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信息》2012,(3):45-46
2011年四季度欧债危机引发化肥产业、资本市场过分悲观情绪,放大国内外化肥淡季需求降幅。基本面支撑节后国内外农产品提价,农化需求悲观预期逐步扭转。化肥市场恢复初露端倪,经销商的渠道库存不足,2011年二季度强劲反弹行情将重演。  相似文献   

2.
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化肥分销领域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但与加入WTO前人们对中国化肥市场放开的认识相比,如今少了许多焦虑和不安。回想加入WTO前,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加入WTO后中国化肥产业在与进口化肥竞争中将处于绝对劣势。更有悲观认为,中国化肥产业将会被进口化肥冲垮。这些担心并非妄自菲薄。回顾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化肥产业是那么弱小,由于国内农业生产需求和国产资源的短缺,导致中国化肥市场受制于外商,进口化肥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公布了《全球短期肥料市场展望2011-2012》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粮食需求将继续增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用肥需求将持续旺盛。全球化肥需求将稳步增长,2011-2012年度氮肥、磷肥、钾肥需求增长率分别是3.1%、1%和5.7%。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米歇尔·普鲁道对报告作了分析,并且提出,在全球化肥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更应重视化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价格将在高位波动2011年,由于全球化肥市场供应形势紧张,再加上粮食价格处在高位,农民增加了种植面积和作物生产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美国农业部(US-DA)和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我国化肥工业稳步发展。目前,基础化肥生产企业已经达到1000多家,化肥产量世界第一。展望2011年化肥产业的发展与市场趋势,笔者认为,2011年我国化肥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整体大环境来说,2011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实现9%的增长应该没有问题,这将为国内各个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到化肥产业来说,全球粮价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家直补等"惠农政策"继续实施等,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强农业种植积极性。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化肥工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化肥工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番 《中国农资》2009,(12):12-12
<正>2009年,在国际经济形势萧条的大背景下,化肥行业经历着重重困难。中国化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低迷的需求,却仍在增加产能,期待情况有所好转。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中国一方面努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同样期待其他氮肥、磷肥进口大国能增加"胃口",消化大量产能。因此,印度化肥市场、农业生产情况以及耕种环境都成为国际进口商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从化肥市场可供资源来分析,春季化肥市场资源充裕,供应有保障。预计2011年化肥产量比2010年会有小幅增长;从品种上看,2011年,氮肥产量可达4680万吨左右,比2010年高出3.5%,即使节能减排的延续影响部分氮肥企业开工率,也可满足国内需求,而磷肥产能、产量正处于上升期,完全可满足使用,钾肥仍需适量进口。  相似文献   

7.
经过2008年、2009年的经济低迷时期,2010年世界金融市场开始得到改善,北美、西欧、南美、大洋洲等传统市场需求强劲回升。在一些大型消费地区旺盛需求的支撑下,2011年世界化肥价格坚挺,合成氨、磷肥、钾肥和硫磺的贸易较好,预计全年化肥总消费量将增长3.3%,达到1.753亿t。2011年10月19日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化肥市场(晋煤)研讨会预计,  相似文献   

8.
李宪宾 《中国农资》2006,(11):84-85
进口化肥在国内化肥市场的昔日风光已大为暗淡。应该说,在10年以前,进口化肥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国化肥市场成了国际化肥市场的晴雨表,只要中国一开始进口化肥,国际化肥市场就上涨,由于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国产资源的短缺,导致我们受制于外商。随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2010年的低迷与煎熬,2011年的化肥市场将会呈现如何景象,成为行业关注的第一热点。《中国农资》记者与业内专家、企业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于2011年的化肥市场,从宏观政策到行业内因,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化肥市场已经走过艰难时刻,2011年的中国化肥市场将趋向理性平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资》2012,(10):19
<正>自2008年全球化肥市场低迷之后,化肥市场一直回暖,2011年,全球养分需求继续回升。其中,北美、拉丁美洲、南亚及中欧地区的肥料需求旺盛,同时东欧、中亚呈现回升势头,东亚、西亚和西欧的需求增长速度则有所放缓。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估算,2011年全球养分表观消费总量较2010年增长5%,达到2.27亿吨(纯养分),其中近2/3的增长量来自于肥料产业。2011年,世界养分供应增长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国内销售强劲。全球范围内,各地区仅国内交货量增长了6%,达到1.75亿吨(纯养分),而出口总量较2010年增长不到3%,至5200万吨(纯养分)。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些国际化肥公司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加拿大加阳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化肥公司、美国CF工业公司等国际化肥公司一季度盈利同比均有大幅提高。回顾一季度国际化肥市场,大部分进口国家需求强烈,磷肥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钾肥也因为供不应求持续涨价,因此,这些国际化肥生产和贸易公司都显示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12.
张番 《中国农资》2010,(1):13-13
<正>近期,随着化肥市场逐步走好,长期低迷的化肥行业又回到2007年白热化的局面。2008-2009年,即使化肥行业有农业需求的强大支撑,却依然没有逃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的影响。在粮食价格处在低位的时候,农民无法承担过高的化肥价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corp)对一季度全球化肥市场的分析,尽管今年初全球化肥贸易启动有所推迟,但是由于粮食消费需求上涨,且大多数地区经济形势见好,因此钾肥、磷肥和氮肥的消费量将在2011年的水平上继续增加。国际货基金组织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3%,低于2011年的3.8%,但是依然基本保持在长期的年平均水平3.4%左右。增长率的放缓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正>陕西春耕市场需求化肥量在80万吨左右,占全年化肥需求的40%,目前看来春耕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今年陕西化肥价格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尿素较去年春耕上涨幅度为6%-7%;二铵价格上涨幅度在2%左右,60%含量的二铵目前报价2180-2200元/吨;复合肥方面基本与去年持平,结合诸多方面因素可以看出陕西市场今年风调雨顺。目前陕西尿素价格上涨可以  相似文献   

15.
<正>本期嘉宾: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琼化公司总经理王海球嘉宾观点:2012年国际尿素市场走势不温不火,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大体在去年的高点和低点之间波动,但高点可能会逐步下移,市场的博弈空间较去年小。受到国内化肥需求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成本对化肥价格的有力支撑以及化肥出口政策的限制,使得国内化肥市场大多数时间与国际市场保持脱离状态,外界价格涨跌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且影响程度正逐渐降低,国内尿素市场正走向孤岛化。  相似文献   

16.
赵光辉 《中国农资》2011,(17):21-21
2011年春耕季节结束了.“开磷肥”牢牢坐稳东北化肥市场头把交椅。春耕期间.东北各地对开磷化肥的需求与目俱增,但由于今年化肥市场资源相对紧张。东北市场还是“吃不饱”。很多经销商给开磷营销人员打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还能再给我发点货吗?再不快点,我这可就“断粮”了。开磷二铵、开磷品牌在东北的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化肥市场疲软已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化肥市场上货源供应充足,化肥价格持续下降。就农民施用量最多的化肥品种尿素而言,在化肥市场旺销的1995、1996年,市场售价达到2400~2600元/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过2800~2900元/吨;目前只有1200~1400元/吨,下降了一半。到现在为止,化肥市场销售价格仍没有上扬的迹象。2000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绝大多数品种平均售价  相似文献   

18.
朱险峰 《农业展望》2011,7(1):29-30
受美元下跌、成本增加、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2010年6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尿素、合成氨等化肥价格持续上涨,普遍达到两年来的新高。预计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刘学胜 《中国农资》2007,(12):41-41
<正>2007年,从我国化肥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化肥市场呈现产销两旺、供求基本平衡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国产化肥产量快速增长;二是化肥进出口在国家关税的有效调节下,市场得到有效平衡;三是化肥价格受国际连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化肥市场越来越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国内外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下,冬储成交量寥寥无几,行情萎靡,价格低位徘徊。上游市场在艰难中等待,中下游市场保持谨慎观望心态。面对需求不旺、供求失衡、市场低迷、价格探底的化肥市场的现状,我们化肥人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积极的态度是——厂商合作,携手冬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