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不是实地考察,谁会相信仅凭一株牡丹也能连年举办有相当规模的牡丹花会。然而,这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发生在山西省古县的一件奇事。 古县属临汾地区,地处太行山麓,境内山峦起伏,河渠缠绕,环境优美。据当地传说,武则天贬牡丹时,大部分被投火焚烧,化为灰烬,余者贬出长安,押解洛阳,易名“洛阳花”。唯有一株白牡丹性情刚烈,不更其名,在贬谪途中,乘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古县三合村有一棵大牡丹,枝高约两米,能开140多朵碗口大的白牡丹,被人称为“牡丹王”。这棵花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在武则天当政时一个严寒的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武则天喝醉了酒,竟下诏令:花园里百花择日开放。到了指定的日子,群花不敢抗令,只得违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临夏州政府院内,有一株‘粉狮子’牡丹。花色淡粉转白色,花多而繁,生长健壮,从围达12.6米,株高1.83米,着花量可达325朵。这是洛阳市牡丹研究所1985年在全国牡丹资源凋查中发现的迄今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云南大理,当地人自古以来就有种花的习惯。而且养花的技艺都很高。图片中那棵盛开的盆栽牡丹出自于大理市花协会员、牡丹爱好者杜庆源老人之手。老人种花几十年,尤好牡丹,更善盆栽。家育牡丹二、三十株。此株为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龄二十余年,其株高1.5米,冠幅1.2米,共着花16朵,花粉红色,重瓣。堪称大理一绝。  相似文献   

5.
1989年早春,笔者在冰消雪融,乍暖还寒时节进行了牡丹促成催花试验,结果生育期为70—73天,花期比洛阳的自然花期提前15—23天,株均着花量4.9朵,开花最多的一株达17朵,且花大,色艳,枝叶匀称。现介绍如下。一、催花牡丹的品种和催花前的管理牡丹早春催花,可在露地如花圃、公园的花坛、花带、街头绿地等处进行。选择成片、成丛的地栽5—6年生的健壮开花牡丹即可。早、中、晚开各品种皆宜。我们是在牡丹生产试验圃内进行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6.
资讯     
科 技克隆牡丹试管内启蕾开花 本刊讯  4 月5 日,河南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一株克隆牡丹在试管内启蕾开花。 这朵牡丹花大如拇指,花色紫红,与绿叶在试管内共生共长,显得特别小巧娇嫩。 据介绍,实现牡丹工厂化育苗一直是牡丹科技工作者的梦想。2004年,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组织技术人员开始开展组织培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克隆”技术。据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科研人员介绍,目前众多珍贵牡丹品种已在试管内生根月余,这标志着在实现牡丹工厂化育苗方面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研究成果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  相似文献   

7.
在洛阳国家牡丹园有一片"千年牡丹林",是牡丹园内人气最旺的观赏区,10多亩两米多高的‘凤丹白’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陶醉。从古到今,为什么许多人对白牡丹如此偏爱呢?因为,白色代表纯洁无瑕、超凡脱俗,而白牡丹是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洁身自好、气节坚贞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人习惯用量天尺作砧嫁接绯牡丹,因为它们亲和性好,接穗生长快。但量天尺不耐寒,在鄂东北一带自然条件下很难越冬,不少人栽培绯牡丹多年却很少见花。今年5月笔者用仙人球作砧嫁接了几株红球。有一株出乎意料地于7月开了1朵花,另一盆也于7月开花,还有2朵含苞待放。从嫁接至开花仅58天,有人认为是巧合、是偶然现象。我想或许与我的养法有关。选好砧穗砧径以10厘米以上为好,砧球越大营养越丰富,嫁接成活后有充足的养分供接穗生长。长盛球、花盛球均可,金盛球、短毛球也行。因为它们既耐旱,又抗一定寒冷,抗病虫害能力及耐涝性也为其他  相似文献   

9.
<正>荷包牡丹花似荷包,叶像牡丹之叶,花朵色彩绚丽,花序多姿,引人入胜。荷包牡丹的繁殖以分株为主,可于3月初当新芽刚开始萌动时进行,也可在秋季10月份进行。分株时将地下部分挖出,如盆栽的也可倒盆,除去宿土,清除老腐根,按根颈自然段顺势分开。为使翌年能开花,分出的植株一般要带2~3个芽和一部  相似文献   

10.
1花前追肥 梨树在开花前14~21d追肥,对开花坐果都有好处,用肥量占全年总肥量的10%~20%。花前期追肥可提高花芽质量,并满足开花所消耗的营养,提高坐果率。可于花前15d施入以复合肥加尿素为主的速效肥,因为梨树开花授粉、受精、坐果都要求氮很多,一般成年树0.5—1.Okg/株,树势弱的树可加尿素1~2kg/株,施肥量应占全年的10%~20%。  相似文献   

11.
高龄牡丹泰山开花:2005年4月,山东泰山风景区的一株150岁的牡丹又开花了。这株高龄牡丹生长在泰山红门弥勒院正殿前面,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有专人管护,现开了50余朵花。菏泽牡丹品种将增至1300个: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品种两年内将新增300个牡丹品种,到2006年将达到1300个。据菏泽市种苗花卉站介绍,为了提高牡丹的花色品种,提高牡丹的国际竞争力,计划投资200万元在今、明两年新增300个花色品种,届时将达到1300个品种。菏泽市现有牡丹品种1000余个,但有的花色品种差异不大,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在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一、形态和习性牡丹别名花王、木芍药、富贵花、百两金、洛阳花,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其根茎粗壮,树高1~2米,二回三出(又叫五裂)羽状复叶,碧绿千张。初夏开花,花朵单生枝顶,有清香味,花型较大,直径可达10~30厘米。雄蕊和雌蕊着生于肉质花盘上,密被细毛,有单瓣、半重瓣、重瓣之分。以其"花似芍药,而宿木似木",故而得名木芍药。牡丹开花后坐果,8~9月果实成熟。牡丹原产我国,自然分布较广,甘肃、四川、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河南、湖北等省古已有之,栽培历史悠久,寿命长。牡丹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土  相似文献   

13.
牡丹以其花大色艳被誉为花中之王,复色品系中的二乔、岛锦等品种,花色为红、粉同朵或同株。近年来,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赏花需求,在实践中,在一株牡丹上嫁接数种花色,使其在同一株上同时开花,即“什样锦”,它不仅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而且花大、色艳、型美、叶型多样化,且当年生枝生长强壮,观赏花期长,是洛阳牡丹之精华。  相似文献   

14.
牡丹原产我国,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兴建牡丹园常熟种植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常熟市志》记载,常熟杨园乡查浜村姚家桥姚宅有一株树龄400多年的古牡丹,至今仍花繁叶茂,主茎高1m,冠幅3.3m,开花几十朵。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科 技牡丹可实现当年露地二次开花商品化生产本刊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级名花。我国是世界牡丹野生种的分布中心,也是牡丹的栽培中心,具有丰富多样的牡丹种质资源,但是却没有真正当年第二次开花的牡丹品种。为实现牡丹的当年露地二次开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导王莲英自1997年开始着手对中国秋发牡丹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并先后指导两位博士——陈新露、张秀新共同开展研究,至今历经8年时间,首次利用秋发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实现牡丹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露地二次开花为目标,连续五年开…  相似文献   

16.
牡丹虽是小灌木,但能开花的植株还是比较大的,因此过去催花用的花盆都较大。以我们的体会,一般是用33~35厘米的深花盆,再填上土,栽上花,浇上水,总重达60多斤,非用车运输不行。这种花盆要求5~6年生的牡丹苗,通常不分株,整株栽进花盆中。这样催花成本昂贵,但催出来的牡丹开花多(能开13~14朵,花径16厘米以上),枝冠大,适合在宾馆和会场上使用(如图1)。而对家庭来说,这笨重的大花盆显然不适合,很有必要改用小型花盆催花。对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所用花盆口径12~16厘米,高15厘米,装土、栽花、浇水后,重5~6斤,适合在书桌等处摆放(如图2)。  相似文献   

17.
地栽月季生长2—3年后,随着其根系的发达,极易出现长势过旺、株高达2米甚或2米以上的现象。若是小型造景,便会严重影响观赏效果。针对此情,笔者从几年来的管理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回缩法修剪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株高控制在1—1.5米之间,且开花不断,花大色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使牡丹、芍药在夏季开花,传统技术是在发芽前将牡丹、芍药种苗从大田起出,放入冷库低温贮存,然后适时取出,使其在人工气候室于预定花期之日盛开。这种方法虽然能使牡丹、芍药应时开花,但开花质量与自然花期相比有很大差距。2006年4月中、下旬,菏泽市牡丹研究所通过精心准备,把即将含苞待放的牡丹、芍药从大田起出上盆,放入冷库贮存,然后适时取出,花期一直持续到了7月下旬,且开花质量完全可以与大田自然开花相媲美。  相似文献   

19.
牡丹“古班同春”组培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栽植一株牡丹,需4—5年开花。随着栽培事业的发展,特别近几年来牡丹组培幼苗,已有成功的报道。我们自1982年开始也试图用胚,花芽,茎尖等进行组培试验,以期达到快速繁殖目的,试验证明牡丹种胚组培时可以避免上胚轴。当年休眠的特性,对于硬实种子也可诱导出苗。对茎尖和花芽的组培试验中,认为有的品种很难生根,  相似文献   

20.
时值5月,太行山西侧潞城县南舍村的一株900多年历史的牡丹——紫云仙应时怒放,格外引人注目。这株紫云仙主干直径45厘米,高达2.12米,树冠直径2.7米,分枝百余根,最粗者直径25厘米。它从每年立夏这天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