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2种针阔混交林群落的调查资料,对2种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结果和物种重要值及群落优势度反映的一致;群落1比群落2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另外,与武夷山风景区比较,结果说明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较高;多样性指数随面积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不受面积大小影响时,Shannon-Weiner指数能更好地反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选取粤东河源市龙川县响水村的针阔混交林与东源县万绿谷阔叶林植被作为调查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两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龙川响水针阔混交林共有植物25种,隶属于17科25属,该群落以松科、山茶科、桃金娘科、茜草科、里白科占优势;万绿谷阔叶林共有植物32种,隶属于23科29属,该群落以五加科、大戟科、鼠刺科、茜草科占优势.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比阔叶林较低、物种分布不及阔叶林均匀、群落种间相遇机率比阔叶林群落小.两个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通过对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分析显示,针阔混交林群落处于衰退型状态,而阔叶林处于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高占据中庸势态的林木分别占总林木的12%和10%,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3%和14%。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相差较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分中,相同混交状况的林木在不同优劣等级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林分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明显。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落叶松云冷杉林需要采取抚育措施以提高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落叶松云冷杉林抚育设计,调整其林分结构,实现林分的空间结构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 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 (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人工林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山西省从壶关的实际出发,针对人工油松纯林所带来的各种负效应和威胁性,结合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从多种角度论证壶关县营造针阔混交林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阐明了壶关县营造针阔混交林势在必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为揭示自然状态下天然林火烧迹地生态恢复的规律和机制,选取滇中楚雄西山针阔混交林火烧迹地,研究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物种的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及群落各层次优势种.结果表明,未过火林地和火烧迹地内,乔木层中的云南松和灌木层中的厚皮香、斑鸠菊、乌鸦果和草本层中的黄茅等为共同的优势种;火烧迹地的生态恢复初期(4年内),群落垂直结构主要以灌木层和乔木层为主;火烧迹地早期生态恢复过程中,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群落层次由一两层逐渐发育为多层;火烧迹地自然恢复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两种针阔混交林防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杉木-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及对照纯林内进行标准地调查。并分析各标准地的可燃物载量与分布情况,从而得出防火林带和针阔混交林的防火机理①针阔混交林的林冠层和林下植彼层中易燃可燃物的生物量和有效潜能均小于对照针叶纯林,总易燃可燃物的量也低于针叶林,②与对照的针叶林相比,针阔混交林内日均温度低、日均湿度增加、风速减小。地表凋落物的燃烧速率小,不利于火灾的发生与蔓延。③具有丰富下木的林分抗火能力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抵御火灾的能力大于针叶林,④针叶树种的落叶在混交林中的分解速率快,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此期间的积温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树高--胸径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786 5。用独立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表现能力良好,能够适用于本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幼树树高--胸径模拟。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生长规律,发现色木幼树树高较大;红松和冷杉幼树树高生长类似;云杉幼树树高初期较小,而后期生长很快。本文提出的幼树树高模型可为抚育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生物量模型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内典型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对标准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利用分层切割法和分层挖掘法对华北落叶松生物量进行测定,建立相应的生长模型,并推算林分中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中单株华北落叶松单株总生物量的变化范围是2.50~527.20 kg;Logistic方程是华北落叶松生物量主要的最优模型;华北落叶松总生物量为39 478.90 kg/hm2,碳储量为20 252.68 kg/hm2,各器官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57.89%(树干)、16.88%(树枝)、7.66%(树叶)、17.56%(树根)。林分碳储量分配情况为干>根>枝>叶。  相似文献   

11.
青山湖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竞争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阔混交林是浙江杭州青山湖地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研究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特性对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景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研究样地,并对样地内树种的各个测树因子进行调查统计,应用Hegyi竞争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其中对竞争木的确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竞争木与对象木冠幅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竞争木。结果显示:青山湖针阔混交林优势树种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优势树种呈现出一定的聚集分布状态,特别是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木荷Schima superba聚集程度非常高;白栎Quercus fabri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白栎Quercus fabri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杉木种间竞争剧烈,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态位需求,对环境及资源的争夺较为激烈。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大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并达到显著水平,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图2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下5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蛟河地区天然红松阔叶林林下常见的5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分乔木型灌木﹝地面分枝少、主干明显,包括卫矛(Euonymus alatus)、东北鼠李(Rhamnus yoshinoi)﹞和典型灌木﹝地面分枝多、主干不明显,包括长白茶藨(Ribes komarovii)、暖木条荚蒾(Viburnum burejaeticum)、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i)﹞,以易测因子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单种各器官和全株(丛)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最优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或一次线性模型,除长白茶藨的丛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和丛多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1水平上显著以及暖木条荚蒾的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模型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以植株个体为单位的生物量模型中,除东北鼠李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与植灌体积Vc相关性最好外,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均与地径D或地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D2H相关性最好。典型灌木的叶、当年枝、多年枝、枝、茎和地上生物量以分支个体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要好于以丛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但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正好相反,因此,以丛为单位构建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为典型灌木的生物量估算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 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 ~ 3.0 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 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14.
择伐强度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更新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北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试验,并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度方法分析5个主要种群择伐10 a后更新格局。结果表明:在择伐经营的前提下,天然更新良好,且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林分更新密度增大;不同择伐强度对主要种群更新格局的类型没有影响,5种主要种群更新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但择伐强度不同,各种群集聚程度和平均拥挤度都呈不同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探讨天然更新理论,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实践的前沿课题 .为了给我国东北天然过伐林区林业局级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该文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 ,采用目标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建了一套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经在汪清林业局试用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汪清林业局测试表明 ,森林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值为 6 6 .8,评价结果为中等 .经分析主要是近百年来长期破坏森林造成的结果 ,形成森林自然度降低、破碎化加剧、原始老龄林减少等现状 ,从而造成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根据该指标体系 ,可结合森林经理调查定期监测评价森林经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从而调整经营措施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价进行了诸多研究,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但对碳汇林价值评价的研究尚不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对广东碳汇林所产生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运用频度分析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广东碳汇林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状态层和指标层等3个层次,共计有碳汇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4类19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评分的方法确定指标重要程度,按照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从而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在在总体评价中的权重,其中碳汇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占权重分别为0.5240、0.2620、0.1070和0.1070。  相似文献   

19.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