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延缓育肥牛群的生长和增重,使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乳,感染种公牛的精液带毒,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I型,可导致牛发生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感染牛出现结膜炎、脑炎和流产等临床症状,危害较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征,可以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等部位,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病,潜伏感染的牛可以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界排毒。控制该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当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主要包括传统的灭活苗、弱毒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其中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各种疫苗各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病的综合防控奠定基础,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牛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呈世界分布,我国最早于1980年发现该病,现随着我国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科学的防控、牛传染鼻气管炎病的监测以及淘汰净化在控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总综述,为兽医同行在诊断和防控该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即牛(α)疱疹病毒1型(BHV-1)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的牛群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眼结膜炎、脑膜脑炎和流产等临诊症状。本文简要概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特性、临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结合国外对该病的防控策略,为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I型(BoHV-I)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疾病。主要从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疫病动态、病原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来论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期为该病诊断、防控、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l)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对牛的易感性强。患病牛的临床表现为:鼻腔粘膜发炎、水肿、坏死,严重时可以导致生殖系统和脑部疾病,该病传播迅速,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被称为坏死性皮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的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牛会表现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年龄较大的牛呈现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患病牛长时间或终生携带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造成病情反复流行,病情难以控制、难以消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牛群正常生长与采食,需要掌握该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并进行严格诊断,然后构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该文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的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的24个牛场的707份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4个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为70.83%,205份样品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2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被调查场中内普遍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山东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由牛疱疹病毒 1 型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除少数地区未有资料报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外,几乎遍及全国均有省份报道,尤其在高原地区牦牛种群中持续流行。本文总结了牛疱疹病毒 1 型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传播的关键要素、相关的防控策略等,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为实践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是牛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养牛产业危害较大,加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对预防和控制本病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1型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腔发炎,体温升高,妊娠母牛出现流产等症状,发病严重时还会引发牛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地防控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热性、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二类疫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降低牛的肥育率、繁殖率和产奶量,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从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6年采集于11个牧区半牧区省份的9 668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77%,群体阳性率连续3年均在80%以上,说明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乳用牛的感染情况较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严重。同时,发现生产实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此次摸底调查掌握了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6,(10):108-110
为了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成年奶牛群中的流行情况,课题组针对宁夏地区18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成年牛群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470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存在338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阳性牛,场群阳性率为100%,不同场群之间阳性率存在差异,从13.3%~100%不等,平均阳性率达到71.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在宁夏地区广泛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病牛只通常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鼻炎或鼻窦炎等。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较低,亚临床型的病例较为常见,但是发病过程中容易继发感染,且对肉牛的产肉性能、种公牛的精液质量以及奶牛的产奶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和上呼吸道炎症为主要临床症状,还会引起牛出现严重的结膜炎、脑膜炎、外阴炎、阴茎包皮炎,导致妊娠母牛流产、腹泻,是严重危害牛养殖产业健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1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以流鼻涕、气管和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及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又名为红鼻病、坏死性鼻炎。该病还可引起牛的脑膜炎、结膜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流产、阴道炎、包皮炎等疾病,并且可造成病牛长期带毒,持续性感染,抑制牛群的生长发育,降低牛的体重和产奶量,危害牛群的健康繁殖。目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应加强牛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检验检疫,从而降低牛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