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颗粒红茶切细红茶是一种世界性商品茶,占当今世界1,500万担左右总销售量的94%左右。对品质要求的总趋势是:浓鲜香味,汤色鲜亮的高档细茶;形状趋向于小颗粒,泡出快而水浸出物多;细、片、末、叶茶规格分清;色泽鲜润不枯暗,嫩度和匀净度高,无杂质。  相似文献   

2.
一、品质的组成我国切细红茶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国际市场供应的需要,因此,品质要依国际市场的要求:外形规格分明,色泽鲜润;内质香味鲜浓、持久;着重是茶味鲜爽、浓烈。一般具有正常品质水平的切细红茶,水浸出物为:儿茶多酚类10~20%、茶红素5~11%、茶褐素3~9%、茶黄素0.4~2.0%、氨基酸0.2~0.5%、咖啡碱3~5%、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3.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切细红茶生产发展很快,社队初精制合一的红茶厂如雨后春笋。据统计,一九八一年全省已有年产两百担以上中、小型红茶一百七十多所。年产切细红茶12.8万担,重庆、南川等地做了一些好茶、并出现了高香切细红茶新产品。但总的说来,四川中、小型红茶厂揉切技术及设备多系沿袭国外五十年代的,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多属中、下档,在国际市场缺乏竞销能力。  相似文献   

5.
安徽红茶是我省自营出口红茶中除去“祁红”以外的全部红茶通称。目前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约30%,占全省出口红茶的87%左右,是我省大宗出口产品之一。一、出口茶品质情况安徽红茶出口品质,总水平比较好。自1984年创牌以来,外商不断增多,出口量年年增长,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远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但是,从1987年出口品质情况来看,虽然有关部门作了很大努力,但全年对照出口样检验相当率有所下降。出口品质主要存在问题有:高档工夫条索细瘦,嫩茎稍多;中低档工夫条索松扁含片,中段碎茶含量较重,筋梗较多,形成“茶肚”,下段较重;说明净度和整碎问题比较大。叶底摊薄色暗。碎、片、末茶毛衣较多,外形大小欠匀;末茶80孔下较重。  相似文献   

6.
盛产工夫红茶的东至县,几年来茶园包产到户的实践表明,这一重大改革,对于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85年表现的尤为突出,85年产茶45000担,占全区茶叶产量的44.1%,茶农收入858万元,比七八增产37.3%,增值95.3%。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茶叶国际市场销大于产,缺口较大,价格一涨再涨,总库存量在减少。1983年世界茶叶总产4000万担左右,贸易量为2300多万担,缺口170多万担。贸易中红茶3157万担,占总贸易量的95.6%(其中包括工夫红茶)、绿茶140万担,占4.23%、其他茶类6万担,占0.18%。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销红碎茶。1983年销量占贸易总量94.9%。世界红碎茶的产销状况是:1980年以前产大于销,1978年产大于销190万担左右,造成茶叶价格下趴,使一些茶叶生产国亏损。为了保证茶叶生产国的利益,生产国采取了一致行动。如,为了保证茶叶价格的稳定,制订了出口分配额,限制出口。成立了国际茶叶宣传委员会,加强了茶叶的宣传,从而使茶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10年内增长了400%,沙特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仅次于英国的第二茶叶消费国,其需求最近三十年来平均每年逐增约3%。1980年进口茶叶约八万吨,其中红茶占95%,其余是绿茶占4%,花茶,普洱茶、乌龙茶占1%。1977年由于咖啡减产,价格猛涨,于是饮咖啡的转而饮用茶叶,国际市场出现了茶价成倍上涨的罕见现象,美国进口量急剧下降,1973年降到6.3万吨,价值1.14亿美元,1979不到8万吨,1981年回升到8.3万吨。美国虽是咖啡的主销国,但是茶叶也是主要日常饮料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茶叶消费量0.76磅,其消费量趋势是逐年增加的。在饮用方法上,茶叶作为热饮料占30~35%,冷饮料占65~70%,对品质的要求是:用于热饮料的红碎茶,内质要求汤色明亮、滋味浓强。鲜  相似文献   

9.
这编试验报告,可说明制茶要根据地区条件和茶树品种以及所制茶类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切细的颗粒红茶,当然与切细的片末红茶不同,技术措施也不同。看茶制茶是有一定的道理,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0.
茶叶销售的形势从世界茶叶消费发展趋势来看,消费量将会有一个较长期的稳定发展。因为:一、几个主要产茶国家国内需求量激增,从而大量削减了出口量,使国际茶叶价格特别是红茶价格上升到创纪录的水平。如印度虽然是世界产茶最多的国家,1983年产量已达到1178万担,但出口仅410万担,占总产量的34.8%,内销却占832万担,占总产量的11%,(按出口年度统计,故高于总产和),由于印度内销量的增长(年增长率大约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切细红茶,自63年以来,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品质低,数量少,而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没有什么竞争的能力,因此,要大力发展切细红茶,必须从提高品质着手,当然,标准样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否则,我国的切细红茶有逐步消亡的危险的。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切细红茶是以内质为主,外形为辅。在内质方面又偏重滋味。在滋  相似文献   

12.
我场现有茶园6.400亩,3个制茶厂,1个加工厂,加工厂有各种机械18台,每年承担1万担切细红毛茶加工出口任务。历年来,采用老的技术措施,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平均日产鞋30~40担,月产量仅800~1,000担,以致每年有跨年度毛茶3,000~4,000担,影响茶叶品质,减少了经济收入。今年根据本场具体情况,对切细毛茶加工技术进行了改革,经过一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操作简化,流程缩短,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加工出口红茶10.265担,制率比去年提高2%,收入比去年增加10.2%。新的操作流程分:筛分、复火、拣梗、分撩、付茶处理五个组成部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是种传统商品,深受人们欢迎。中国绿茶,特别受到西北非人的赏识。从经济效益上看绿茶是换汇率最高的一种茶类。近几年来,由于切细红茶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国际上不少产茶国竭力改制绿茶扩大出口与我国绿茶竞争。如印度在积极仿制中国型绿茶向摩洛哥等地出口,1979年出口摩洛哥就有2万担,到1982年已增加到6万  相似文献   

14.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细红茶生产上,“发酵”应控制怎样的条件,又应“发酵”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制茶品质等,是“发酵”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依据叶内化学成份的化学反应规律,对“发酵”的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的制茶品质。茶黄素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切细红茶的品质。因此,如何取得最高的茶黄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国出口法定检验商品之一,按部颁发的《输出茶叶检验暂行标准》执行品质管制。下简称《标准》,1979年,国家商品检验总局和外贸部对《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从1981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标准中对出口茶水分标准作了修订。如红茶类:工夫红茶原规定为8.0%,现修订为7.5%、红碎茶原规定碎茶为8.0%、片、末茶为  相似文献   

16.
茶叶全氮量与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轸  夏涛 《茶业通报》1992,14(3):40-41
茶叶品质检验,迄今国内外一直沿用以实物标准样为依据,以感官评审为主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理化检验来评定茶叶品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传统红茶,品质和风格不同于红碎茶。1987年湖南农学院何文斌、施兆鹏等人报道了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并借助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对工夫红茶等级与色泽指标的量化及通过色泽鉴别品质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工夫红茶内质要求,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只有优质茶  相似文献   

17.
保留茶饮料特征的开发利用 (一)速溶茶类茶叶之所以风靡世界成为三大饮料之一,与它所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分不开。以保留茶叶这特有品质特征的开发利用,是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开发利用,现在在饮料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商品量。四十年代研制的速溶红茶是这方面开发利用的先驱。这种茶为粉状结晶可速溶于热水、冷水或冰水中,没有茶叶的外形形状,但却保持了茶水的原有风格,由于它方便、快速、销路大开。在美国速溶茶销量已占茶叶市场的1/3左右。速溶茶品种除早期的速溶红茶外,随后又开发了速溶绿茶和调味速溶茶。调味速溶茶目前在西欧、美国、日本和香港市场上销售的花色有茉莉、柠檬、草莓、香橙、苹果、桃等速溶茶三十多种。  相似文献   

18.
我县茶厂是1978年新建的小厂。1981年开始试产时,年产量只有2,316担,到1984年才突破一万担大关,达11,192担。产品质量,除1983年调运出口的精茶,验收合格率只有25%外,其余年份都在80%以上,尤以1984年验收合格率高达85.15%。特别是石4301唛外形秀丽,内质红嫩、匀亮、香味醇而持久,与祁门茶厂三级拼作地名茶出口。其余各批唛的工夫茶和碎、片、末茶、叶底钉匀、香气正常。无焦叶、梗、阴暗叶和“高、老火”  相似文献   

19.
徽州是我省的重点茶区,年产量占全省将近一半。区内名茶种类繁多,驰名中外。境内七县一市均产茶叶,除旌德、绩溪两县外,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一九八三年,歙县年产干茶18.4万担,是全国产叶最多的县,休宁县7.1万担,祁门是5.6万担,石台县2.9万余担。茶叶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六分之一,占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占外贸出口总值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中,多年来茶叶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如何增加我茶的竞争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扩大茶叶出口,要经常研究。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贸易量超过百分之九十。而我茶所占比例甚微。绿茶市场虽由我占主导地位,但其总量在茶叶总贸易量中尚不足10%而且近年来尚被几个主要产茶国所觊觎。因之,如何开创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局面,为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