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水牛Bubalus bubalis皮肤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9例中国水牛,每例水牛各取19个不同部位的正常皮肤制成切片,加以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表皮分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缺透明层。明显的乳头间屏环绕真皮乳头,从而大大增如了与真皮间的接触面积。真皮可分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两者间的界线不甚明显。2.只存在一种顶浆分泌型汗腺,在不同切片上可观察到不同分泌周期汗腺分泌部的变化。汗腺的血管分布较少,对体温调节作用不是主要的。3.皮脂腺是全浆分泌型,较发达,一般分2~3叶围绕毛囊,毛细血管分布较多,分泌水平较高。4.真皮部位血管分布丰富,真皮乳头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体热发散。  相似文献   

2.
通过胚胎组织切片及常规染色发现,胚胎期第35天已经初步分化形成皮肤,随后表皮经历复层化,真皮经历胞外基质纤维堆积,形成哺乳动物典型皮肤结构。毛囊形态发生开始于胚胎期第75天,经历基板形成、毛芽、毛钉和毛囊分化成熟几个主要阶段。初级毛囊形成过程中伴随几波次级毛囊发生,最终形成由3种不同毛囊类型组成,呈单毛囊散在分布的毛被结构。皮脂腺和汗腺的发育伴随毛囊发生而发生,经历形态发生和分化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单位。牦牛皮脂腺和汗腺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毛囊,这种广泛分布特征体现了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省曲靖地区的云岭山羊皮肤组织结构的特点,其结果是:皮肤总厚度1655μm,真皮毛囊层厚435.5μm,网状层厚1160μm。次级毛囊短,一般只达初级毛囊皮脂腺水平处。1mm2皮肤面积初级毛囊达2.97个;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比为6.6。同时,对该品种羊的皮用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疆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新疆南疆绒山羊及其祖代父本辽宁绒山羊和母本新疆南疆土种山羊皮肤、毛囊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三种山羊表皮层、真皮毛囊层和真皮网状层结构基本一致,真皮网状层占整个皮肤厚度75;,构成了皮层的主体;新疆南疆绒山羊毛囊密度、次级毛囊直径和S/P值大于祖代母本新疆南疆土种山羊而低于父本辽宁绒山羊,其值接近父本趋势大于母本,表明辽宁绒山羊能将毛囊密度大和S/P值高的性状稳定遗传给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5.
实验材料取自8头成年驼的14个部位。结果表明,驼表皮平均厚度为106.50微米,真皮平均厚度为4.88毫米.表皮与真皮的平均厚度分别均比 D.G.Lee 等所报道的要厚.驼表皮和真皮的结构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相似,但其腺体的结构和分布与其它家畜的描述有些不同,毛及毛囊的排列和结构与其它家畜也有差异。骆驼皮肤最明显的特征是毛囊的排列,它们成群埋在网状结缔组织内,呈卵圆形,大小不一.毛囊群由2—6根粗毛组成,粗毛有独自的毛囊,每一毛囊有皮脂腺和汗腺。粗毛周围有2—6束绒毛,每束绒毛由4—12根绒毛组成.可见双峰驼的粗毛数目、绒毛束的数目和每束绒毛的数目均比D.G.Lee 等报道的数目要多.  相似文献   

6.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其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日胎龄时,初级毛囊结构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日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出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肤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稍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伸展,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皮的增长速度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胎龄(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力克斯兔皮肤的毛囊群结构很有规律。每一毛囊群由2~6个扇形分布的亚毛囊群组成,每一亚毛囊群中又含有5~12个分生毛囊和衍生分生毛囊。力克斯兔出生以后,其衍生分生毛囊数的增加几乎与体表面积的增大呈比例,使各月龄之间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毛囊密度差异显著。被毛因粗毛含量少、分布均匀、直径也小;毛纤维短、且粗,细毛长度一致;强度大、伸度小(与新西兰白兔比较),从而构成了力克斯兔被毛具有弹性强、柔软性好、平整、经久耐磨等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力克斯兔、新西兰白兔及安哥拉兔3个不同类型的鳞片排列形态及髓腔结构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之间,鳞片的排列形态不同,但髓腕结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其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日胎龄时,初级毛囊结合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日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肤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销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伸展,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皮的增长速度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济宁青山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组织学技术与显微观测方法,对比研究了济宁青山羊小猾皮、大猾皮和成年羊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的毛囊是成群分布的,真皮毛囊层与网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毛囊的密度较小,组织间隙较大;毛囊与表皮呈45度倾斜.小猾皮的花纹美丽,图案清晰,其次级毛囊尚未发育完好,毛囊密度和毛囊直径都较小,使小猾皮平滑细腻,每个毛囊群仅由2-3个初级毛囊和1-2个次级毛囊组成;大猾皮和成年羊的毛囊群由1-5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其中3毛囊群最多,占81.32%.大猾皮的毛囊群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小猾皮(P<0.01),发达的毛囊群使大猾皮表面粗糙.1岁龄成年羊一个毛囊群中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的比例(S/P)为5.68.皮肤毛囊的这些组织学结构特性决定了青山羊猾子皮和成年羊的毛皮品质.  相似文献   

10.
沂蒙黑山羊猾子皮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沂蒙黑山羊两个年龄段(1~3日龄的小猾子皮和1月龄左右的大猾子皮)12只羔羊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出生至1月龄,表皮和真皮均明显增厚(P<0.01),但真皮的网状层快于乳头层的生长。随年龄的增长.S/P值增大.小猾子皮和大猾子皮的S/P分别为4和7.47.随年龄增长,初级毛囊数相对下降(P>0.05),次级毛囊数增加极显著(P<0.01)。胶原纤维在乳头层排列紧密,编织成网,在网状层呈水平方向排列且较稀疏。弹性纤维仅分布于乳头层毛囊的周围.  相似文献   

11.
苏博美利奴羊胎儿皮肤毛囊结构及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胎龄为第65、85、105和135天的苏博美利奴羊胎儿头部、颈侧、颈上缘、鬐甲、背部、体侧、肩甲、腹部、荐部及股部等10个不同部位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等几部分组成。在胎龄65d时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 PF)已经发生形成毛芽,毛芽延长,继续向真皮层深入,形成柱状结构,通过由大量真皮细胞在末端聚集,形成帽子结构,各部位表皮均形成完整的结构。胎龄85d时毛囊上部形成一个膨大部,在毛乳头上方形成锥形结构,毛球基本形成,毛乳头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 ,SF)的囊泡结构,并形成皮脂腺原始细胞。在胎龄105d时次级毛囊大量形成,伴随着初级毛囊毛芽伸长,次级毛囊毛芽向真皮层深入,毛乳头直径逐渐增大,皮脂腺开始形成;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secondary-derived follicles ,SD),并可见汗腺,毛管发育完整;已形成完整的毛囊群结构,主要为三元毛囊群,每个毛囊群由1—3个初级毛囊和围绕其周围的几个次级毛囊组成。胎龄135d时大量形成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成熟的汗腺,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结论】苏博美利奴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约50—55d开始形成;胎龄65—75d是初级毛囊形成的重要时期;胎龄80—85d是次级毛囊形成期,此时期,初级毛囊大量形成;胎龄105—135d是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再分化次级毛囊形成及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解苏博美利奴羊毛囊的结构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光镜及HE染色等技术对体细胞克隆水牛的脂肪和皮肤组织及其细胞类型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旨在为以后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脂肪组织外周有疏松结缔组织包裹,脂肪小叶不明显;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借助皮下组织与深部的肌肉相连,局部表皮有脱落,皮肤土有毛囊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了有腹毛高弯的和无高弯的东北细毛羊71只,其中有9—12月龄的小母羊和二年以上的成年母羊。样本取自肩后部和脐部。研究自1981年10月末至1982年2月末进行。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皮肤各层、毛囊、毛根和汗腺进行了观察。1.测量了表皮、乳头层、中间层及网状层的厚度;毛、毛囊群、皮脂腺及汗腺的直径;皮脂腺及汗腺在每一平方毫米内的数量。2.成年母羊脐部皮肤的乳头层及网状层比肩部为厚,皮脂腺发达,毛裳数较少。3.小母羊与成年母羊相比,肩后部的乳头层较薄;脐部毛深较短;肩后部每一平方毫米皮脂腺数和毛数较多;出现残留髓质粗毛的个体数较多。4.皮肤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5.明确了羊真皮分为乳头层、中间层及网状层的根据。6.明确了羊毛囊及毛根各段特点。7.有高弯腹毛和无高弯腹毛羊的毛囊弯曲情况及皮肤其它各结构未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汪长寿  曹贵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17-5019
[目的]为研究哺乳动物毛囊的生长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的蒙古绵羊皮肤毛囊接种到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上,研究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的体外生长规律,并分析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绵羊皮肤毛囊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结果]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上,87.5%绵羊皮肤毛囊生长良好,其平均生长期为19 d,平均生长长度为0.15 mm/d,前6 d的生长速度最快。在培养前15 d,毛囊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毛囊逐渐增长,外根鞘和毛根不断延长,真皮鞘变薄。22 d后,毛囊出现贴壁,角朊细胞从外根鞘上移出,毛囊生长速度减慢。添加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有维持毛囊形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检测某些细胞因子和药物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新疆山羊毛绒性状和皮肤毛囊的发育规律,[方法]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取毛样和体侧部皮肤,检测毛样绒细度、长度、净绒率。皮肤切片后采用sacpic法染色,观察毛囊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新疆山羊绒平均细度约为15.16μm,长度为46.6mm,净绒率为28.8%;毛囊活性、深度、密度均以9月份为最高,3月份最低,说明9月为新疆山羊毛囊的兴盛期,3月份为静止期。[结论]从绒细度、长度来看,新疆山羊属于绒山羊中的优秀品种,而且初、次级毛囊密度高,在后期选育对于提高生产性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藏山羊不同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差异及其β-catenin和SHH的表达规律.选择胚龄(Ed)51~89藏山羊胚胎样品,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不同部位毛囊的形态发生及β-catenin, SHH, PCNA, K14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藏山羊胚胎各部位毛囊形态发生的时间、密度、大小等均有差异,这种差异与皮肤下对应的骨骼类型相关.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β-catenin和SHH在藏山羊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一种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肢端),另一种是表皮为主导的模式(主要见于躯体大部分部位). β-catenin与SHH在藏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至少有两种表达模式,其中以间充质为主导的模式在肢端毛囊形态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不同毛色成年獭兔在毛囊再生过程中皮肤黑色素沉积以及毛囊发育规律。选用2月龄黑色、白色、青紫蓝色、海狸色、蛋白青色和蛋白黄色獭兔各3只,分成6组,定期采集不同生长时期(拔毛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和35天)的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毛囊生长情况,并利用Simple western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技术检测黑色素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拔毛后不同时期獭兔皮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拔毛后7~21 d,毛囊处于生长期;21~28 d,毛囊由生长期进入退化期;在35 d左右时,毛干脱落,毛囊处于休止期。不同毛色獭兔的毛囊均分布在皮肤真皮层中,且不同时期毛囊在真皮层中的深浅不同;不同毛色獭兔皮肤组织在不同时期黑色素含量不同,均在14~21 d黑色素沉积量达到最高,28~35 d时,沉积量逐渐减少;TYR蛋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均表达,且均在21 d时表达水平最高。由此表明,毛囊再发育过程中,经历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在不同时期不同毛色獭兔皮肤组织中黑色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黑色素合成的限速酶TYR在不同毛色獭兔皮肤中蛋白表达水平均最高,与黑色素沉积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