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 ,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me,Silverstar三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质麦的指标。4个农艺性状除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除吸水率相关均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性状间有一个或几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平衡膳食和营养保健,并有意识地主动调节饮食结构,于是一些营养丰富的小杂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产业无疑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因此,在解决了温饱以后,农副产品以食品开发为方向,以提高营养和丰富口味为前提,以生产方便、休闲、速食为发展思  相似文献   

3.
以矮变1号等7个矮秆材料与平遥小白麦等10个品种杂交的F_1为试材,应用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法,对矮变1号等7个矮秆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初步评价。研究表明,8582-201和矮孟牛-辐66是综合表现较好的矮秆材料,可在矮化育种中利用;矮变1号株高性状和穗粒数性状表现突出,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改良;水源86和Burt 937可用作矮秆多穗型亲本。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种植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分别设水、旱2种水分条件。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株高、株穗数、株粒重、穗粒数、黄叶片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可采用抗旱指数(DRI)作为评价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的指标。旱地株粒重、旱地穗下节长、旱地黄叶片、籽粒饱满度、落黄、旱地成穗数、旱地株高等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与抗旱性关系密切且遗传力较强,可作为高产种质杂种后代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由于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在杂种后代早期世代进行选择,OA能力和POD活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低,适宜在杂种后代的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旱性的形态性状及初生根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敏  姚维传  张从宇  吴晓亮 《种子》2002,(6):14-18,25
采用盆栽试验和高渗溶液胁迫试验,对10个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形态性状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与不抗旱品种在形态性状上存在差异,F测验达到1%显著水平。初生根解剖结构分析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表现为初生根直径大,皮层厚,中央大导管直径小。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安阳市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当地主推的10个小麦品种(系)开展比较试验,以期通过考察这些品种的生育期、抗性、籽粒产量,筛选出一批有重大推广和加工应用价值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幼苗习性以半匍匐性为主,占比达4/5,株高极差达到12 cm。大部分品种熟相较好,郑麦918在抗性方面表现最好。产量大于9000 kg/hm2且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的品种分别为新麦45和中麦578,产量分别为9880.5 kg/hm2和9472.5 kg/hm2,且在抗病性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建议在安阳市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几个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5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8个性状(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穗数、收获指数、株高、抽穗期、穗粒数、千粒重),其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可在早代进行选择;株高与抽穗期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其余性状(产量性状)的遗传除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外,非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的影响更大。F1代的表现,同时受到双亲GCA的与SCA的影响。选择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穗数GCA较高、性状互补的亲本,才有可能选出单株籽粒产量高的强优势组合。从亲本的表现型不能推断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大小。本文同时对各材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鲜食糯玉米备受城乡居民青睐,为了筛选出最适宜山西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适口性好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试验选取山西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糯玉米品种,通过2020—2021年试验种植,对不同农艺性状进行对比筛选,使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选出高产优质、更适宜山西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根据国家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测定评级不同品种,选出外形和适口性皆优的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不同玉米品种的品质,测定其支链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花青素的含量。试验分析表明,万糯2000、晋鲜糯6号、晋糯20号、晋糯10号产量高,外形美观,色泽鲜亮,籽粒排列饱满整齐,食味口感优良,富含营养物质,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及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收集的乌塌菜品种中筛选出表现较好的8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主要营养品质及苗期抗虫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矮塌型黑心乌(W2)、淮南塌地乌6号(W39)和优选黄芽14(W56)的生育期较短(67d左右)、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较好、苗期虫害相对较少,可初步确定适合在江淮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扶芳藤遗传多样性RAPD鉴定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56份扶芳藤、3份大叶黄杨和1份胶东卫矛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35个引物扩增出205条稳定、清晰、可重复的DNA片段,其中32个引物扩增出100条带具有多态性,其多态性频率48.78%;不同引物及不同位点谱带所揭示的扶芳藤遗传差异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0.0331~0.8904;根据引物L04和U12扩增的RAPD带型和以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明显地区分扶芳藤与大叶黄杨、冬季全部落叶的与冬季不落或部分落叶的扶芳藤类型、从我国收集的扶芳藤资源与从捷克和美国引入的3个品种;同时聚类分析还可区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收集扶芳藤资源。  相似文献   

12.
观察扶芳藤的物候期,研究扶芳藤的生长规律及攀附特性.扶芳藤萌芽早,花蕾生长期长,种子成熟期晚,当年生叶片冬季不脱落,休眠期晚;扶芳藤年生长期长,一个生长周期会出现两次生长高峰,其新梢的年生长、节间及叶片生长规律遵循 Logistic 方程的拟合曲线;常绿直立型向阳性好,匍匐生长型耐荫能力强不同的扶芳藤类型适宜于攀援不同角度,常绿直立生长的扶芳藤类型攀援于近90°的攀附物时生长速度大,随角度的减小高生长量成规律性递减;冬季红叶匍匐生长的扶芳藤类型则在攀援于近 50°的角度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扶芳藤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设置0 g/株(N1,对照)、6 g/株(N2)、12 g/株(N3)、18 g/株(N4)、24 g/株(N5)5 个处理,3 次重复,旨在为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扶芳藤的净光合速率,8 月N4 比对照提高了132.28%,差异显著;气孔导度N4、N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26%、138.95%,差异显著;蒸腾速率N4 比对照提高了102.18%,差异显著,N5 低于N4 处理0.10 μmol/(m2 ·s),无显著差异;胞间CO2浓度N4 比对照降低了56.85%,差异显著;电导率在8月最高,其中N4 比对照降低了28.22%,差异显著,N2 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8月N4比对照降低了59.62%,差异显著。综合以上结果,认为N4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扶芳藤叶片粗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扶芳藤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及18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扶芳藤叶片中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其中含有动物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不同氨基酸种类含量之间差异极显著。谷氨酸在各个品种中含量最高;胱氨酸、色氨酸和氨在扶芳藤叶片中的含量低且相对稳定,三者与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其他16种氨基酸与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扶芳藤品种叶片中粗蛋白和氨基酸特性具有一致性。并建议进行开发扶芳藤牧草、饲料和保健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菊芋适应干旱环境的解剖特征,分析菊芋植株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2个菊芋品种的根、地上茎、匍匐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与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青芋1号’与‘青芋2号’的根、地上茎、匍匐茎及叶的解剖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与‘青芋2号’相比,‘青芋1号’根的表皮、皮层厚度分别显著减小35.21%、49.06%,内皮层、韧皮层厚度、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青芋2号’的1.23倍、1.33倍、1.34倍、1.57倍;‘青芋1号’地上茎和匍匐茎表皮的厚度分别是‘青芋2号’的1.18倍和1.38倍;在叶片的解剖结构上,‘青芋1号’的叶片厚度、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厚度分别显著高于‘青芋2号’71.63μm、1.57μm、2.48μm、19.25μm。综合分析说明,‘青芋1号’通过根部表皮、皮层厚度的减小,内皮层、韧皮部的增厚及韧皮部和木质部所占比例的增加来响应干旱胁迫;通过地上茎和匍匐茎表皮厚度的增加,抵御水分流失;通过叶片、上表皮、下表皮的增厚及其内部栅栏组织的增多,利于水分的储存,从而适应干旱环境。本研究结果为菊芋抗旱性品种的鉴定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桃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核桃矮化性的鉴定及矮化砧的预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核桃不同品种6年生嫁接树和3年生实生树为试材,研究了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核桃嫁接树叶片结构与树体生长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核桃实生树叶片结构与生长势有一定的相关性。栅栏组织厚度与干周生长量显著负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株高生长量显著正相关;栅海比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干周生长量、株高、干周显著负相关;叶片气孔密度与株高生长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干周生长量、株高、干周显著正相关。叶片栅海比及气孔密度可作为核桃实生苗预测生长势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茎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庄  罗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409-409
以T-DNA标记的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及其野生型为材料,用解剖学方法对比研究茎的外部形态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突变体A846平均株高38.64cm,大于野生型株高的一半,为半矮秆类型;其矮生性在拔节期显著表现;主茎茎秆各节间收缩比例不一,穗下第一节间显著缩短,与sh-型突变体类似;茎秆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由居间分生组织分化的细胞延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各节间基本组织细胞纵向长度相应缩短,穗下第一节间缩短比例最大,其平均值小于野生型的一半;主茎节间数目与旗叶的叶鞘长类似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8.
旱作转BADH基因水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和分析了5个水稻品系(种):52—7、51—15、51—22、中8、白珍珠茎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表皮下和内、外圈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各节间的基本组织细胞淀粉粒含量少的品系,产量较高;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各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组织面积的比值大于对照,但平均值小于白珍珠;BADH基因的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水稻品系体内甜菜碱的含量。含量较多的甜菜碱和发达的输导组织,有利于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旱作条件下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机物的合成与转运以及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李波  董云波  焦德志  赵海涛 《种子》2007,26(11):44-46
利用不同浓度的2,4-D对日本北海道黄杨的叶片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并从细胞学水平观察组织的生长情况,确定2,4-D最佳浓度。结果表明,2,4-D2.0mg/L的激素水平对日本北海道黄杨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起关键作用,愈伤组织胚性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20.
荞麦茎秆解剖结构和木质素代谢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倒伏能力不同的4个荞麦品种研究表明,荞麦茎秆抗倒伏能力与茎秆解剖结构和木质素代谢密切相关。倒伏率与茎秆抗折力参数(r = –0.907, P < 0.01)、木质素含量(r = –0.844, P < 0.01)、机械组织厚度(r = –0.881, P < 0.01)、茎壁厚度(r = –0.947, P < 0.01)、维管束面积(r = –0.846, P < 0.01)、机械组织层数(r = –0.806, P < 0.05)和大维管束数目(r = –0.709, P < 0.05)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倒伏指数(r = 0.842, P < 0.01)呈显著正相关。木质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r = 0.984, P < 0.01)、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r = 0.927, P < 0.01)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r = 0.862, P < 0.01)呈显著正相关。茎秆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大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可以作为荞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茎秆木质素含量高、机械组织层数多、机械组织和茎壁厚、大维管束数目多且维管束面积大的荞麦品种,其茎秆抗折力参数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