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倍数体桑树花粉粒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利红  焦峰 《北方蚕业》1998,19(3):9-10
通过对不同倍数林桑树花粉粒的观察与研究,发现成熟的花粉拉一般具有2—3个萌发孔,偶有4—5个萌发孔,花粉粒的大小与桑树染色体的倍数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三种驼绒藜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骆绒藜、驼绒藜和内蒙驼绒藜18种供试材料花粉粒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共 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或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三咱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上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简便快速的染色方法分析了32份市售蜂花粉,其外部结构显示清晰。方法包括用乙醚处理花粉粒,除去花粉壁上的脂类物质,然后在水溶液中分散,用水合氯醛处理,用甘油甲基绿染色。这种方法不损伤细胞内壁或相关外形,这点同额尔特曼法相似,但是额尔特曼法看不到杂质,而且这个灵活的方法能让花粉粒循环转动。  相似文献   

4.
桑树品种间花粉粒数日的多少,在我国的文献资料上未见过报导。在杂交育种、花粉母细胞的培养、单倍体育种和生理学的研究中,往往需要测定花药内花粉粒的数目。为此,选择我国几个主要蚕区,主要桑品种间花药内花粉粒的数目作了调查,方法步骤及结果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花粉粒与蚕微粒子孢子相似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新发现的玉米(?)花粉粒与家蚕微粒子孢子的相同理化性作了初步观察.玉米(?)花粉粒不仅外观形态同微粒子孢子相似,而且具有多种相似的理化性.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10种供试材料花粉粒形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形或近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3种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径,外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华北驼绒藜、驼绒藜和内蒙古驼绒藜10种供试材料花粉粒形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形或近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3种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径。外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浅谈花粉破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粉有一层坚硬的外壳,在应用前,此外壳是否需要破?至今众说纷云.要知其晓,首先要了解一下花粉粒,花粉粒的形状大体分为园形、扁圆形、椭园形、三角形等等.花粉粒的直径最小的只有10μm,个别大的(如南瓜花粉)有200μm,一般在40~50μm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川桑(M.notabilis C.k.Schn,)茎尖为材料,用去壁低渗法,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数鉴定。发现该桑:1、体细胞染色体为14。2、花粉经悬滴培养后,全不发芽。3、花粉粒直径为15u,大大小于二倍体桑花粉粒(22.5u)和多倍体桑花粉粒(27.5~30.0u)。  相似文献   

10.
花粉的成分和保存花粉粒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据分析一个成熟的活性花粉粒含有3—15%水分,10—35%蛋白质,3—8%淀粉和5—20%脂肪。大部分的花粉粒有一个厚的外壳组成孢(子)花(粉)质。活性细胞质含有维生素、生长物质、氨基酸和色素。与许多食物比较,花粉含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花粉所含维生素B_5跟牛排一样  相似文献   

11.
宛涛  崔志明 《草地学报》1995,3(3):243-24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古10种优良栽培牧草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其表面性状作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这些牧草之间,花粉形态由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控制和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科局的种间,花粉形态的差别主要是在花粉粒的大小及表面纹饰的细微性状上;而不同科的同种之间,其花粉形态在形状、轮廓、大小、萌发器官和表面纹饰等性状上,差异尤显突出。这些特点均可为优良栽培牧草的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析和草地植物分类等各项工作提供抱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西部荒漠区九种珍稀濒危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宛涛  燕玲 《草地学报》1999,7(2):129-135
本文描述了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区七科九种珍稀濒危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共 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在光镜下确定花粉形状、赤道面观和极面观的形态以及萌发器官类型和数量,而花粉的外壁纹饰细微结构则不明显。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外壁纹饰非常清晰,同时亦表明九种植物为一个较为自然的类群,在属(种)之间共 形态的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贺兰山山地疏林草原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等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 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 粉的外壁纹饰非常清晰,萌发器官类型鉴定准确。同时表明这10种归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花粉形态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佟莉蓉  王娟  宋雨  倪顺刚 《草地学报》2021,29(3):457-464
为揭示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花粉的育性并为其花粉活力检测提供一种高效方法,本试验以达乌里胡枝子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采样时间、温度、光照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适宜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方为20 g·L-1蔗糖+ 40 mg·L-1硼酸+ 80 mg·L-1氯化钙,最佳镜检时间为6 h,最适采样时间为中午12:00,最适培养条件为黑暗条件下25℃,最适贮藏温度为—20℃。本试验表明,达乌里胡枝子花粉总体上活力较高,花粉离体液体培养是一种高效、简单、快捷、可靠的检测方法,但在培养条件的选择上应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试验采用玻片捕获法测定了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种群花粉密度的日变化及不同风速条件下花粉散布格局。结果表明,开花时间集中在上午06:00-08:00和下午15:30-19:00,其中16:00-18:00花粉散布数量最多。无风(风速<1 km/h)及一级风(风速1~5 km/h)条件下,花粉主要散布在花粉源周围5 m内;三级风(风速12~19 km/h)条件下,可在距离花粉源21 m处捕捉到花粉。在花粉散布的主要范围内,扁穗牛鞭草植株基本上来源于同一基株,同株异花授粉现象不可避免。花粉散布特性与专性远交繁育系统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其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对处于盛花期的冷蒿进行24h内3维空间花粉传播动态进行监测。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花粉数量总体在减少,花粉水平传播的最大有效距离大于300cm;随着垂直高度的增加,传播花粉粒的数量亦在减少,花粉粒大部分集中在0-40cm高度层面上,其垂直传播的有效高度大于100cm。在11∶00-13∶00左右花粉的捕获量达到了24h中的最大值;冷蒿花粉传播受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花粉的组分十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及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本文对采用不同工艺所制取的花粉制品用于临床,由机体对药物的综合效应来反映药品的疗效,由此来推断工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用SR法制作的B型片,其疗效明显优于用WA法制作的A型片。  相似文献   

18.
张雅欣  彭及忠 《蜜蜂杂志》2010,30(11):10-15
随着保健养生的意识的增强,人们于利用蜜蜂相关产品的基础上,逐渐地了解且接触并开始应用蜂花粉。蜂花粉中的多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可减少人体被自由基攻击。蜂花粉的成分及香气亦会因花粉来源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将针对常见的几种蜂花粉产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并比较之间的差异性。在此分别针对油菜花粉、花莲百草花粉、蒲盐花粉、茶花粉、松花粉、含羞草花粉、云林百草花粉等7种不同蜂花粉产品进行抗氧化测试包含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氢氧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抑制亚麻油酸能力及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方法测试,并分析其总蛋白质含量及总酚类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蜂花粉产品因花粉源、制程或加工不同,总酚类含量即不同,进而影响了抗氧化活性之表现。其中以油菜花粉、花莲百草花粉及蒲盐花粉于多项抗氧化能力测定下,具有较佳之抗氧化性效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7个泡核桃主栽品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1300倍下观察花粉粒形态,9000倍观察萌发孔和外壁纹饰。结果表明,7种泡核桃品种均属单粒花粉,花粉形态一致,为近球形,表面布有萌发孔,外壁纹饰为颗粒状雕纹,与同科同属新疆栽培的普通核桃形态相似,与同科不同属的山核桃形态存在很大差异,且不同泡核桃品种间的花粉和萌发孔大小等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以此可作为泡核桃品种鉴定、划分和判断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首次详细报道了蚕茧草的异型花柱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其雄蕊、柱头高度有二型性外,其花瓣大小、柱头形态、花粉粒大小、数量和种子质量也表现出明显的二态性。与短柱花相比,长柱花有较大的花瓣,其柱头有稀而高的柱头突起,其花药产生较多而直径较小的花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长、短柱花的种子均卵形,无喙突,具有拟脑状纹饰;长、短柱花的花粉均为球形,具散孔,孔近圆形,边缘不规则,通过其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的观察,可将其划分为春蓼组。野外调查发现蚂蚁常常是其访花者。通过对其野生居群的型比调查发现在野外蚕茧草往往为单型居群,并通过对不同居群座果率的统计发现长柱花的结实率较大。根据其繁育系统特征,对其传粉适应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