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山东省滨州市冯家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制约冯家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探索出促进该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当前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探讨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当前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探讨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正在初步建设过程中,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对目前山东省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作一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找出了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2010年、2020年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做出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6.
河源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的调查情况表明,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强劲增长势头,转移的流向是市外省内经济发达城市.并且,男劳动力外出明显高于女劳动力,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如何发展河源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挖掘农村劳动力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磊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74-75,81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队伍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将流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传统转移模式进行总结,并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模式及所产生的问题和我国社会的基本状况,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劳动力转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开发利用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应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劳动力流动转移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友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19-320,34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低已经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汤福霞  徐惠 《农业考古》2007,(6):354-357
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过大,加上我国城市化滞后,农村中非农产业受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以及现行的制度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其现状,并提出了转移的途径: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拓宽劳动力国外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省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所带来的如促进农民增收、抑制城乡差距扩大、减轻对土地的压力、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积极影响;同时也分析了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水平低下、城镇化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保守的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制约等。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市场、加快制订劳动法、进行体制创新等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要打破城乡二元深层次结构矛盾,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转移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分析福清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况、特点,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序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力资 本,而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及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来源便是教育。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开 展职业技能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及实践能力,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 文通过阐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涵,分析职业技能培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 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成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32-236
近年来,创业潮、县域经济与特色乡镇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家庭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 动力选择就地转移。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倾向 选择异地转移,女性更倾向于就地转移;未成年子女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中有未成年子女 的家庭更可能选择就地转移;而职业技能培训对就地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更 倾向于异地转移。当前,要促进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地转移,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 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资料分析,评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了潜在的农村劳动力危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2005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略有上升,其中进城寻工费用下降,在城务工费用增加;进城途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与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50-35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除了制度因素和体制因素外,直接受制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通过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及就业现状,深入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以及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培育途径,提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育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