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探索克服茶条槭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最佳方法,以茶条槭当年生萌条为试材,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抗褐化剂对茶条槭初代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当年生萌条进行组织培养,其茎段较茎尖褐化严重;先将外植体用1 000 mg/L VC溶液处理30 min,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为最佳消毒方法;外植体取材时间在5月,其组培污染率、褐变率、死亡率相对较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0 mg/L与活性炭(AC)2 g/L配合使用防褐化效果较好;初代培养时,先弱光培养7 d再转入光照培养,有利于抑制褐变的发生。由此说明,选用幼嫩的顶芽为外植体、浓度0.1%升汞溶液为消毒剂、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200 mg/L和活性炭2 g/L进行初代培养,防止其褐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春季剪取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段和带腋芽茎段以0.1%的HgCl2分别消毒4min、10min,腋芽萌发率达96.6%;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 + TDZ 1.0mg/L + NAA 0.2mg/L上培养,增值倍数为3.2,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珍珠岩:园土=1:3基质中,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3.
春季剪取茶条槭当年生枝条的带顶芽茎尖和带腋芽茎段以0.1%HgCl_2分别消毒4、10 min最好;茶条槭当年生带芽茎段增殖培养基MS+TDZ 1.0 mg/L+NAA 0.2 mg/L上培养,增殖效果最好,生长良好,且兼顾了增殖与生根,缩短了培养周期。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珍珠岩∶园土=1∶3基质中,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寒地野生茶条槭高效、稳定快速繁育,将东北地区丰富的野生槭树属资源用于选育优良彩叶树种,进而缓解我国北方寒地有观赏价值的特色种质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寒地野生茶条槭为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茶条槭茎段诱导的影响,消毒处理对外植体污染及褐化的影响,基本培养基筛选、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种类配比试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比试验,探索寒地野生茶条槭的组培技术以及诱导培养基组培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寒地野生茶条槭组培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3月;最佳采集部位为下部茎段;最佳消毒时间为3 min;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 mg·L-1+IBA 0.20 mg·L-1+NAA 0.05 mg·L-1+2%蔗糖+6 g·L-1琼脂粉,pH6.2,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5.
以台湾桤木顶芽或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方法对控制外植体污染的效果,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对控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0.1% HgCl2处理外植体9min,成活效果最好,污染率为40.6%.加入50 mg/L利福平、20 mg/L盐酸四环素或40 mg/L盐酸四环素的培养基防污染效果较好,污染率控制在7.2%~15.6%,成活率为77%~ 69.7%.加入0.1 g/L维生素C或3g/L活性炭的培养基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控制在36.7%~45.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SO2胁迫处理对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O2静态熏气系统对3年生茶条槭苗木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SO2浓度(0~6.0 mg/m3)和熏气时间(0~6 h)下茶条槭叶片6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SO2浓度的增加,PPO和APX活性一直降低,SOD、CAT、POD和GR活性表现为先迅速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R活性下降较平缓;在不同时间SO2处理中,CAT和GR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迅速上升而后下降,而SOD、POD、PPO和APX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SOD和GR活性变化幅度较平缓。[结论]PPO、POD和APX活性下降可能是茶条槭幼苗SO2伤害的原因之一,而SOD、CAT和GR活性变化平缓是茶条槭幼苗响应SO2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沙棘组织培养中易褐变死亡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取材类型、无机盐浓度、光照和培养温度、不同的6-BA浓度、转接周期、培养基硬度以及活性炭7种影响外植体褐化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沙棘水培2周以后休眠芽做外植体褐化率与取1年生枝条和2年生枝条作外植体的褐化率之间差异显著;使用1/4MS+6-BA 0.5 mg/L+NAA 0.2 mg/L的低盐和低6-BA浓度的培养基可以降低褐化且促进植株生长;接种后进行5 d的低温暗处理可以推迟褐变产生的时间,褐化率降低30%左右;在培养基中加入6~7 g/L的琼脂可使褐化率降低为12.67%,接种后在没有出现褐变物质前转接一次,然后慢慢延长转接时间比每14 d转接一次降低了30%,比每25 d转接一次降低了50%左右;附加1~2 g/L的活性炭可以减小褐变物的直径,推迟褐变始出物出现的时间,进而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8.
杨梅组织培养防污染与防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杨梅(Myrica rubraSieb et Zucc.)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方法]以东魁杨梅品种茎段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研究不同消毒灭菌方法、不同茎段部位和不同防褐化措施对外植体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以75%乙醇1min+0.1%HgCl27min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0.00%,茎段诱导成功率为40.00%;在3个茎段部位中,以半木质化茎段诱导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3.33%,诱导成功率为36.67%;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5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5g/L对外植体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60.93%下降到21.88%。[结论]该研究可为杨梅优良品种的扩繁推广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茶条槭化学成分及药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关于茶条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药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种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3个大花蕙兰品种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下三者配合使用能明显抑制褐变的产生,在含有抗坏血酸0.125 g/L、亚硫酸钠0.125 g/L、柠檬酸2.5 g/L及BA 4 mg/L+ NAA 0.5 mg/L+ KT 0.5 mg/L的MS培养基上,3个品种的芽增殖系数分别为8.3、7.1和4.0,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高浓度抗氧化剂会对大花蕙兰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11.
茶条槭的生物学特性与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条槭为是中国自然分布的乡土槭树之一。通过在江苏南京的育苗试验,阐明了其幼苗生长特性,并概括了壮苗培育技术,以期为该种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和五角槭(Acer mono Maxim)一年生苗木对铅胁迫的耐受情况。在栽培基质中加入Pb(CH3COO)2.5H2O试剂(分析纯),配制成Pb2+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2 000mg/kg的基质,并设1个对照处理。苗木生长75 d以后,取叶样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随着土壤Pb2+浓度的增加,两树种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茶条槭除外)、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及脯氨酸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表现为五角槭大于茶条槭。结果表明:铅胁迫导致植物体内发生了膜脂过氧化反应,且反应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引发抗氧化反应;在清除过氧化物过程中,SOD发挥了主要作用,POD活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两树种对铅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茶条槭的耐受性比五角槭的大,两树种均可用作铅胁迫环境下的城市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3.
茶条槭叶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从茶条槭叶中提取没食子酸的工艺,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浓度和提取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3个因素对没食子酸提取量的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对提取的没食子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条槭叶提取没食子酸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60、盐酸浓度4 mol/L、沸水浴提取4 h,提取量为210.314 mg/g;没食子酸对热和强酸(pH值<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容易和碱发生反应;Mn2+、Mg2+、Ca2+和低浓度Cu2+对没食子酸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Fe2+对没食子酸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在提取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避免Fe2+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茶条槭在东北地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茶条槭栽培和应用2方面现状的总结,基本掌握了茶条槭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了展望,以便更好地利用东北地区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北方阔叶树种茶条槭(Acer ginnala)和五角槭(Acer mono )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土壤和风化砂混合物作为盆栽基质,设置0(CK)、100、500、1000、2000 mg/kg 5种土壤Pb2+质量浓度,研究土壤铅污染对苗木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趋势上,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条槭的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先升后降;五角槭的光合速率先升后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下降,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随着土壤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两树种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先升后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逐渐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茶条槭表现为先升后降;在土壤Pb2+质量浓度大于500 mg/kg时,茶条槭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五角槭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两树种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光合速率均无显著相关;在土壤Pb2+质量浓度低于1000 mg/kg时,铅污染对两树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两树种均可作为目前城市中铅污染区域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无性繁殖困难的现状,从探讨五角枫组织脱分化以及芽增殖入手,开展了器官再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由消毒的五角枫种子在MS培养基上萌发获得无菌苗,通过无菌苗的叶、子叶和根均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其中叶的愈伤诱导率最高,其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2,4-D1.0 mg/L+NAA 0.5 mg/L;该愈伤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0.5 mg/L+NAA 0.5 mg/L+TDZ 1.5 mg/L。叶诱导的愈伤经适当诱导可产生不定芽与根;幼苗的茎尖可用于芽的增殖,其较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TDZ 0.04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通过诱导脱分化与再分化,首次获得了五角枫的再生苗,为五角枫的快繁组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吉林省木本油料树种色木槭的资源现状,分析吉林省色木槭存量现状及特点,根据色木槭郁闭度与结实量关系及种子含油量估算年制备生物柴油原料油量,剔除边远地区不可采摘部分,得出吉林省色木槭种子年可制备生物柴油量为10万t,进而分析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可为吉林省开发利用色木槭这一能源树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关于美国红枫组织培养的研究,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系统阐述了美国红枫组织培养体系建立的具体过程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美国红枫的大批量组培苗商业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