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山地旅游一直是游客较为青睐的旅游形式,也是传统的大众化旅游形式.如今各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频频推出,山地旅游怎样才能保持住竞争力?本文从分析山地旅游类型入手,给出了山地旅游产品的几种可开发类型,在此基础上列出几种新型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手法及实际案例,作为总结.  相似文献   

2.
浅析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规划的中心。文章针对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的特点,可开发类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原则等加以分析,以期促进保护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巩留林场地处新疆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及伊什格力克山北麓,是天山西部林区的中心。森林覆盖率28%,活立木蓄积1526.485万立方米。有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土壤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是天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全世界雪岭云杉单位蓄积量最大的林区。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近几年森林旅游开发到了“突飞猛进”的地步,严重影响了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笔者就旅游资源的开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新宁旅游资源结构特色与功能,提出了开发旅游产品途径.指出:完善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非观光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定位研究,树立新宁旅游特色形象,加强区域间旅游协作、解决边界纠纷是开发新宁旅游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地旅游研究的发展与丰富,对该领域文献进行综合梳理、理性反思和审视具有重要意义。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构建了山地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客观呈现了研究的演变、发展与趋势走向。研究发现:(1)近30年的发展中,山地旅游研究实现了极大的丰富,整体经历了三个研究阶段,目前保持较高发文量波动增长期;(2)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山地旅游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三大板块;(3)各研究主题中,山地资源分析与旅游开发研究互为补充,山地旅游影响研究具有明显的由“物”向“人”的转向,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地人地关系系统为核心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湖南山地的旅游气候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山地面积广阔,而且大部分为2000m以下的中山和低山。这些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且地形复杂,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均可旅游。山区降水丰富,湖泊,瀑布和山泉遍布,山峰谷间云雾了绕,景色诱人;山区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气候,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山区土特产丰富,可加工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为湖南山地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为了充分利用湖南的山地旅游资源,应积极开发旅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文明、高雅旅游方式,具有自然性、环保性、教育性、计划性等特征.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形式.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森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要想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必须把握永续利用、保护性开发、体现天然性和民俗性、注重协调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并需采取培养合格人才、健全法律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制定科学规划、重视科技教育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蒲喜雄 《热带林业》2011,39(3):34-36,33
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的“旅游管理与营销”培训,考察了美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旅游管理、旅游产品营销策划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现状,学习其发展经验和先进理念.对比定安目前的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是我省的主导旅游产品。本文针对发展森林旅游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组织管理,扶持壮大旅游企业,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随着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发展热潮,山地这一元素成为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如何玩转山地,有效利用山地森林,将林业与旅游融合,已成为当下旅游发展的新出路。将礼县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案例研究点,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保护区功能分区现状,探讨了山地旅游开发对香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寻找旅游开发与林业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科学区划,精准保护,有效开发;完善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发挥山地林业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健康旅游;“林业+旅游+特色种养业+……”多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礼县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经济增长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开发潜力巨大,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将螺髻山旅游地定位为"峨眉姊妹,彝都仙境",在此基础上采取完善景区规划与管理,大力宣传螺髻山旅游地形象,完善旅游产业链等旅游开发策略,推进螺髻山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2.
郭向云 《绿色科技》2020,(5):194-195
指出了在现代化时尚生活中,旅游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旅游的众多类型中,很多人选择了群山环绕的美景。山岳型旅游景区在新时代的发展建设中,既保持了传统发展的优势,又进行了创新性的建设。以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分析了山岳型旅游景区发展具有的优势,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山岳型旅游景区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山岳型旅游景区长久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陇南山区观光农业开发的优势,根据当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陇南山区观光农业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有关山地旅游的目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山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山地旅游安全的研究更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山地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四川山地景区的旅游者和景区从业人员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的感知与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地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主要体现在火灾、交通事故、迷路、自然灾害;部分游客安全意识不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安全知识有待拓展是四川山地旅游安全隐患的突出问题;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安全的态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育忧喜参半;山地旅游景区保障机制以人防为主,制度防为辅;而对于高科技的运用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充分调查三亚半岭温泉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三亚半岭温泉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价值。根据三亚半岭温泉森林公园独具特色的"山、溪、瀑、潭、林"组合景观特点,提出了公园建设的规划构想,以及公园建设开发的建议,以期为三亚半岭温泉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丹霞山近20年旅游业发展的村民认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丹霞山成熟开发区3个村庄村民的经济收入和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促进了古建筑和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尚处于村民可承受范围之内.从村民、村庄、景区和政府4个层面提出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建立公共管理机构、加大"三Z"投入、促进景区与旅游村庄和谐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芳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67-169,186
乡村饮食文化资源包括各类食物及其加工制品和各种饮食礼俗,它有着丰富的类型,并具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显著自然本色和突出地域特色等特征,在乡村旅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开发价值。在进行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时,要加强乡村饮食文化挖掘,保持乡村饮食的“自然本味”,突出乡村饮食的文化包装。  相似文献   

18.
旅游凝视现已成为中西方学者研究旅游现象的理论基础,根据Urry的观点,摄影是旅游者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因此,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就可以作为探究游客凝视的重要文本。本文以旅游凝视为基础,通过网络搜集南京乡村游客摄影照片,采用图片内容分析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结合Hunter和Stepchenkova的图片分类方法将照片分为自然风光、游客与景、景观建筑等14类,并通过绘制南京乡村聚合形象地图进一步分析了各类照片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为乡村旅游形象建设提出了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14 6个 ,总面积 2 73万hm2 ,而其中仅有少数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的深度、广度极不相符 ,而实际上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项目包括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观赏及考察旅游、雪山旅游、岩溶地貌旅游、高山湖泊旅游、保健旅游等 ,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为此提出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分级保护 ;严格执法、从严治理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蔚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蔚县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分类体系,对蔚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蔚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8个大类、21个亚类和36个基本类型,并确定了主要旅游单体资源137个,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在树立文化旅游主题、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广文化旅游形象、优化文化旅游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蔚县文化产业与旅游资源开发相融合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