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日光温室基质袋式栽培番茄的施肥方案,以圣罗菲为试材,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CK:经验型施肥量,F1:标准施肥量(参考以色列番茄营养液配方和施肥方案制定),F2:低于标准施肥量20%,F3:高于标准施肥量20%〕对基质袋培番茄的生长、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的番茄植株长势较好、最粗壮,植株生物量和单株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肥和K肥的利用率亦高于其他处理,果实品质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可以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基质袋培的推荐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厚皮甜瓜"西州蜜25号"为试材,对4个灌水量(W1:7.5 mm;W2:15.0 mm;W3:22.5 mm;W4(CK):30.0 mm)下,甜瓜各生育期0~60 cm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监测,结合作物产量分析甜瓜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对植株干物质量及甜瓜果实的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为探求灌水量对华北地区设施甜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特征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灌水量与耗水量呈线性正相关,耗水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耗水量与WUE呈线性负相关.W3产量最高,高于对照4.6%;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CK相比增高56.81%~84.81%.降低灌水量,甜瓜各个生育期耗水强度显著降低,同时增加对土壤贮水消耗;品质综合评价指标随灌水量增高先增高后降低,W2品质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条件下,华北地区设施厚皮甜瓜选择每次灌溉15.0~22.5 mm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黄瓜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以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试验设定667 m2每次10、20、30 m3的不同灌水量,研究灌水量对温室栽培自根与嫁接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次667 m2灌水10 m3的减量灌溉不仅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能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果实的品质;嫁接栽培对提高黄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威蔓"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营养基质袋培的方式,分别进行施用"窝窝肥"(F1)、"禾利缘"(F2)、"金贝"(F3)3个微生物菌剂处理,同时以不施用微生物菌剂作为空白对照(CK),通过测定植株的形态指标、生物量、产量和品质,以期明确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番茄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窝窝肥"处理的产量最高;微生物菌剂处理下的番茄前期长势优于对照,"窝窝肥"处理的生物量最高;"禾利缘"处理下第4穗果果实品质提升最显著。综上所述,微生物菌剂对于基质袋栽培下的番茄生长指标、番茄产量、品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微生物菌剂的配施或将成为蔬菜绿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千禧"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耕作方式(直接起垄、深松耕后起垄)和灌水量(60%、100%)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讨番茄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深松耕后起垄处理番茄产量比直接起垄处理提高13.56%,差异显著;但深松耕时100%灌水量处理和60%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时,耕作方式与灌水量对产量存在互作。降低灌水量可以提高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深松耕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膜下滴灌条件下深松耕60%灌水量时,不但能够保证番茄果实的产量,而且果实的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嫁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基质袋培、基质槽式栽培、土壤栽培3种栽培形式对嫁接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槽式栽培的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的增加了25.8%,前期产量增加了150.0%;基质袋培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减少4.6%,但前期产量增加了214.8%。2种基质栽培处理的嫁接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土壤栽培,但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土壤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品质;二者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基质袋培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方法】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苹果新梢长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水平(p 0.05);各灌水处理间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差异性(p 0.05),且随生育期推进,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呈单峰曲线,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苹果产量以W4处理最高,W3处理次之,两年均值分别为30 540.8 kg·hm-2和31 144 kg·hm-2,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以W1处理最高,W4和W3处理较高,两年均值分别为6.59 kg·m-3、6.46 kg·m-3和5.4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一致,并通过拟合分析可知,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WUE和IWUE与灌水量拟合曲线交点所对应的灌水量区间为400~500 mm。【结论】综合苹果生长、耗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可知,生育期灌水定额为22.5 mm,灌水次数21次为南疆矮砧密植苹果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塑料大棚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番茄的灌溉方式。结果表明:G1、G3和G4 3种灌溉方式较G2灌水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株高和茎粗。G2灌水量最少,为1 146m~3·hm~(-2),G3次之为1 601m~3·hm~(-2),G1和G4 2种灌水方式灌水量最大,约为2 000m~3·hm~(-2)。G2、G3较G4灌水方式分别节水44.2%和22.1%。G2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3,G1、G4最低为27kg·m~-3。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G3显著增加了番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而普通沟灌根系干质量最小,根/冠比最低。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为塑料大棚番茄合适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尺寸栽培袋番茄营养基质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纺布为番茄营养基质栽培袋材料,采用威曼83-06 番茄品种,研究了3 种不同尺寸栽培袋32 cm×25 cm(G1)、
55 cm×32 cm(G2)、60 cm×25 cm(G3)对袋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2 cm×25 cm 的无纺布栽培
袋中加5.5 L 的基质适合为期4 个月的秋冬茬番茄袋式栽培,其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以及番茄单株产量、平均单果
质量均高于G2、G3 处理,并且其果实品质优于G2、G3 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3年生苹果幼树进行水分调控和有机肥替代耦合试验,探寻一种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树生长、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并能提升土壤肥力的果园灌溉施肥模式。【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苹果试验站进行,供试材料为3年生瑞雪苹果幼树,试验设置水分和施肥2因素,其中水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田间持水量的6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F1)、有机肥替代氮肥20%(F2)、有机肥替代氮肥40%(F3),并设置一个对照组(CK,田间持水量的80%,不施肥),测定两年的果树生长量、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两年苹果幼树株高和茎粗的生长。(2)两年果实最大产量均出现在F3W1处理,分别为0.74、4.84 kg。(3)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果实横径和纵径的提升,水肥耦合对两年果实的果形指数影响均不显著;合理的水肥耦合促进了两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的提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沼渣基质对温室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沼渣和炉渣以不同体积比混合作基质,研究沼渣对温室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和炉渣复合基质的理化性状完全达标;沼渣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了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3份沼渣+1份炉渣处理的番茄植株根系活力最强,前3穗果实产量最高;为0.93 kg·株-1;糖酸比最高,为6.24。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京郊日光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溉量,以番茄‘欧盾’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滴灌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3 700 kg/hm2,较对照增产6.5%,果实品质有所提高,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9.8%;其次是T2处理,较对照增产3.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4.4%;T3处理较对照产量有所降低。综合产量、品质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次灌溉24 mm(T1处理)是温室番茄滴灌条件下较适宜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17.
以草莓"红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用量对日光温室草莓植株物候期、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探索京郊日光温室草莓适宜的水肥用量。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草莓物候期表现较一致。T2(单次灌水量90m3/hm2,施肥45kg/hm2)草莓长势较好,产量最高为24 825kg/hm2,水分和肥料生产效率较T1(单次灌水量120 m3/hm2,施肥60kg/hm2)分别提高63.8%和71.4%。其次是T3(单次灌水量60m3/hm2,施肥30kg/hm2),较T1增产22.3%,水分生产效率和肥料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15.5%和144.4%。在该试验条件下,综合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单次灌水量90m3/hm2,施肥45kg/hm2(T2)是京郊日光温室草莓栽培适宜的水肥用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封闭式循环供液高架栽培系统,研究了栽培槽大小(横切面宽度×深度:20cm×10cm,20cm×15cm,20cm×20cm)和钵栽(直径12cm×高10cm,基质容积1L)对架式栽培番茄(3穗果摘心)生长发育、水肥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钵栽相比,槽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开花和采收时间延迟,果实品质下降,水肥利用效率降低;随着栽培槽体积的增大,植株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果实品质下降,不同大小栽培槽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番茄架式栽培槽大小以20cm×10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以渭北地区“烟富6号”/M26/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控水方法,分别为CK(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充分灌溉7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W1(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轻度亏缺灌溉50%θf)、W2(果实生长前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和生长中期充分灌溉75%θf)、W3(果实生长前期充分灌溉75%θf和生长中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研究了4种不同控水方法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索了控水方式调控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效率的机制,以期为该区果农节水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它3种控水处理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果面色度L*和a*、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降低。不同控水下的WUE总体趋势表现为CK>W2>W3>W1,而W2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显著高于CK 22.2%。综合比较4种控水方法下的苹果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满意度,W2处理综合满意度最高,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W2、CK、W3、W1。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营养液钾氮比对日光温室基质培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圣尼斯红果7846"为试材,在日光温室采用复合基质盆栽法,研究了在番茄第1穗果坐果后改变营养液钾氮比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营养液钾氮比,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的增幅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大;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及各部位养分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但产量有所减少。该试验条件下T4处理(K∶N=2.9∶1)下番茄果实品质最好,可用于生产高品质番茄;T2处理(K∶N=2.1∶1)的番茄果实,可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