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梯度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EclipseXDB-C18(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89 nm,对加兰他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兰他敏在该色谱条件下与其他组分均能有效分离,符合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微波和超声提取石蒜中加兰他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加兰他敏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的差异.采用微波提取和超声提取红花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分别为0.248 mg/g和0.274 mg/g.采用微波提取和超声提取黄花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分别为0.249 mg/g和0.282 mg/g.红花石蒜和黄花石蒜中的加兰他敏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利用超声处理对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变化,为忽地笑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100%自然光、50%遮荫和85%遮荫条件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3种不同光强下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均表现为:50%遮荫>85%遮荫>100%自然光,其中在50%遮荫条件下其含量均最高,与100%自然光的相比,分别提高了35.88%和20.56%,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稳定性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HPLC法测定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效果好,稳定性强,方法可靠;适度遮荫(如50%遮荫)可以提高忽地笑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含量。忽地笑适宜在一定遮荫环境下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和克隆黄花石蒜加兰他敏相关基因。方法采用mRNA 差异显示法(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DD-PCR), 对7 月份黄花石蒜产加兰他敏含量最高的部位花蕊和含量最低的部位花葶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的研 究,筛选其差异片段,再对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黄花石蒜花蕊和花葶中存 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差异条带44 条,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确认其中2 个条带与黄花石蒜加兰他敏合成 相关,另一条可能与加兰他敏运输代谢调控有关。结论通过DD-PCR 得到的3 个同源序列为研究黄花石蒜中加兰他 敏的合成途径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韭莲组培苗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小鳞茎增殖培养基:MS+6-BA O.5 mg/L+NAA 1.5 mg/L+蔗糖50 g/L.将诱导得到的小鳞茎苗转入添加了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1/2MS培养基上,得到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蔗糖15 g/L,移栽成活率100%.利用RP-HPLC法测定组培苗和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韭莲组培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04.83μg/g,98.7μg/g;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舍量分别为225.36 μg/g,63.72 μg/g.组培苗鳞茎中加兰他敏的含量是野生苗鳞茎的1.55倍.  相似文献   

6.
以韭莲组培苗鳞茎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小鳞茎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NAA1.5mg/L+蔗糖50g/L.将诱导得到的小鳞茎苗转入添加了不同激素和蔗糖浓度的1/ZMS培养基上,得到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蔗糖15g/L,移栽成活率100%.利用RP—HPLC法测定组培苗和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韭莲组培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04.83μg/g,98.7μg/g;野生苗鳞茎中石蒜碱和加兰他敏的含量分别为225.36μg/g,63.72μg/g.组培苗鳞茎中加兰他敏的含量是野生苗鳞茎的1.55倍.  相似文献   

7.
8.
以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鳞茎为材料,采用热回流法提取石蒜鳞茎中的加兰他敏,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及水平对加兰他敏提取率的影响,采用一步碱化母液用不同溶剂苹取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离制备.结果显示:在料液比1:10,95%乙醇,85℃下提取2次,每次2 h,加兰他敏的提取率可达81.12%,碱化苹取率可达77%,HPLC可制备纯度为92.52%的加兰他敏,其收率为50.8%.  相似文献   

9.
加兰他敏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药物,但研究发现,植物中加兰他敏含量极少,故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加兰他敏的合成研究。迄今为止,研究工作者已提出多种加兰他敏化学合成策略,但因其化学合成方法存在产率低、成本高、步骤复杂等诸多缺陷,不利于投入实际生产,探索其生物合成途径是目前最有效替代办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加兰他敏合成的相关研究,且着重介绍了其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研究进展,并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红花石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双鳞片法切割红花石蒜鳞茎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以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不同浓度配伍,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和不同激素浓度对小植株诱导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0.1%升汞溶液浸泡石蒜鳞茎10~15min消毒效果最好;MS+2mg/L 6-BA+0.2mg/L NAA是小植株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NAA 2mg/L+6-BA2mg/L是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2mg/L NAA对于小鳞茎的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EM算法在恒加试验线性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右截尾的EM算法,给出了恒加试验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并结合加速方程得到了产品的寿命估计。相比采用Gibbs抽样的蒙特卡罗贝叶斯方法、指数分布下加速寿命试验的贝叶斯方法和非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统计法,该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准确、更接近实值,且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石蒜(Lycoris radiataHerb.)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囊壁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二核、三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二核等异常现象。减数分裂异常和绒毡层细胞延迟退化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石蒜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蒜属植物为东亚特有属,是一类兼有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的经济植物。对其栽培历史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染色体核型、形态分类、孢粉及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石蒜属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以石蒜盛花期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法研究了培养基组成、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院石蒜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50 g/L蔗糖+10 mg/L硼酸,花粉萌发率达41.07%;石蒜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0℃,可保持生活力达28 d。  相似文献   

16.
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等方式测定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以及Pn日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并且后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光饱和点为1190.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8.2μmol.m-2.s-1;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影响石蒜属植物忽地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片温度(Tl),其次大气CO2浓度(C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最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G s),其次是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 i)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索以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贵州产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鳞茎中生物碱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GC-MS法从两种植物试样中各检出5种生物碱,其中加兰他敏、石蒜胺和石蒜碱同时存在于两植物中,但相对百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黄花石蒜还含有二氢石蒜碱和小星蒜碱,红花石蒜还含有雨石蒜碱和水仙花碱。该方法可有效鉴别这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8.
石蒜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忠平  魏绪英  蔡军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60-1462,1467
介绍了石蒜属植物的资源分布与利用、生长发育特点、繁殖、栽培、花期调控、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等,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石蒜属植物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瑞云  邓传良  杨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60-11760,11763
对石蒜C带的初步研究表明,其染色体2n=33,由T型染色体组成。带纹不丰富,仅第3号和第5号染色体出现带纹。第3号染色体出现的是着丝点带,为线状;第5号染色体出现的是中间带,带纹出现在长臂上,为斑点状。结果表明,石蒜为同源三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