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目前黑木耳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由于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木材资源相对短缺,椴木栽培方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进行袋料栽培黑木耳,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由开始的椴木栽培已发展到袋料栽培。袋料栽培通常采用遮阳挂袋栽培或阴棚搭架栽培,而全光地摆栽培黑木耳技术是袋料栽培方式的一种创新,模拟野生黑木耳的生态条件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对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的要求。由于野外阳光(紫外线)照射且通风好,可杀灭杂  相似文献   

3.
云和县椴木栽培黑木耳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受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多以异地开发为主,或种植于偏远山区,阻碍了黑木耳产业在本地的发展。近年来,云和县改革了栽培工艺,成功开发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全县发展袋料黑木耳208万袋,创产值750余万元,获利500余万元;2004年,  相似文献   

4.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椴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栽培以往一直采用木段式生产方式,随着木耳资源的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袋料黑木耳技术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导致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技术),从而影响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现将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黑木耳都以椴木栽培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黑色食品的追求,国内外对黑木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全国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使椴木黑木耳生产所需的木材资源紧缺,在此新形势下。研究代料黑木耳的生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李晓楼 《吉林农业》2011,(3):146-147
文章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提高黑木耳袋料栽培产质量的产前准备措施,过程控制措施,培菌控制措施,出耳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为黑木耳袋料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金锑 《农家致富》2007,(18):34-35
毛木耳是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及广西等地木耳类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也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的食用菌之一,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地,目前国内已广泛栽培。毛木耳的绒毛含多糖尤为丰富,多食毛木耳有益于防癌和抗癌。毛木耳的栽培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目前主要栽培方式是袋料栽培。江苏地区多在春夏季栽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房道镇农民发展多种经济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这几年全镇农民推广袋栽黑木耳均稳定在10万袋以上,接种后60天左右可开采,每袋可收干  相似文献   

10.
单位:元/公斤地址:湖北宜昌干品规格价格香菇椴木白花,盖≥3厘米,柄≥2厘米70~80元香菇袋料光面,盖≥5厘米,柄≥7厘米40~44元黑木耳椴木朵≥1.5厘米,蒂头无杂质50~56元黑木耳袋料朵≥2厘米,蒂头无杂质40~42元白背木耳袋料朵≥3厘米,蒂净30~32元紫红木耳袋料朵≥4厘米,蒂净28~30  相似文献   

11.
<正> 黑木耳属低温胶质菌类,耐寒怕热,对高温(25℃以上)极为敏感。在干旱地区利用棉籽壳袋料栽培常因高温极易被绿霉污染,出耳期因高温而被粘菌侵害造成流耳病。这是目前新疆黑木耳袋料栽培难以形成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1989—1992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冬春蔬菜生产空隙,于6—9月份挂袋生产黑木耳,1989年在本所塑料大棚挂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培养料主要有:柞木、水曲柳、榆木、椴木木屑及棉籽壳、大豆秸秆等,为.提高黑木耳品质及营养价值,2004年至2006年,八五四农场林业部门进行了以刺五加茎为主要培养料生产黑木耳的试验,此试验主要研究利用刺五加茎粉末及柞木屑为主要培养基生产黑木耳,通过配方对比,成功地生产出了刺五加袋栽黑木耳,现将利用刺五加袋料栽培黑木耳主要过程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黑木耳是众所周知的佳肴和保健食品,国内外对其需求量日趋增多,椴木栽培法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适应袋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的推广,加快菌种生产速度,提高菌种质量和降低成本,我们于1988年在乌鲁木齐县二宫乡进行了本试验.一、试验方法供试黑木耳菌株(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试验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14.
吕纪增 《新农业》2006,(9):55-55
黑木耳段木栽培资源消耗太大,不利长远发展,且单产较低,效益不稳定。河北临城食用菌场进行了袋料田园化栽培的探索,历经3年最终掌握了其栽培要点,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和质量都较原来有很大的突破,辅导一批耳农走上致富路。1.栽培季节制袋应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这时室温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费县天蒙山位于蒙山山脉东段,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当地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灵芝生长,天蒙景区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资源进行仿野生栽培灵芝,培育出来的灵芝生物转化率较高,其性状与野生灵芝相似,菌伞的外形好,色泽美观,是一种品质很好的栽培灵芝。灵芝对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非常高。目前,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方式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2种模式。椴木栽培的灵芝朵型大、品质好,色泽美观。袋料栽培可以分为瓶栽、袋栽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香菇种植以椴木为主,但椴木成本高,周期长,产量低,而袋料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成为目前香菇栽培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袋料香菇的种植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产业对栎木资源的依赖是该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因而选取果树替代传统栎木是促进黑木耳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途径。本文选取苹果树木屑、桃树木屑、桔树木屑和核桃树木屑为黑木耳主要栽培基质,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色泽以及锁状联合数目等指标考核最佳果木木屑袋栽基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桃树木屑袋料基质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5.62 mm/d)比对照组(5.24 mm/d)提高了7.25%;菌丝生长势较好,边缘整齐、浓密、色泽洁白且锁状联合数目较多;选取78%、82%、86%和90%等4个不同桃树木屑配比,通过不同袋料基质对桃树木屑黑木耳袋栽基质进行优化研究,最佳果木黑木耳袋栽基质配方为:桃树木屑78%、米糠19%、红糖1.5%、石膏粉1%、石灰粉0.5%,此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10.06 mm/d)比对照组的生长速度(5.88 mm/d)提高了71.09%,且锁状联合数目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桃树可替代栎木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为黑木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黎特 《今日农村》2006,(11):35-35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超温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黑木耳是可食可药的黑色保健食品,也是人们传统的食药兼用型菌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木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价格稳中有升。然而,传统的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新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立体栽培完全抛弃了,传统方法,加以生长素,比传统发菌时间缩短10~15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1:2~1:5,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三个月。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该技术,不仅可消除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易栽培、周期短、效益高。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