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810-6812
巴人和楚人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及其支流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早期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形成与演变留下了巴楚民族及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其民族与文化关系的梳理,试图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早期居住形态形成、演变之内在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管见。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18-219
少数民族地区人居环境的改造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居住及景观美化、促进其相关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农民从文化旅游获益,使外出劳动力减少,同时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会自觉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民族特用蔬菜资源文化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云南少数民族特用蔬菜文化进行调查.首次报道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蔬菜28种,分别属于20科.发现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或具有一定时空距离时,其选择的蔬菜种类利用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及传统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各种文化交流在加速,必然带来民族文化变迁与融合。只有解决这一矛盾,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文化自觉理论是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相对论认为,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与其特殊的环境相适应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绝对的、普遍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不能以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另一种文化中的行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每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成都凝聚了民族自己的特殊智慧,文化无先进和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那么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先进和后进之分,但都应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6.
朱永梅  陈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30-15031
藏区是藏民族集中居住的区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四川、云南4省的10个藏族自治州和2个藏族自治县,长期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羌族等许多民族,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国家稳定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在非均衡模式下,当前藏区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事业,如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社区建设、旅游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区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藏区居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包容性增长策略,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文化建设投入,采用藏区居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推动藏区文化的演进,保障藏区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7.
浅析居住区绿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玲  邹志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143-145,149
本文通过介绍居住区绿地文化脉络地形成,试图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居住绿地景观,并对建设具有融合性和开放性的居住环境新景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2-103
在很多特色乡镇,民族文化是旅游的发展动力,通过城镇化的进行,推动特色乡镇的旅游发展。分析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兴蒙乡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课程民族性是指民族特性与民族特点反映在课程上的特性,通过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意识两方面进行传承。课程民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是传递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内容的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存在。课程的民族特点是民族教育使命完成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凸显课程的民族性,要通过优化课程资源、利用隐性课程和建立地方课程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程森  温震军 《古今农业》2007,(4):97-104
清代山西乡村集居型聚落集中于山西中部、南部和东南部河谷盆地,以阶状、带状和围墙状聚落形状为多;山西北部、东南部和西部山地、黄土丘陵地带,聚落多以小规模散居型聚落为主。清代山西乡村聚落主要有窑洞、茅草屋、砖瓦房、木屋和石屋等住宅形式,以窑洞分布最为普遍,受乡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清代山西乡村民众的住宅总体上较为简陋。  相似文献   

12.
陈希  徐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04-12305
介绍了实行居住区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植物配置与水景配置的可持续化,提出了解决水体可持续化发展问题的对策,强调要从管理方面保持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哈尔滨市新建住宅小区质量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理论,提出了住宅工程中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白族民居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文化传承性及其民族特性,它在选址设计、建材选用、装饰图案等方面蕴藏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建筑文化观.在当今中国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借鉴当地民族民居中蕴含的生态建筑文化,对避免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千村同一”甚而“媚俗建筑”、“短命建筑”等的出现,对突出地方生态建筑特色、提升建筑效益及文化含量、创建特色生态旅游村镇和宜居城市、传承民族民居生态建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现行政策下,中小套型住宅成为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主流产品.文章以人体工程学为依据、以满足基本行为单元需求且兼顾一定舒适性为原则,研究了中小套型住宅的厨房、卫生间的空间,并提出了适宜的尺度、面积.  相似文献   

16.
李星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158-6160
以实例分析为主,从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生活方式等6个方面阐述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为今后民族特色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明  孙庆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1-12994
运用生态旅游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对目前大量兴起的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介绍黄土高原窑居聚落的现状入手,总结了窑居度假村的类型,即依托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较高的历史窑洞民居形成的旅游度假区;以原汁原味的窑洞民居及风土人情为特色开发的窑洞度假村;体现黄土高原民居特色的窑洞宾馆,并以洛川黄土风情度假村、三门峡庙上村民俗度假村、延安杨家岭石窑宾馆为例,详细分析了窑居度假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窑居度假村的开发原则与对策,强调应明确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开发的方向,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原则与责任性原则。最后指出黄土高原窑居度假村的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并发展传统窑居聚落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西峰区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前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靠崖式和胡同式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后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通透性较好;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靠崖式废弃窑洞宅基地高于胡同式窑洞宅基地,0~60 cm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张瑞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85-4585,4595
阐释了生态居住区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和原则,并对其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浅要分析了生态居住区建设面临的窘境,强调指出建设真正的生态居住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寒冷地区的某居住建筑外墙节能技术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和计算提出待选节能改造方案,并运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DeST-h进行模拟计算,选择并确定节能改造方案.对住宅外墙节能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