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镇安县位于秦岭深山,全县总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7万人,人均耕地1.39亩,绝大部分在25度以上的山坡上,土地瘠薄,粮食不能自给。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帮助农民脱  相似文献   

2.
阳春是一九七四年开始种桑养蚕的。十五年来,我们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三靠各级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使我县蚕桑生产从无到有,持续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蚕桑生产发展更快。一九七八年,全县桑地面积仅有357亩,一九八○年发展到970亩,收茧427.67公担,到一九八四年,桑地面积突增到11,556亩,收购蚕茧7173.5公担,总产值2,381,564元,全县共得奖售肥指标1,413吨,一九八五年,全县有十五个区、208乡(村)、7870户种,总面积跃到15,879亩,总收购蚕茧11,128公担,比八四年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3.
要尽快把我省蚕桑生产搞上去,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首先要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特点和外贸出口、人民生活的需要,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巩固提高老区,积极发展新区”的蚕桑发展方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陸,是加快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的重要因素。其次,要靠科学技术,不  相似文献   

4.
<正> 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中是一项骨干产业,1991年蚕茧收入47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3%,在改变我县贫困面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县2400绪的缫丝厂于1992年春建成投产,原料茧生产更显得重要和紧迫。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努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这对促进我县缫丝工业发展,扩大出口创汇,振兴经济,富民富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战略问题谈点看法。一、蚕桑生产现状我县从1981年开始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突破口,坚持长抓不懈,到199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产茧398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1年2月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以来,全省蚕桑生产进入了一个蓬勃兴起的新时期,蚕茧产量连续几年净增万担左右,桑园面积增长更快,为今后发展桑蚕奠定了物质基础。1984年,由于种种原因,使生产一度又受到了挫折,特别是新区,损失尤烈。若如此下去,一影响桑蚕健康发展,二影响我  相似文献   

6.
我省蚕桑生产在贯彻“巩固提高老区,积极发展新区”的方针指导下,几年来新蚕区有较大的发展,无论栽桑面积和产茧量均成倍增长,并涌现出一批年产万担茧的县、社、和亩产桑万斤高产试验田,亩产值超千元养蚕户。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蚕桑生产既是种植业,又是饲养业,环节多、技术性强、生产配套紧稍有脱节,即影响生产。从  相似文献   

7.
张小荣 《北方蚕业》2001,22(2):47-48
栽桑养蚕是我市海河区、老圩区与临城区等乡镇的传统骨干致富项目。去年,蚕茧行情看好,全市近466.7hm2桑田,667m2产值2027.2元,达到了粮田收入的4.5倍,使蚕农们真正尝到了丰产又丰收的甜头,随着蚕茧市场行情的好转,新一轮扩桑热在蚕区又悄悄涌动起来,不少乡镇都制定了扩桑计划。行情好转,扩大桑田种植面积,以增加农民收入固然必要,但从整个蚕茧市场分析,由于丝绸产品的消费面比较窄,且加工技术仍没有新的突破,蚕茧的需求总量仍不会有大的增加,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市场真正缺少的是茧质优良的蚕茧。因此,笔者认为,根据目前我市蚕桑发展水平,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势利导,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挖掘现有桑园生产潜力,千方百计增加桑园产出效益,努力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扩桑,着力调整桑园不合理布局,实现桑田连片规模种植,使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蚕桑生产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桑蚕茧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国防工业和医药工业不可缺少的物资。发展桑蚕生产是贯彻农业生产方针,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重要内容。对发挥我县优势,挖掘土地和劳动潜力,增加社员收入都是极为有利的。是商县发展多种经营的拳头项目,是治穷致富,改变面貌的重要门路。  相似文献   

9.
一、蚕桑生产形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商品经济发展,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不前,发展较慢的状况,新老蚕区生产形势都很好,蚕茧增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展现出一派新局面,主要特点是: 1.蚕茧产量增长速度快 1987年全省蚕茧总产量9.76万吨,比1984年增长39%。1988年蚕茧产量突破了10万吨大关,又比1987年增长3.48%。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程言宽 《北方蚕业》2003,24(1):44-45
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县区域经济开发的骨干项目.1980年全县蚕茧产量196t,1987年突破546t,1991年突破1034t ,1998年达到1455t,2001年突破1580t.桑园面积达到3572.6hm2,其中推广陕桑305多倍体系列桑213hm2.二十二年来,蚕茧产量平均年递增6.3%.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是江苏省1978~1985年规划中重点建设的新蚕区。淮北地处淮河下游,土壤大部分是由黄淮冲积物淤积而成,砂碱土的比例很大。以淮阴县为例,108万亩耕地中,砂碱土就占77.8%。在这样一个地区,怎样加快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迅速建成向国家提供大量外贸产品的基地?根据我个人的实践,提出以下看法:第一、按经济规律办事,发展多种经营,不搞“单一经营”。砂碱土地区土质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长期以来,多数社队处于低产贫困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展蚕桑生产,势必带来两个不利:一是由于粮食生产必须迅速搞上去,粮桑争地的矛盾尖锐;二是资金困难,不可能给蚕桑生产以大量的投资。由于两个矛  相似文献   

15.
<正>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受国家统一布局外,农作物的种植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孰多孰少,管理的精细与否,以效益的好差成为农民的主要衡量尺度.近几年来,随着粮、棉的大幅度提价,蚕种价格逐步上扬,养蚕药品费用逐年提高,使蚕桑生产和种植粮棉的比价越来越低,加之蚕茧价格不稳,特别是今年春茧价格的下跌,严重影响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致使部分地区挖桑、抛荒或不养夏蚕、少养秋蚕的现象严重.当然,栽桑和其它作物一样,既然可以栽,也就可以挖,并非奇  相似文献   

16.
蚕桑是我县传统的大宗骨干多种经营项目,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八十年代,我县蚕桑得到较大发展,1990年蚕茧产量达到359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力外出务工已达10多万人,养蚕效益偏低,养蚕户数量少,技术推广没有大的突破,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和体制不顺等原因,农民养蚕积极性大为下降,蚕桑生产呈急剧下滑趋势,去年产茧量只有276.5万公斤,比1990年下降23%,今年的春蚕发种量比去年同期减少6648张,下降14%.  相似文献   

17.
我县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由集体种养转变为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会使蚕桑生产前途如何?能不能巩固和再发展呢?我们组织了力量,到五个公社,十六个大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了当时农村形势,认为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大包干到户的形式,可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受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如东县的蚕桑生产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全县养蚕仅8万张.1999年抓住茧丝市场复苏的机遇,及时调整全年养蚕生产布局,通过推广"两春两秋"的全年养蚕生产布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使全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2002年三年三大步,年发种量从原来的8万多张猛增到18万张,恢复到1990年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新老桑园达到5000hm2,2003年全年养蚕17.9万张,生产蚕茧7300t,农民茧款收入达到1.2亿元,蚕茧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19.
从二十年代开始,我县农民已有利用河堤、地边等零星土地种桑、自育自繁蚕种养蚕吐丝被或织土丝布。到六十年代初期,全县桑面积超过一万亩,年产茧二千多担,并在秋林建起了缫丝厂。但由于当时粮食未过关,种桑养蚕的收入不大,蚕桑生产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20.
新区的蚕桑生产怎样才能使其较健康地发展呢?根据在清远县多年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下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建立速成高产桑园,使桑蚕生产一开始就建立在牢固的物质基础上。过去,发展蚕桑生产,往往是规划面积干劲有余,落实种植措施劲头不足,种桑存在几个不重视:一不重视自行培苗。苗木靠远途购买;多是弱细苗;二不重视及时种植,苗木买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