程家山,历年植棉面积均在千亩左右,且较为集中连片。但由于深受着土壤酸、板、旱、瘦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上传统植棉方式的束缚,棉花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1984至1989年,平均亩产皮棉仅有25.41公斤。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90年,组织了县、乡两级共11人参加的“红壤丘陵旱地棉  相似文献   

7.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8.
都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集中产棉区。由于种棉多年,棉区干群积累了一定的植棉经验。1966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就达72斤,有两个百斤公社,五十个百斤以上皮棉大队,四个生产队超过双百厅。但从1967年到1978年,除了1972年上升到76斤以外,其余十多年单产都在50—60斤之间徘徊,最低的1978年,单产只有37斤。近三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了全省科学大会精神,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产量又开始回升。1979年单产54斤,1980年达到69斤,今年全县植棉10.0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75—78斤,单产超历史,总产第二位。都昌县忽上忽下的植棉历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丘陵棉区棉花生产要快上,必须抓住丘陵地区的特点,认真解决低产变高产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安县石脑乡地处红壤丘陵,是个以水稻为主的粮棉兼作地区。这个乡自1956年以来,年年植棉八千至一万亩,但单位面积产量仍在二十多公斤徘徊,198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关怀下,省农业厅和县、乡政府三级派人组成棉花技术指导联合工作组到该乡蹲点,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使粮棉油都获得了丰收,特别是万亩棉花过五十公斤再高产,改变了人们认为红壤不宜种棉,不宜高产的看法。全乡1982年播种棉花10000亩,总产皮棉450吨,比1981年244.5吨增长84%,亩产45公斤,每亩纯增皮棉25公斤,增长1.20倍。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乡12个村,有3个村超  相似文献   

10.
我县植棉历史悠久,从60年代至今,常年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左右,是全省丘陵植棉大县。60年代周溪公社的虬门大队,70年代的万户大队,棉花单产水平居全省之首。80年代初全县棉花单产过50公斤,总产6.5千吨,被誉为全省丘陵红壤棉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1977年全省棉花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丰收。更为可喜的是在原来单产偏低的红壤丘陵棉区,涌现了一批亩产皮棉两百斤左右的的高产典型和高产单位。如波阳县棉种场科研队24亩,平均亩产204斤;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九生产队43亩。亩产196斤;共大总校1.5亩高产试验田,亩产260斤;瑞昌大桥公社农科所2.17亩,亩产皮棉207.2斤。这些高产单位的栽培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能针对红壤丘陵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创造了比较一致的成功经验。一、高产抓基础,功夫过得硬丘陵红壤,酸重土板,耕性差,肥力  相似文献   

12.
南峰公社地处鄱阳湖北岸,全社15,879人,耕地面积18,000亩,其中水田6,800亩,旱地11,200亩。水田种植双季稻,旱地棉、麦(油)两熟。一九八一年全社一万亩棉花,全部种在岗地上,土壤属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是典型的酸、粘、瘦、板的丘陵红壤。一九五四年大面积植棉以来,单产一直很低,近年来由于水利条件的改善,棉花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是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亩产还是在60—70斤上下徘徊。近两年来,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大力开展领导、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创造了一套适合本社自然经济条件的“三抓”,“三保”,“争三桃”,丘陵红壤创高产的棉花生产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由低产变高产的新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发展棉花生产,1989年在开发的红壤山地首次试种了177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30公斤,高产的50~60公斤,如琅琚乡在红壤山地种植的5.8亩棉花,平均亩产57公斤,比水田平均亩产54公斤增产3公斤,而且投工、投肥、投药少。在红壤山地植棉有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14.
棉花省肥高产栽培技术是我所经过三年摸索省肥高产途径,二年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和一年生产示范而成。1977~1978年在所内小面积试验,其中77~78年试验田面积1.02亩,亩产皮棉分别为210.2,216.6斤,79年1.42亩,亩产271.8斤,80年2.62亩,亩产207斤,81年2.02亩,亩产216.1斤。从82年起,将所内小面积科研试验成果拿到玉山县四类型棉田中去进行验证,作大田生产示范,两年都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充分证明这一省肥高产植棉技术,在我区丘陵红壤水稻土田是适用的,是可以大大提高氮肥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刘极灿副厅长在全省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编者按:1995年9月23~24日由省棉办组织棉花专家考察组及各市、县领导对我省都昌县实施棉花“矮、密、早’试验示范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借鉴新疆的植棉经验,对我省60%以上的丘陵红壤低...  相似文献   

16.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7.
在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以后,我家在红壤丘陵梯形地上植棉,连年获得高产。一九八二年植棉3.2亩,亩产皮棉244.7斤,总产783斤。八三年植棉2.4亩,在前期多雨、中后期久旱的特大灾年又获亩产皮棉265斤、总产636斤的可喜收成,单产比去年增加20.3斤,增产10.8%。回顾栽培经过,由于八三年天气很不正常,给棉花生产带来不少困难,一是前期暴雨多,气温低,保苗争蕾难,苗床死苗50%以上,现蕾至初花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仍然继续大雨和暴雨,造成水肥碰头,棉株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蕾花大量脱落,使至盛花期不盛花,中下部座桃少。二是中后期旱情严重,自7月16日转  相似文献   

18.
我省红壤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利用红壤植棉,在我省棉花生产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全省170万亩棉田,约有60%左右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红壤棉田,由于具有酸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及矿物质养分缺乏、土壤粘度大、易板结和抗旱能力差的四大弊病,加之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以致造成我省红壤低产棉田面积过大。因此,红、黄壤丘陵是否宜棉的问题再次被  相似文献   

19.
我场位于赣东北低丘陵红壤区,花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000亩左右,但单产却长期徘徊于150公斤上下。为使我场花生单产有较大的提高,1985~1989年在全场普及推广了花生五改一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89年全场3908亩花生,平均单产205公斤,创本场历史最高纪录,并出现了一大批亩产超过300公斤的队,超350公斤的高产片,其中1.67亩高产试验示范田,经鹰潭市科委等单位验收,荚果产量417公斤,创造了我省低丘陵红壤花生单产的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植棉150万亩左右,棉田多分布在红壤丘陵和沿江及波阳湖洲地,种植制度较为复杂,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发展棉花生产、立足抗灾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本棉区的耕作改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