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  陈美丽 《茶叶通讯》2011,38(1):14-16,20
自然环境是名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本文分别阐述了气候和土壤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名茶品质的影响,提出加强长兴紫笋茶自然环境因子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桂平市西山是全国七大著名西山之一,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石魔五景见胜,西山茶自唐朝御史李明远开始种植,有一千多年历史,由于茶树栽植在海拔800m以上的坡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西山茶历年按僧尼传统工艺制作,其做工精细,条索匀称略显毫,用烧开的乳泉水冲之,汤色裴绿清澈,滋味醇厚甘腴,幽香芬芳,饮后齿颊留香,沁人心脾。“香甘适口殊无涩,澹永如僧更可亲”。(万一尼《试西山棋盘石茶》诗)。这就是西山茶的真实写照。西山茶在清朝被列为全国二十四只名茶之一,历史上曾为贡品,清光绪[浔州志]写道:“西山茶以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4.
龚永新 《茶叶》2015,41(1):34-37
茶文化产业是本世纪出现的产业新概念。作者从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与完善入手,就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前提、茶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分类、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与实践以及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红缨 《茶叶》2006,32(3):176-178
本文从教育需求角度对茶艺定义和范畴进行论证界定,概括了茶艺由研究对象、精神核心、基本元素、表现形式、价值目标等内容组成的定义,并就茶艺的思想性、艺术性、制度性、技能性等内容范畴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茶艺在茶文化学中的价值地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周密  李耀 《茶叶》2016,(2):103-107
茶文化从中国传入欧洲,由欧洲传到北美,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了多样的茶文化亚类。本文从不同文化背景视角研究亚洲、欧洲及北美文化背景群体对茶文化感知的特征及异同,并通过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对茶文化传播趋势的预测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白云峰 《茶叶》2000,26(2):74-74
名茶评比对推动我国名茶发展的成绩,应予肯定.但是,近年来名茶评比频繁,其中有的评比活动,缺乏科学、规范,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8.
名茶艺术美的鉴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永新 《茶叶》2007,33(4):243-245
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名茶不仅是将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其中的物品,而且就它的利用过程来说,都无不体现出艺术美的内涵及特征。因此,对名茶艺术美的鉴赏包括作为具有艺术性质产品的名茶、名茶的沏泡艺术以及名茶的品饮艺术。  相似文献   

9.
白化茶种质资源的分类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化茶(albino tea),史称白茶,或白叶茶,现代也称珍稀白茶,是比较珍稀的茶树种质资源,我国自唐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出产,被发现并保持利用至今的品种也有300余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刘彦才 《茶叶》2000,26(4):190-192
本文总结分析了建设茶叶名县的有利因素;着重提出了建设茶叶名县的五项对策,即实施龙头带动、开发精品名牌、优化资源结构、拓展市场空间和突出技术创新;最后阐述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江涛 《茶叶通讯》2007,34(1):37-39
随着名优绿茶国内外市场分额不断扩大,名优绿茶加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完善。本文就实际工作中机制名优毛尖绿茶的加工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