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Б.  ВК  董玉京 《饲料广角》1989,(6):24-27
维生素D_2和D_3 D族维生素包括一系列类似物:D_1、D_2、D_3、D_4等,其结构差异主要在于分子侧链,侧链有微小变化就明显影响抗佝偻病活性。在畜牧业仪VD_2、D_3有实际意义,其余在自然界罕见,并且作用较弱。 VD_2和D_3对哺乳动物机体的活性相同,对于禽类VD_3活性最高,根据对特异维生素D依赖式系钙蛋白含量的测定,雏鸡的D_2活性比D_3低93%,这是因为D_2以萄葡糖醛酸D_2的形式经胆汁排出体外较快。  相似文献   

2.
关于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主要分为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然而至今对其没有统一的结论。研究结果大部分显示维生素D3的效价高于或等于维生素D2的效价,且维生素D3及其代谢产物效价的对比大致为维生素D3≤24,25-二羟基维生素D3[24,25-(OH)2D3]=25,26-二羟基维生素D3[25,26-(OH)2D3]≤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影响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因素有多种,其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关键酶的活性及其反馈调节机制、活性维生素D的结构与维生素D转运蛋白及维生素D受体的亲和性差异等;外在因素主要有试验动物、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光照、维生素D载体等。本文主要从维生素D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的应用形式有维生素D2、D3、25-OHD3和1,25-(OH)2-D3几种形式,其中D3为最常用的形式。25-OH-D3是维生素D 3在肝脏中转化后的一种形式,随后又在肾脏中转化为最终活性形式1,25-(OH)2-D3。作为维生素D3和1,25-(OH)2-D 3的中间产物,25-OH-D3在动物体内活性比维生素D3更高,吸收更有效。1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维生素D通过类似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对动物的许多生物学功能进行调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维持动物体内钙、磷稳恒,保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止钙缺乏症,如软骨病、佝偻病等,这是维生素D最重要的生理功能。2)提高肉品质。维生素D可刺激机体骨钙的动员,并且促进扩流入骨骼肌细胞中,使钙激酶被激活,从而促进肉的嫩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5~66周龄的Ross肉种鸡为试验对象,在无紫外光照射的环境中,检测不同维生素D3摄入量对于母鸡每日产蛋量、孵化率、子代雏鸡初生重、入孵种蛋胚胎发育各阶段死亡率(早期:入孵1~10d;中期:入孵11~15d;后期:入孵16~21d)、蛋重、蛋比重、1日龄雏鸡躯体灰分含量等的影响。母鸡从25~66周龄分别饲喂5个浓度水平的维生素D3(每千克饲料的含量分别为:125IU、250IU、500IU、1000IU和2000IU)。另加一组母鸡在36周前饲喂不添加维生素D3的饲料,36周后开始饲喂添加维生素D34000IU/kg的饲料。预测母鸡每日产蛋量最大值相对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和高峰后分别为1424IU/kg和2804IU/kg。预测孵化率最大值相对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和高峰后分别为1390IU/kg和2708IU/kg。早期胚胎死亡率最小相对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值1288IU/kg,然而高峰后未现显著的影响。胚胎中期死亡率最小相对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和高峰后分别为1130IU/kg和2568IU/kg,以及胚胎后期死亡率最小相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和高峰后分别为1393IU/kg和2756IU/kg。蛋重最大相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1182IU/kg,比重最大相应的维生素D3水平,产蛋高峰期为1337IU/kg,高峰后大于2000IU/kg。1日龄雏鸡躯体灰分含量最大相应的维生素D3水平〉2000IU/kg。27~36周龄的母鸡(每千克饲料提供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0、125、250、500、1000和2000IU)从原始设计试验得到的数据分析显示,肉种鸡母鸡饲料需要维生素D3约1400IU/kg。37~66周龄母鸡的试验,包括提供维生素D3水平0至4000IU/kg的不同饲料,高峰后修正设计得到的数据分析显示,饲料需要维生素D3约2800IU/kg。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D是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除对钙和骨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外,对免疫系统也有重要作用。1,25(OH)2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维生素D3的生物学效应是由维生素D3受体(VDR)介导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都有VDR的表达,这表明,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添加形式对种用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16头18月龄的约克公猪,随机分成2组,2组饲粮中分别含有50μg/kg维生素D3(VD3)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_3),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与VD3组相比:1~16周,25-OHD_3组公猪精子活力和每次射精的有效精子数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第112天,25-OHD_3组血浆钙离子(Ca2+)和雌二醇含量及芳香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精清25-OHD_3、Ca2+、果糖含量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25-OHD_3组芳香化酶、维生素D 25-羟化酶、维生素D 24-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与同等水平VD3相比,种公猪饲粮中添加25-OHD_3能更有效增加血浆维生素D含量,从而改善精子的形态和运动能力,提高公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3添加量对扬州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5~10周龄扬州鹅饲粮维生素D3的适宜添加量。选取300只健康、体重均匀的5周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000 IU/kg的维生素D3极显著提高了10周龄扬州鹅的平均体重(P<0.01),显著提高了5~10周龄扬州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添加维生素D3显著降低了5~10周龄扬州鹅的料重比(P<0.05),并且在维生素D3添加量为2 000 IU/kg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饲粮添加1 000 IU/kg维生素D3显著提高了10周龄扬州鹅的全净膛率(P<0.05),显著降低了腹脂率(P<0.05);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10周龄扬州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心脏指数、肝脏指数和肌胃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3)饲粮添加维生素D3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了10周龄扬州鹅的血清钙含量,维生素D3添加量为2 000 IU/kg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500 IU/kg组(P<0.05),1 000 I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10周龄扬州鹅的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推荐5~10周龄扬州鹅饲粮维生素D3适宜添加量为1 000~2000 IU/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添加水平对1~28日龄蛋雏鸭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饲粮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分为5组(Ⅰ~Ⅴ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鸭。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Ⅰ组(对照组)试鸭饲喂基础饲粮,Ⅱ~Ⅴ组试鸭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220、550、1 000 IU/kg维生素D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饲粮添加550 IU/kg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P<0.05),并显著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添加220、550 IU/kg维生素D可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并显著增强血清SOD和GSH-Px活性及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可提高1~28日龄蛋雏鸭的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综合考虑各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模型估测得出维生素D适宜添加量为512.8~550.0 IU/kg。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除具有调控钙、磷代谢和骨稳态等作用之外,在其他组织中也发挥多种活性作用,如调控免疫系统和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新作用。维生素D受体(VDR)除了在其传统组织如骨、肠道和肾脏中发现以外,还在众多组织中被发现。此外,这些组织中亦含有酶CYP2781,其可使维生素D循环形式25-OH—D3转化生成1,25(OH)2D3。1,25(OH)2D3在非肾组织中的代谢与肾脏不同,且VDR介导的转录活性调控作用也是细胞特异性的,因而维生素D的新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这为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提供了许多新的,临床应用依据,但其非传统作用也受到维生素D传统作用的限制,如高血钙和高尿钙。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_2和D_3 D族维生素有一系列类似物:D_1、D_2、D_3、D_4等。其结构差异主要在于分子侧链,侧链的较小变化就明显影响抗佝偻病活性。在畜牧业中仅VD_2和VD_3有实际意义,其余在自然界罕见,并且作用较弱。 VD_2和VD_3对哺乳动物的活性是相同的,但对禽类VD_3的活性最高。特异VD依赖式系钙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雏鸡VD_2活性比D_3低93%。因为VD_2以葡糖醛酸D_2的形式经胆汁排出体外较快。虽然VD_2和VD_3在猪和母牛等哺乳动物体内的代谢很相似,但至今还没有在家畜饲养中利用廉价的VD_3代替广泛应甩的VD_2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准确测定乳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简化国标方法的前处理过程,建立了乳粉中维生素D2和D3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皂化—正己烷提取—浓缩后,与标准溶液均用正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维生素D2和D3在0.01~0.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μg...  相似文献   

12.
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王茜  方哲  王春吉 《中国饲料》2013,(12):28-30,35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中维生素D的最适添加量。采用单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D,每100 g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D 0、50、100、500、1000、10000 IU(D0、D1、D2、D3、D4、D5组),饲养方斑东风螺幼螺80 d。结果表明:增重率、壳增长率随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添加量为100 IU/100 g时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4、D5组(P<0.05)。维生素D对软体组织总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贝壳的总灰分、钙、磷的含量影响显著。成活率、肥满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受到显著影响。根据生长指标,方斑东风螺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500 IU/100 g,最适添加量为100 IU/100 g。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2 160羽1日龄北京鸭,按4×3两因素设计随机分成12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分别饲喂不同水平的25-羟胆钙化醇(25-OH-D3)(0、35、70、105μg/kg)与维生素D3(2 500、3 000、3 500 IU/kg)的日粮,探讨25-OH-D3在肉鸭日粮中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水平25-OH-D3对北京鸭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105μg/kg较35、70μg/kg显著降低45日龄北京鸭胸肌率(P<0.05);70、105μg/kg 25-OH-D3较35μg/kg显著提高了胫骨磷含量(P<0.05)。添加3 500、3 000 IU/kg维生素D3较2 500 IU/kg显著提高15~35日龄北京鸭日增重(P<0.05);添加3 500 IU/kg维生素D3较3 000、2 500 IU/kg显著提高14、45日龄胫骨钙含量(P<0.05)。25-OH-D3和维生素D3对14日龄胫骨中钙、磷含量和45日龄胫骨磷含量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地交互作用。综合本试验可得出,北京鸭日粮中添加3 000 IU/kg维生素D3和70μg/kg 25-OH-D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的维生素D3水平(0、400、800、1200、1600、2000、3000 IU/kg)及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0、10、20、30、40、50、75μg/kg)对1~14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及25-OH-D3需要量.选取1040只体重基本一致、健康的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3个处理,每处理8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结果表明,维生素D形式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对1~14日龄北京鸭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维生素D缺乏组试验鸭无明显缺乏症.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估测1~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和25-OH-D3的需要量分别为1849.8 IU/kg(P=0.0206)和38.1μg/kg(P=0.0294).  相似文献   

15.
25-羟D3不同添加水平对罗曼父母代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羟D3(Hy—d)是一种维生素D3的新产品,它与目前市场上各厂家销售的维生素D3不同,具有容易吸收,很少受肠道中脂肪和胆汁的影响等特点,是维生素D3的一种半活性产品。它能有效的降低蛋鸡的破蛋率,腿病发病率,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主要作用机理是缩短了普通D3在体内转变为活性D3的步骤。普通D3被家禽或动物采食后,需要在肝脏经羟化作用转变为25-羟D3(Hy—d),25-羟D3经血液运送到肾脏后,在维生素C存在的情况下,转变为1,25-羟D3,1,25-羟D3为维生素D1的活性形式,可调节钙和磷结合蛋白的合成,继而调节钙和磷的吸收、运送及血液钙和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正>调节和控制体内钙代谢的重要物质为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1奶牛体内钙的代谢过程1.1钙在骨骼中的代谢钙在骨骼中有两种存在方式,绝大多数以CaHPO4的形式紧密结合在骨胶原蛋白基质上,一小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骨细胞外液和骨胞内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D对北京鸭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6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720只1日龄健康的Z2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1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配制钙/磷比例分别为0.8/0.4和0.4/0.2的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的维生素D构成试验日粮,维生素D设6个添加水平,分别为0、250、500、1000、2000、3000IU·kg-1,饲养期为14d。结果表明:日粮维生素D水平显著影响北京鸭的日增体质量、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血浆钙含量在维生素D水平达到2000IU·kg-1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北京鸭的血浆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P0.05)。当维生素D水平由500IU·kg-1增加到1000IU·kg-1时,胫骨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继续增加维生素D含量,对胫骨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达到2000IU·kg-1时,胫骨灰分钙含量达到最大值。日粮维生素D水平对胫骨灰分中磷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日粮维生素D水平与钙磷水平均影响北京鸭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胫骨指标。0~14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1000~2000IU·kg-1。  相似文献   

18.
钙和维生素D对生长肉鸡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钙(ca)和维生素D水平对生长肉鸡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2× 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体重相近的4周龄爱拔益加(AA)肉鸡144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含Ca 0.90%、1.15%和维生素D 750、5 000 IU/kg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1)维生素D对胸腺和脾脏指数作用显著(P<0.05),随维生素D添加量的增加免疫功能增强;与0.90%Ca组相比,1.15%Ca组町降低法氏囊指数(P<0.05)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维生素D和Ca的互作显著影响脾脏指数和血清白介素-2(IL-2)(P<0.05),5 000 IU/kg维生素D+0.90%Ca组脾脏指数和IL-2较高;2)随维生素D添加量的增加,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随Ca添加量的增加,生长肉鸡的抗氧化性能降低,且对机体肝脏T-SOD、GSH-Px、T-AOC影响显著(P<0.05);维生索D和Ca的互作对血清和肝脏T-SOD、GSH-Px、MDA影响显著(P<0.05),5 000 IU/kg维生素D+0.90%Ca组在抗氧化方面优势明显.综合分析,5 000 IU/kg维生素D+0.90%Ca组在抗氧化和免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实际生产中在满足生长肉鸡Ca基本需要量的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D添加量对提高生长肉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D3的来源 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化合物是维生素原分子在阳光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这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具有抗佝偻病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即为“胆钙化醇”,也称为维生素D3,它是7-脱氢胆固醇经照射而形成的。另一种活性稍低的物质是麦角固醇,也称为维生素D2,是由麦角钙化醇经照射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索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挑选体质健康、平均体重为(21.7±2.1)g的黄鳝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黄鳝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IU/kg维生素D3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从各组随机选择6尾黄鳝,分别采集其肝胰脏、脾脏、头肾和后肠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D3添加水平对脾脏、后肠和头肾3种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 000 IU/kg组细胞增殖指数(PI)最高,凋亡指数(AI)最低,与对照组和4 000 IU/kg组差异显著(P<0.05)。肝胰脏细胞PI随饲料中维生素D3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以4 000 IU/kg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细胞AI以1 000 IU/kg组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 000 IU/kg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 000 IU/kg维生素D3可降低黄鳝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凋亡,促进脾脏、头肾和后肠细胞增殖,有利于外周淋巴器官生长;饲料中添加4 000 IU/kg维生素D3可致黄鳝外周免疫相关组织细胞增殖受阻,细胞凋亡加快,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