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接种法对2011年在贵州5个典型气候区代表性植烟县采集分离的25株烟草赤星病菌进行了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致病力,根据接种后的病情指数大小可将致病力分为强、较强、中、弱4种类型,不同菌株对烤烟K326叶片的致病力差异明显,其中,强致病力2株,较强致病力2株,中等致病力10株,弱致病力8株,未发现无致病力菌株,大部分菌株致病力居中;不同山地气候区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区域致病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重庆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培养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重庆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13个代表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在PDA平板上对其培养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3株表现较强的致病力.病指为68.6、63.2和61.8;2株表现中等致病力,病指为57.0和55.6;1株表现较弱致病力,病指为22.9;5株表现弱致病力.病指为4.9、5.6、9.7、14.6和4.8;不致病的有2株,病指为0,未发现有强致病力菌株。通过不同菌株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以及病菌来源说明,病菌对离体叶片的穿透生长能力与致病力有一定的一致趋势;在不同的烟区中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同一烟区中也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在培养性状上.13个代表菌株同以往报道的相一致.菌株致病力的强弱与其生长量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云南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39种分别接种到感病品种RG17上,在保湿培养箱中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病菌不同菌株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有6株,病指为60 ̄95,最高的两个菌株为97Aa0.03和98Aa612,病指分别为95.0和94.4%,致病力中等的菌株有8株,病指为15 ̄47.5;致病力弱的菌株有15株,病指在10以下,还有10个菌株不致病。病  相似文献   

4.
烟草赤星病不同菌株致病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离体叶片鉴定品种抗病性时点滴法优于喷雾法.从来源不同的11个烟草赤星病菌株中筛选出致病力最强的A4菌株,鉴别出几个烟草品种抗病性由强到弱的顺位为净叶黄>晒烟9号>风林一号>G80>Nc89>K326.提出了烟草赤星病菌存在生理小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体叶片悬滴法,将从云南烟区采集、分离的烟草赤星病菌39株分别接种到感病品种RG17上,在保湿培养箱中测定其致病力.结果表明,病菌不同菌株致病力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致病力强的菌株有6株,病指为60~95,最高的两个菌株为97Aa0.03和98Aa612,病指分别为95.0和94.4;致病力中等的菌株有8株,病指为15~47.5;致病力弱的菌株有15株,病指在10以下;还有10个菌株不致病.病菌来源说明,在不同的烟区中都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大理、楚雄两烟区分离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低;昆明菌株致病力很不均衡;玉溪、红河、曲靖菌株致病力较均衡,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均出现.在同一地块的同一烟株上也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烟草赤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病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烟草赤星病斑上分离得到14株拮抗赤星病菌的微生物,对峙培养发现其中6株对赤星病主要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具不同致病力的6个菌株均具拮抗作用。室内离体叶片悬滴法测定发现其中的AM1、AM2、AM6三株拮抗微生物100倍带菌培养液对赤星病的防效均达100%。平皿测定发现AM6 100倍带菌培养液对强致病力病菌的抑制作用为100%,其灭菌滤液的抑制效果为81.8%。其抑菌机理主要是产生拮抗物质,显微镜观察表明AM6能使病菌孢子和菌丝畸变,细胞壁破裂,原生质泄露。  相似文献   

7.
从烟草叶片上分离到的细菌Ata 28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测定其对不同致病力的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 Keissler)均有拮抗作用,抑菌带的宽度达8.4 mm;在温室中进一步进行盆栽控病试验,防治效果为75.8%.无菌滤液试验表明,拮抗菌Ata 28的无菌滤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从烟草叶片上分离到的细菌Ata 28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测定其对不同致病力的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均有拮抗作用,抑菌带的宽度达8.4 mm;在温室中进一步进行盆栽控病试验,防治效果为75.8%.无菌滤液试验表明,拮抗菌Ata 28的无菌滤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烟草赤星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内(温度25─28℃,湿度80%─90%),将烟草赤星病菌接种于离体叶片上,培养6-9天后,离体叶片的发病率及病级与其植株水平上对赤星病菌的抗性表现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该方法能反映烟草在田间病圃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可用于对烟草赤星病抗性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对烟草青枯病苗期抗性鉴定接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烟草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接种烟草叶片后的发病情况,结果是同一烟草品种的叶片接种不同浓度的青枯菌株,随着浓度增高而症状加重。烟草苗龄对发病存在影响,苗龄越大发病越轻。不同品种之间的症状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温度是发病的关键因素,高温发病重,低温发病轻或不发病。在相同条件下,离体叶片接种比非离体叶片接种症状表现重、其中小龄叶又比大龄叶发病重。离体叶片注射接种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省常德、益阳两地的196个油菜菌核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它们的致病力,发现两地区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明显分化。运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19个弱致病力菌的ds RNA,其中3个菌株含有ds RNA,菌株CY019菌丝稀疏,菌核量少。进一步利用尖端脱毒获得不含ds RNA的菌株CY019VF,通过活体茎秆接种,发现其致病力得到恢复,表明CY019致病力下降可能与其所携带的ds RNA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青稞幼苗离体叶片为试材,在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水杨酸处理对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离体青稞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MDA和脯氨酸含量升高。用800 mg/L的水杨酸处理可延缓离体青稞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抑制MDA、脯氨酸含量的上升。表明水杨酸降低了离体青稞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了离体青稞叶片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桑细菌性疫病病原菌(P.syringae p.v.mori)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及其对桑苗不同部位和豆科不同植物致病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桑疫病菌不同菌株对桑苗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菌株对桑苗的致病性与其地区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但益都菌株(Pm1,Pm5)对豆科植物的致病性显著高于泰安菌株(Pm31,Pm35)。桑疫病菌对桑苗不同部位及对豆科不同种植物的致病性也不同。其对桑苗顶端及上部的致病能力较强;对绿豆、芸豆、菜豆的致病性较强,而对黄豆、黑豆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安徽省棉铃疫病菌(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若干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地区的棉铃疫病菌生长速率和对棉苗的致病力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甚至采自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上述性状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XC-6生长速率、对棉苗的致病力、菌落形态及同宗配合遗传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速率和对棉苗的致病力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不能稳定遗传,但菌落形态和同宗配合特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能稳定遗传,提示上述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的遗传和变异特性可能与菌株长期自交和种内杂交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筛选出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NB12、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SD7、卡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katrae)NB20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能力,以及在离体叶片、苗期和分蘖盛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NB12和SD7两菌株用利福平(Rif)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到抗300 μg/mL Rif 的抗药性菌株用于定殖试验;水稻离体叶片试验用5 mm菌丝块接种,苗期和分蘖盛期试验用带菌谷粒接种。【结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SD7和NB12菌株在水稻叶片上能以较高密度定殖,第20天仍能检测到106 CFU/g的标记菌株,且10 d后在新生叶片中也可检测到标记菌株。在离体叶片试验中,NB12、SD7和NB20发酵菌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1.3%,90.0% 和54.4%,前2个菌株的防效显著高于40 μg/mL的井冈霉素(77.5%)。3个菌株对苗期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菌液防效依次为59.91%,53.73%和38.47%,其无菌滤液也有一定防效。3个菌株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表现较好的NB12发酵菌液和SD7发酵菌液防效也只有17.6%和24.0%,低于井冈霉素的防效(32.9%)。试验中发现,3个菌株的混合处理并没有提高防治效果,反而降低了防效。【结论】NB12和SD7两菌株对水稻离体叶片和苗期纹枯病表现了良好的生防能力,其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番茄灰霉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目前山东省番茄灰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012年2~3月间采自山东省11个番茄主产区的22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均可引起供试番茄叶片发病,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且菌株间致病力与菌株地理来源并无相关性。同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菌株的生长速率,并进行了菌株致病力与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生长速率与致病力之间呈中等强度水平的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引起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MeJA在甜叶菊响应链格孢菌过程中的作用,为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的发病甜叶菊植株的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7个致病菌株ST1-ST7的r DNA-ITS区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链格孢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利用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甜叶菊叶片上的萌发状态及侵入叶片的方式。通过向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外源添加MeJA分析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MeJA并接种链格孢菌,观察叶片对链格孢菌的抗性;采用q PCR方法分析JA通路相关基因在甜叶菊叶片接种链格孢菌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甜叶菊发病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近圆形等径辐射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不同程度的灰黑色,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多为近球形、倒棒状或倒梨形,大小为(20.5—45.5)×(6.5—16.0)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甜叶菊离体叶片上,发现7个菌株对甜叶菊叶片致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ST2、ST3和ST7 3个菌株侵染叶片后病斑扩展速度快,致病力较强。3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的r DNA-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69、570和570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ST2、ST3与菌株KY814634.1、DQ491089.1等(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sp.,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100%,ST7与菌株HQ402558.1(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对接种细极链格孢ST7分生孢子的甜叶菊叶片台盼蓝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可以从孢子的头部、侧面、尾部多个位置萌发,从叶片的气孔和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内。外源施加浓度高于200μ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100μmol·L~(-1)的MeJA后接种细极链格孢,病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表明MeJA可增强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JA通路相关基因LOX3和JAR1在甜叶菊接种细极链格孢后上调表达,JAZ1和JAZ4反之下调表达,表明JA通路参与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响应。【结论】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褐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丝可以从叶片的气孔以及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表皮细胞。外源施加MeJA能够有效增强甜叶菊叶片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在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三省份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葡萄霜霉菌进行分离共获得11个菌株,在选定的8个葡萄品种上进行了致病型测定。经叶盘漂浮法与脱叶法比较,证明脱叶法更适合霜霉菌致病型的测定。确定了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方法,将河北、河南和山西的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型分为两大类,为其他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科学防治葡萄霜霉病和搞好葡萄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