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62年5月至1963年4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地区对微小方头蜱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证明该蜱在一年内出现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二月中旬至4月上旬期间,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上旬期间,第三个高峰期出现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期间。文内对贵阳市某奶牛场的奶牛的各种血孢子虫病的发病季节性进行了统计,证明双芽焦虫病和牛巴贝斯焦虫病以及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季节与微小方头蜱的季节动态是基本相吻合的,从而更进一步证明该蜱为双芽焦虫病的传播者,同时推断该蜱可能是牛巴贝斯焦虫病和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篇贵卅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的家畜宿主动物自然感染的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的资料分析,贵卅的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是属于以奶牛和黄牛为主的家畜专有疾病的疫源地。由于贵卅牛体的五种血孢子虫同时存在于某些地区(特别是黔中地区),同时,这五种血孢子虫有可能都是由同一种传播者来传播的,因此,它又属于多病原性的家畜疫源地。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双芽焦虫主要分布于北纬26—27°之间的黔中地区,其次是黔西南和黔西北地区;牛巴贝斯焦虫的分布地区与前者相同;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仅分布于黔巾地区;突变泰勒焦虫则分布于贵卅省的各地;瑟氏泰勒焦虫分布于黔中、黔东、黔西北和黔西南等地区。在水牛体中只发现一种类似突变泰勒焦虫的虫体,但未发现有其他种的血孢子虫存在,这可能是水牛对其他种牛体的血孢子虫具有抵抗力所致。文内对水牛体发现的一种血孢子虫作了简单的形态描述。关于疫源地的范围将在另文中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牛体发现的五种血孢子虫:(一)双芽焦虫(Piroplasmo bigeminum),(二)牛巴贝斯焦虫(Babesiella boris),(三)柯契卡巴贝斯焦虫(B.colchica)、(四)突变泰勒焦虫(Theileria mutans)及(五)瑟氏泰勒焦虫(Theileria sergenti)作了形态学描述,并附有用描绘器描制的各种虫体的形态图四版及显微鏡照相六张。文內对焦虫属的分类问題进行了讨论,我们采用及两氏1958年所提出的分类法。最后提到了对贵州省牛血孢子虫病进行家畜疫源地研究的理由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牛血孢子虫病又名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牛许多疾病的通称。牛血孢子虫病主要包括泰勒虫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牛巴贝斯虫病和牛边虫病。1临床症状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病牛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乳牛瑟氏泰勒焦虫病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瑟氏泰勒焦虫病在国内鲜有报导,据说铁岭有过发现(未见正式报告),此外其他地区是否有本病的存在,尚缺乏调查研究。1962年我们在贵州省进行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研究中,除了在当地的牛只体中发现有双芽焦虫Piroplasma bigeminum (Smith et Kilbourne,1893),牛巴贝斯焦虫Babesiella bovis(Babes,1888),柯契卡巴贝斯焦虫Babesiella colchica(Jakimov,1927)及突变泰勒焦虫  相似文献   

6.
牛血孢子虫单一种的分离技术及其保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利用微小牛蜱、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在牛血孢子虫传播过程中的专性及某些蜱在不同世代和变态期传播不同血孢子虫的特性,由混合种人工感染牛体,一次性分离出边缘边虫、牛巴贝斯虫、卵形巴贝斯虫、瑟氏泰勒虫、环形泰勒虫和双芽巴贝斯虫6个单一种的分离方法和步骤,以及对这些种的超低温保藏试验结果。边缘边虫等6个单一种已测定的有效保藏期依次达1095天、312天、270天、1202天、1181天、186天,其间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冻存物,进行过多次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保藏效果良好,各单一种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PCR技术原理建立牛双芽巴贝斯虫病PCR检测方法,自主研制出牛双芽巴贝斯虫病PCR检测试剂盒,结果为该方法的敏感性约41.2pg,特异性实验表明,除牛双芽巴贝斯虫的特异扩增带(318bp)外,其他的虫株如:附红体、环形泰勒焦虫、巴贝斯焦虫DNA模板均未出现特异性扩增带。采用PCR检测方法,对35份牛血样的检测,测得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的阳性率为28.57%(10/35),说明PCR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此方法不失为牛双芽巴贝斯虫病临床诊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或牛巴贝斯焦虫寄生在血液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它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急性季节性疾病,往往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特征是高热、贫血和血尿。故又称为血尿病。  相似文献   

9.
<正>牛巴贝斯虫病是牛被双芽巴贝斯虫等病原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发作的血液寄生虫病,导致病牛出现贫血、高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以下介绍牛巴贝斯虫病的感染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供养殖户参考。一、巴贝斯虫病感染特点巴贝斯虫有多个种类,其中我国已报道可感染牛的有3种,分别是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它们都有多形性的特点,且虫体大小不一。双芽巴贝斯虫体长2.8~6微米,呈梨籽形、椭圆形等形态,主要寄生在红细胞内,  相似文献   

10.
奶牛梨形虫病药物预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梨形虫病又称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梨形虫通过蜱的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黄疸、尿色深、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近几年。南阳市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随着奶牛饲养密度的增加和市场交易的频繁,梨形虫病的流行范围扩大,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在南阳市梨形虫病高发区普查,其感染率最高时达93.6%,其中环形泰勒虫感染占59.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占27.7%,牛巴贝  相似文献   

11.
一、在猎获的26只野禽和15只野生动物中均未查见有血孢子虫的存在,但存野兔体上发现有传播双芽焦虫的微小方头蜱的寄生。因此野兔在该种血孢子虫病的流行上起着保存传播者的作用,在防制血孢子虫病时应加以注意。二、人工感染33只试验动物,结果均是阴性。三、本文工作结果维持前文中的结论:所研究的疫源地是一种家畜专有疾病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从病牛血液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上,经PCR鉴定和EcoR工、Sal工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966bp,编码620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牛瑟氏泰勒虫HSP70基因同源性为95.78%.  相似文献   

13.
沈岩  许应天  李静  栾杨  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75-15176
为分析牛瑟氏泰勒虫延边株18SrRNA基因序列,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一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用DNAMAN软件时其与GenBmlk上8个虫株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牛瑟氏泰勒虫中国延边株的18SrRNA基因大小为1744bp,瑟氏泰勒虫延边株、兰州株、日本株以及水牛泰勒虫中国株彼此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瑟氏泰勒虫延边株与突变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牛瑟氏泰勒虫双拷贝p23表面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根据GenBank牛瑟氏泰勒虫p23表面蛋白基因序列(D84447),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利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牛瑟氏泰勒虫基因组DNA,采用SOE—PCR技术构建双拷贝p23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过PCR、酶切鉴定及测序后,亚克隆到pVAX-Ⅰ真核表达载体上,经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VAXI-2p23转染到BHK-21细胞,用IFA和RT—PCR来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牛瑟氏泰勒虫双拷贝p23表面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BHK-21细胞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省牛血孢子虫病疫源地四要素之三(即病源体,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报告了第四个因素即生动物生长区的研究结果,从而在了解了疫源地性质和特点后,进而阐明了它的范围。首先报告了作为了解疫源地范围所必须依据的关于宿主动物,传播者蜱和病源体的分布情况。然后对疫源地范围内流行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指出: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季节特点,是和微小方头蜱的季节消长有关的。这方面还有虫体在牛体内的季节消长作为证明。微小方头蜱在贵阳地区全年呈现三个高潮,其基本原因和该蜱的发育史有关(特别是蜱的各期虫体在牛体上所需的总日数,蜱卵平均孵化前期所需日数以及平均孵化期所需日数)而促成的因素,则和当地的温度(主要以≦5℃平均气温日数为准)和湿度(主要以平均相对湿度为准)最有关系。要说明这点,又有赖于该蜱的生态资料。最后,根据家畜疫源地的范围,可以依靠自然地理屏障和流行过程的特点而确定的原则以及研究家畜疫源地范围必须依靠研究有关疫源地范围的地理景观以及疫源地和地理景观相联系的特点的原则,我们确定了贵州省牛血孢子虫病疫原地和自然区划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东部亚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与黄壤地带ⅣA_2(6)贵州高原自然省》大体上符合。疫源地的界线如下: (1)南部界线:云贵高原东段南侧,相当于从丹寨、独山、长顺到兴仁各县以南的一线。 (2)西部界线:贵州高原和滇东高原的交界处;当于北自昭通、南达榕峰以南一线。 (3)西北角界线:从宜宾到昭通的和金沙江平行的横江。 (4)北部界线: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处,相当于从东北到西南一线,经丰都、南川、松坎、习水、古蔺、赤水、叙永、珙县、筠连直到高县为止。 (5)东北角界线:咸丰到忠县一线。 (6)东部界线:云贵高原的东缘、即自北到南的咸丰、酉阳、秀山、岑巩一线。东北角界线和东部界线系暂定性质,留待以后流行病学工作加以证实或修正。在贵阳地区研究出的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以及适应此流行过程特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适用于上述疫源地范围以内的全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的新疆是蜱侵袭较严重的地区.目前已发现牛群中存在这三种梨形虫病,但只有牛泰勒虫病有有效的疫苗防治.探讨新疆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制定出该区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予以实施.[方法]选择牛梨形虫病比较严重的疫区作为实验点,根据该区的气候、季节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驱蜱、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结果]该区的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牛梨形虫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实验期间牛群中没有发现死亡.[结论]通过制定牛梨形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使疫区牛群的牛梨形虫得到有效控制,在新疆农区与牧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北方;寒区奶牛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我们受农业部和农场总局委托,“八五”期间在8511农场,香坊农场,852农场,850和克山农场奶牛群,根据北方寒区特点,在奶牛选种,后备牛的培育,饲养管理,饲料选择和调制,配种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措施。  相似文献   

18.
奶牛及黄牛脂肪肝发病率及肝脂肪浸润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3个荷斯坦牛场,1个娟珊牛场和1个黄牛场对170头经产的围产期牛和86头青年母牛脂肪肝发病率及肝脂肪浸润程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牛脂肪肝主要发生在围产期,从第1产(娟珊牛)、第2产(荷斯坦牛)以后,下次产前1周肝实质出现少量脂肪浸润(0.2%~1.9%);各品种牛在产后第1周内肝出现明显脂肪浸润(2.8%~38.1%);第7周后降低到较低水平(0%~3.5%).各品种牛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娟珊牛64%;荷斯坦牛48%;黄牛6.6%;各品种青年母牛4.8%.肝脂肪浸润的严重程度和产后体质下降相关(r=0.28.P<0.01),但和分娩时牛的体况以及产奶量无关.  相似文献   

19.
黄牛头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测量了四川省有代表性的黄牛头骨101头。选择其中重要部位组成头骨矢状图及平面图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达县宣汉黄牛与雅安荥经黄牛无本质区别,在品种改良规划中可初步视为同一地方品种;叙永黄牛与上述两地方品种截然不同,应另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