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涂红艳  肖望  邓崇会 《园艺学报》2014,41(10):2139-2146
以红姜花(Hedychium coccineum)的花丝和花药为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 + 4 mg ? L-1 2,4-D + 4 mg ? L-1 NAA + 1 mg ? L-1 6-BA + 30 g ? L-1 蔗糖 + 7 g ? L-1 琼脂的培养基上经过120 d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 + 1 mg ? L-1 2,4-D + 0.25 mg ? L-1 NAA + 0.25 mg ? L-1 6-BA + 30 g ? L-1 蔗糖 + 7 g ? L-1琼脂的培养基上经过继代筛选,获得浅黄色松散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MS无机盐 + B5维生素+ 100 mg ? L-1谷氨酰胺 + 230 mg ? L-1 脯氨酸 + 100 mg ? L-1麦芽提取物 + 0.02 mg ? L-1 NAA + 0.02 mg ? L-1 TDZ + 0.5 ~ 1.0 mg ? L-1 2,4-D + 45 g ? L-1蔗糖的培养基中通过3个月的悬浮培养,可得到均质稳定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胚性悬浮细胞在SH无机盐 + B5维生素 + 100 mg ? L-1谷氨酰胺 + 230 mg ? L-1脯氨酸 + 100 mg ? L-1麦芽提取物 + 0.25 mg ? L-1 NAA + 0 ~ 0.20 mg ? L-1 TDZ + 45 g ? L-1蔗糖 + 7 g ? L-1琼脂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0 d,可见到白色半透明体胚发生,20 d后体胚发育成熟。当TDZ浓度为0.15 mg ? L-1时,体胚诱导率高达4 500个 ? mL-1 PCV ECS(PCV:细胞密实体积)。在SH无机盐 + B5维生素 + 0.20 mg ? L-1 IAA + 0.25 ~ 1.0 mg ? L-1 6-BA + 30 g ? L-1蔗糖 + 7 g ? L-1琼脂的体胚萌发培养基上,体胚萌发率高达100%。将萌发的体胚转移到1/2MS + 1 g ? L-1活性炭成苗培养基中,进一步发育成正常的再生植株,植株室外栽培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岷江百合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颗粒细小、结构松散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接种在MS(NH4NO3含量减半)+ 2.0 mg · L-1 picloram + 30 g · L-1蔗糖液体培养基上,在25 ℃黑暗条件下振荡(100 r · min-1)培养10 ~ 20 d,建立分散性好、均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细胞系培养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 mL培养液中接种量为0.5 g(鲜样质量),18 d继代1次,继代时保留1/3体积的旧培养液有利于其细胞增殖。将悬浮细胞转移到1/2MS + 30 g · L-1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铁线莲‘Multi-Blue’不定芽及体细胞胚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启香  方炎明  吕梅  陈娜 《园艺学报》2007,34(2):465-468
 用‘Multi-Blue’铁线莲的幼叶、茎尖、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发现外植体来源以茎尖为最优,基本培养基以低盐的1/2MS为最佳。茎尖在附加0.5 mg·L-1TDZ+0.01 mg? L-1NAA+2%蔗糖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芽增殖率达200.8%,且幼苗长势健壮。茎尖在附加0.8 mg· L-1TDZ+0.5 mg· L-1NAA+2%蔗糖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可形成淡黄色块状至颗粒状愈伤,经多次继代培养后可逐渐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可达60%,进而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以山杏成熟胚和胚乳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基于山杏经愈伤组织途径建立的再生植株技术。结果表明:以胚乳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A)1.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5mg/L+蔗糖30g/L+琼脂3g/L;愈伤组织的继代及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mg/L+萘乙酸(NAA)0.1mg/L+蔗糖30g/L+琼脂3g/L;以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mg/L+蔗糖30g/L+琼脂3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蔗糖30g/L+琼脂3g/L。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胚性后代植株,优化枣合子胚培养条件,完善枣合子胚培养技术,从而为提高枣树新品种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败育程度较轻的优良晚熟鲜食品种‘襄汾圆枣’枣盛花后30 d(球形胚)、40 d(心形胚)合子胚为外植体,进一步优化胚乳看护培养条件,并利用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适宜胚龄30 d、40 d的合子胚沿胚性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MS+IBA 0.2 mg·L-1+ZT 1.0 mg·L-1+GA35.0 mg·L-1+NAA 0.2 mg·L-1+蔗糖7%+LH 0.5 g·L-1、MS+IBA 0.5 mg·L-1+ZT 0.5 mg·L-1+GA35.0 mg·L-1+NAA 0.3 mg·L-1+蔗糖5%+LH 0.5 g·L-1,成胚率分别为54.17%、55.25%;不同胚龄的襄汾圆枣合子胚发育所需适宜的激素配比不同,在30 d胚龄阶段,NAA是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而在40 d胚龄阶段,IBA则成为影响成胚率的主要激素因子。合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1.5mg·L-1+蔗糖4%,诱导率达70.59%;适宜合子胚分化培养基为MS+TDZ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分化率为58.90%。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1+蔗糖2%,生根率达80%以上,移栽成活率超过85%。【结论】通过合子胚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完整胚培苗,为枣育种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苹果抗寒矮化砧木‘BP-176’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及其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技术体系,为工厂化生产优质苗木及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奠定技术基础。【方法】以苹果抗寒矮化砧木‘BP-176’的半木质化新梢为试材,建立初代无菌试管苗。以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试管苗继代生长及生根的影响。以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细胞分裂素种类和浓度及碳源对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半木质化新梢在芽启动培养基上的腋芽萌发率达85%以上。在基本培养基MS和QL上,试管苗的增殖没有显著差异,但生长表现不同,QL培养基上的增殖苗表现出该品种田间生长的红色特征。当细胞分裂素为BA时,蔗糖比D-山梨醇易诱导出叶片不定梢;当细胞分裂素为TDZ并且浓度较高时,D-山梨醇比蔗糖易诱导出叶片不定梢。以添加3 mg·L-1BA和30 g·L-1蔗糖处理获得的不定梢再生率最高,为71.6%。生根诱导,基本培养基1/2MS比1/4MS有效,生长素IBA比NAA有利于提高生根率。【结论】苹果砧木‘BP-176’试管苗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BA和0.1 mg·L-1IBA的QL培养基;最佳不定梢再生培养基为:NM+3 mg·L-1BA+0.3 mg·L-1IBA+30 g·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1IBA+20 g·L-1蔗糖,最高生根率为69.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芹菜离体培养过程中激素配比、基因型、不定芽产生等条件的研究,建立了芹菜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表明,芹菜苗期的下胚轴最适于诱导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1.0mg·L-1+KT1.0mg·L-1和MS+2,4-D0.5mg·L-1+BA0.2mg·L-1+CH500mg·L-1+4%甘露醇;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影响很大;60%以上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基上可以从非胚性状态向半胚性和胚性状态转化。愈伤组织在1/2MS+1.5%蔗糖+CH500mg·L-1+KT0.25mg·L-1上获得不定芽或小试管苗;在无激素的MS或1/2MS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不定芽或小试管苗,即可生根或长大,获得芹菜的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花魔芋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液体培养基在花魔芋组织培养时较固体培养基具有褐变率低、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平均出芽数高、根粗壮、成本低等优势;初代培养基应选择MS+6-BA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出芽培养基应选择MS+6-BA 2.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待出芽后转入MS+6-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二者交替培养可连续批量获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应选择1/2MS+IAA 0.5 mg?L-1+蔗糖1.5 %+0.1 % PVP(pH 5.8)。花魔芋愈伤组织继代3次后发现了A型、B型、C型3种愈伤组织,三者在外观、组织结构和分化能力上存在差异,试验和生产上选择A型和B型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可得到高效稳定的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Yali)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蔗糖含量对鸭梨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是影响叶片不定芽的诱导、继代和生根的关键因素,分别以NN69、MS和1/2MS为宜;IBA是影响叶片不定芽增殖的重要因素;最适诱导培养基为NN69+BA3.0mg·L-1+IAA0.5mg·L-1,再生频率和再生芽数分别为80.00%和1.77;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1+IBA0.5mg·L-1,增殖系数可达2.23;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BA1.0mg·L-1+NAA0.5mg·L-1,平均苗高4.98cm;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蔗糖30g·L-1+IBA0.5mg·L-1,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为50.00%和2.04。该再生体系可为鸭梨遗传转化提供有效的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高效的朱顶红植株再生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以幼嫩花梗为外植体开展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对2,4-D和噻苯隆(TDZ)浓度、外植体发育时期及大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将切片厚度为1 mm的幼嫩花梗外植体置于添加0.5 mg ? L-1 TDZ 和2.0 mg ? L-1 2,4-D的MS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5.3%。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至相同的培养基上,每月继代1次,平均每月增殖10.6倍。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率达98.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可再生出12.3个小植株。经过36次(3年)继代培养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和植株再生效率没有显著变化。幼苗移栽至温室驯化,成活率达97.5%。再生植株移栽到田间,没有发现明显的表型变异。对随机选择的再生植株和母株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分析,证实再生植株没有发生DNA水平变异。  相似文献   

12.
以欧洲葡萄‘无核白’(Vitis vinifera‘Thompson Seedless’)未开放的小花蕾为外植体,研究0、1.0、2.0、3.0 mg ? L-1褪黑素(Melatonin)对其体细胞胚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核白’小花蕾在 MS + 1.0 ~ 3.0 mg ? L-1 褪黑素 + 2.0 mg ? L-1 6-BA + 30 g ? L-1蔗糖 + 3 g ? L-1植物凝胶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30 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好,为73.67% ~ 89.10%,显著高于2,4-D处理,愈伤组织形成所用时间较2,4-D处理缩短了14 d。愈伤组织诱导1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均出现体细胞胚,其中,以MS + 1.0 mg ? L-1褪黑素 + 2.0 mg ? L-1 6-BA + 30 g ? L-1蔗糖的培养基体细胞胚的发生率最高,180 d时达12.05%。体胚在 MS + 60 g ? L-1 蔗糖 + 0.5 g ? L-1活性炭的X6培养基中萌发30 d后,将萌发的子叶胚转移至MS + 0.2 mg ? L-1 6-BA + 0.1 mg ? L-1 NOA + 30 g ? L-1 蔗糖 + 0.5 g ? L-1活性炭的成苗培养基上,其中,1.0 mg ? L-1褪黑素诱导产生的体胚发育正常的数量较多,为14.84%。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的体胚诱导率均于180 d后增长较快,且低浓度的褪黑素有利于体胚萌发与正常发育,2,4-D诱导的愈伤组织无体胚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红芽芋脱毒苗移栽成活率低、种苗易分化等问题,以江西地方名优芋品种‘铅山红芽芋’为材料,开展茎尖脱毒、试管芋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芋芽剥取0.2 ~ 1.0 mm茎尖接种于MS + 2.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培养基中可诱导成苗;通过RT-PCR分子检测,0.3 mm以下茎尖培养的试管苗中未发现芋花叶病毒(DsMV);脱毒苗继代增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3%蔗糖,脱毒苗试管芋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1.0 mg • L-1 6-BA + 0.5 mg • L-1 NAA + 8%蔗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 ℃,光照54 μmol • m-2 • s-1,光周期14 h • d-1;脱毒试管芋的最佳移栽驯化基质为草炭︰蛭石 = 2︰1;脱毒试管芋移栽后,成活率达97.71%,生长中未出现分化现象。脱毒芋相比未脱毒芋增产43.14%,营养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脱毒试管芋的诱导形成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红芽芋健康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雷颖  任一杰  沈晓燕 《园艺学报》2015,42(7):1393-1399
以松潘乌头(Aconitum sungpanense)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松潘乌头初生嫩茎长至5 ~ 10 cm时将其切下作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MS + 6-BA 4.0 mg • L-1 + NAA 1.0 mg • L-1是较适合的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4.8 %,平均芽数4.2;不定芽增殖以MS + 6-BA 3.0 mg • L-1 + IBA 0.3 mg • L-1效果较好,在此增殖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G钾5 mg • L-1,GA3 0.3 mg • L-1,蔗糖为50 g • L-1,琼脂7 g • L-1,对玻璃化苗的控制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7.26,苗高达4 cm左右;生根培养基以1/2MS + IAA 0.3 mg • L-1较为理想,平均生根数为10条左右,生根率为96%以上;瓶苗移栽于森林土和草碳(1∶1)混合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纵切的野生阿宽蕉60d龄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I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大量和微量元素及铁盐+MorelandWetmore维生素+0.1mmol/LKH2PO4+87mmol/L蔗糖+4.5μmol/L2,4-D+1g/LGelrite)中培养60d后开始出现浅黄色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150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5.11±1.95)%。该类愈伤组织被转移到含18μmol/L2,4-D的MI2培养基中继代60d后,可获得状态均一的理想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后,通过2个月的筛选和继代培养,可得到均质的胚性细胞悬浮系。理想的胚性愈伤组织在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0d后可见到白色半透明体细胞胚的发生,体细胞胚诱导率为7.70×105个/gFW。成熟体细胞胚的萌发率为(33.33±3.37)%,植株再生率为(20.83±1.68)%。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试管苗为试材,对其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茎尖依次在含有0.3 mol · L-1和0.5 mol · L-1蔗糖的液体MS培养基中预培养各1 d后,在0 ℃下PVS2处理30 min,转到铝箔条上PVS2小滴上(约15 μL),将粘有茎尖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直接装入盛满液氮的冷冻管中,投入液氮至少保持1 h。室温下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解冻并洗涤30 min后,接种到MS + 0.5 mg · L-1 Zeatin + 0.1 mg · L-1 NAA+1.0 mg · L-1 GA3恢复培养基上,存活率和再生率最高达79.91%和62.52%。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