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并不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全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二者既是相互区别的 ,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实践中 ,惟有将二者综合起来 ,才能比较完整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对历史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地全面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某一特征固守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倾向和实践倾向,正在实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民主,历来是我们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科学论断,是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事实经验的正确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概括,对于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过去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不够清醒,邓小平明确提出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最终归结到对社会主义本质及概括。回首我们党的历史,无论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还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都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脱节,使革命屡次遭受惨痛挫折。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打碎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左”的精神枷锁,改变了将马克思主义僵化和教条化,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折,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也是21世纪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事业全部内容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历代共产主义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邓小平的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目的与社会主义任务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统一;阐明了要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出认清社会主义本质,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继承了《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阐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凝聚于这一理论中以一贯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其高尚而深邃的社会价值观:以人民为本,谋取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过去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不少误解,有“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有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有穷社会主义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思索这个根本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之后多次提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一个崭新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需要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义,社会主义本质“五要素”的辩证统一、实现过程、重大意义等方面认真学习与研究,力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在我国路怎么走,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走什么途径,都需要摸索、探讨和具体实践。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说:“对我们来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并没有搞清楚,包括苏联搞了多年社会主义,他们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这不是一般的口号,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内容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的指导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是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然后才能谈得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他说:“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这个问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多年的探索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谈怎样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样,更有利于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的方法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观点的丰富和发展。探讨这一问题必须把从理论上探明马克思如何多层次使用“生产力”概念作为出发点,把生产力质的规定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把科学发展引起社会制度变迁作为落脚点。从理论上搞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指出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这是从动态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理论概括 .其内涵丰富 ,本文从 4个方面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15.
美学是一门西学,从其源头古希腊美学至今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中外美学家们就美的本质问题作出了诸多不同的解释,比如:美是和谐的、有用的总是美的、美感无功利、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等等.尽管美的本质难以统一界定,但其中许多观点和理论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时下,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热烈地进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身就是个展示美的过程,其结晶应该是“美”的农村.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把改革看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并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轴心,提出改革动力论的思想,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为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休闲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圣军  张宇 《四川农场》2007,(2):22-25,2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问题,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化和深入化。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开展,农村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目前学术界和政界都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和实践可供借鉴和选择。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比重大,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或农民自己解决明显比较困难,那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既解决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和农民自身能力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呢?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关系:其一,邓小平“两个大局”兼顾的思想与西部大开发;其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西部大开发;其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西部大开发。这三个方面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不同的侧重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说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思想的真实实现。本文所要强调的是,伟大的实践必然伴随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然指引伟大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全局和未来,从战略高度论述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战略观。本文概括为:辩证地、历史地认识教育的本质,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规的认识论基础;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方针与目标;强调各级党政领导要以战略眼光抓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组织保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